委员建议:尽快开放地震遗址旅游
成都商报记者 向朝阳编辑:周小林“5·12汶川大地震举世瞩目,尽早开放地震遗址旅游可带动四川旅游业全面振兴。”日前,四川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新前提出一项尽快开放“黑色旅游”的建议,并在省政协网站公开发布。昨日,四川省、成都市旅游局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快开放“黑色旅游”是好事,但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目前还没有确定的时间表。
昨日下午,王新前研究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汶川大地震使四川旅游业遭受重创,但也给四川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那就是把开展大地震遗址旅游(简称“黑色旅游”)作为重振四川旅游的先导和契机。王新前建议,四川省应最早于今年国庆,最晚于明年元旦向海内外隆重推出汶川特大地震“黑色旅游”。“先期推出的‘黑色旅游’应该是初步的浅度游”。王新前说,先期推出“黑色旅游”可以选择交通条件较好的少数两三个点,如北川县城、都江堰市和绵竹市汉旺镇等。
“推出黑色旅游固然很好,但必须首先解决交通和安全问题”。省旅游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四川旅游市场已逐步启动恢复,经省政府批准,目前已启动两批。由于通往部分重灾区的道路还不畅通,加上还要考虑防疫方面的安全,因此,为了对游客负责,“黑色旅游”只能在条件成熟、安全可靠的情况下才能开放,但国家旅游局、省政府在做旅游恢复重建规划时已考虑了这些因素。
市旅游局有关人士说,目前,的确有很多外地人士希望到汶川大地震遗址旅游,正在规划的都江堰旅游线路也在积极探索。但是,开放“黑色旅游”需要确保安全,相信随着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步伐的加快,四川开放“黑色旅游”的步伐也会加快。
地震遗址纪念不宜变成“黑色旅游”
来源:新京报北京学者:吴祚来灾难从来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教材,而灾难遗址作为旅游文化资源,则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间隔,才有可能成为人们接受的观赏性对象。
“5·12汶川大地震举世瞩目,尽早开放地震遗址旅游可带动四川旅游业全面振兴。”《成都商报》日前报道,四川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新前提出一项尽快开放“黑色旅游”的建议,并在省政协网站公开发布。而四川省、成都市旅游局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快开放“黑色旅游”是好事,并将采取积极措施应对。
如果将灾难遗址参观或纪念名之为“黑色”,这既是对当地受灾幸存民众的不恭,更是对那些死难者的不敬,我们以前听说过“黑色”幽默,现在发展成了黑色旅游,将经济利益看成高于人性道德的价值,似有不当。
人类的历史就是接受灾难磨练、并通过在灾难中吸取教训,获得进步的历史,灾难从来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教材,而灾难遗址作为旅游文化资源,则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间隔,才有可能成为人们接受的观赏性对象。在地震博物馆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在灾区安全还没有真正得到保障之时,受灾地最需要得到的,是休养生息,死者要得到安息,生者要得到安置,但这并不意味着灾区要与世隔绝,在三五年内,地震灾区要向中国或世界展示的,应该是它的“教材”价值。
首先要组织各地的教育部门领导与建筑设计者、施工承包者、监理者到灾区考察,只有亲眼看到那些倒塌的校舍与校舍设计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它造成的影响,才能使他们日后真正做到对建筑负责,对人民负责;其次要组织那些在灾区无私奉献过的志愿者、记者们重访建设中的灾区,让他们看到灾区重建过程,使他们得到一些安慰,那些惨烈的场面已被时间翻了过去,灾区在社会各界甚至在世界各国的帮助下,人们正在有序地进入生产生活状态。
如果有可能的话,可适当组织一些慈善性质的“旅游”,国内外还有大量希望到灾区献爱心的人们,他们可以通过电话预约,通过指定的旅行社到灾区做慈善旅行,他们来灾区不是为了看到灾难场景,而是为了给灾区妇女儿童、老人献爱心、做捐助。而这一活动应该有组织、有预约,参与者提前有承诺,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那些到灾区走马观花、沽名钓誉者应该一律拒之门外。
在战争年代,我们最厌恶的是那些发国难财的商人,在和平时代,我们对那些发自然灾难财的人们,也不会怀有好感,四川有关方面应该切记,自然灾难遗留下来的遗址,不是用来发财的,而是供人们前往纪念甚至凭吊的,去到那里的人们,不应是去观赏灾难景观,而是去那儿看“另一个自己”,那里逝去的、那里受难的都与自己血脉相系,这样的自然灾难,降临在那片土地上,受难的人们,是代所有幸存者受难,而我们,因此都成为幸存者。
我不希望看到“黑色”旅游这样的令人不安的字眼出现在灾区,更不希望看到穿红着绿、开车骑马的人们,去为振兴四川旅游而掷金抛银。自然灾难留给人类的遗址,有着一份独立的道德尊严,不得为一时私利受到伤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