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346|回复: 0

品质+品牌:凉山旅游冲刺百亿级产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7 17: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冲刺百亿?把凉山州旅游打造成百亿级旅游产业?这不是空谈,而是凉山旅游在“十二五”期间将提前两年实现的目标。
       信心和底气来自哪里?来自“十一五”期间,全州旅游综合排名在四川21个市州中由第14位上升到第7位,旅游经济增幅排名到全省第一;来自于“十一五”期间,全州国内旅游接待人数累计实现6273.59万人次,年均增长49.35%,旅游总收入累计实现215.63亿元,年均增长40.75%,2010年全州旅游总收入64.74亿元,旅游业已成为全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全州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更来自于我州旅游的品质与品牌,正书写由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强州跨越的壮歌。

       立足点:景区景点上档升级
       打开凉山地图,幅员面积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不少已建成了知名的景区景点。
       州委书记翟占一要求:“要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着力打造西部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努力实现凉山由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强州跨越。”
       今年1月30日,州九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着力建设千亿级水电、千亿级矿冶、五百亿级绿色特色农业、百亿级旅游四大产业集群。
       把我州旅游打造成百亿级旅游产业,其立足点首先是景区景点的上档升级。
       同时,随着年底雅西高速公路的全面贯通,凉山旅游再次迎接“井喷”。我州更是加快了邛海—泸山、泸沽湖创建5A级景区的步伐,力争早日将邛海和泸沽湖湿地申报为国际重要湿地,并推进了木里洛克九百里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的脚步。

       切入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一旦插上了文化的翅膀,将会飞得更高更远。
       经历过“一办三创”的成功升级,经历过四川旅游灾后恢复重建“第一把火”,也经历过火把节从民间节庆到国际品牌的探索与奋斗,凉山旅游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偏远地区跨越式发展旅游之道。
       这其中,发展旅游的“文化牌”不容忽视,这也是一种有品质的文化。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积淀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彝族火把节、彝族歌舞、彝族服饰、彝族毕摩文化、泸沽湖摩梭文化、傈僳族文化等民族文化资源灿若星河。
       于是,“民族风情浓、湖光山色美、科技含量高”的凉山旅游整体形象被成功塑造。
       今后几年,我州将以文化为切入点,继续叫响火把节、彝族年两个节庆旅游品牌,着力打造彝族毕摩文化、婚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母语文化和摩梭文化、傈僳文化、建昌古城、会理古城、中所水镇文昌故里等民族文化品牌。

       着力点:精品效应突破给力
       旅游需要精品,只有精品才能出品牌。
       “围绕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强州跨越的战略目标,全州旅游将以打造中国彝族风情最浓的观光、会议、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最佳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实施资源聚合型战略和精品旅游发展战略。”州旅游局局长沈鲁清思路清晰。
       根据《凉山州“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凉山旅游经济将提前两年实现百亿元,到2015年期末达到135亿元。

       走精品之路,寻求百亿突破。
       “六大精品”顺势发力:邛海—泸山景区打造成为中国西部一流的会务、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泸沽湖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精品,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螺髻山建成国内生态、科考旅游的热点;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打造成为中国西部民族风情第一节;开发以温泉为载体的旅游疗养度假产品。
       精品线路延伸产业:大力开发攀西阳光之旅、香格里拉核心区生态之旅、彝族风情体验之旅、丝绸古道访古之旅、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之旅、泸沽湖摩梭文化之旅六大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以西昌为中心,围绕民俗风情、科技观光、生态体验、乡村旅游等主题,开发州内短线精品旅游线路。
       产业链延伸的同时,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健全。截至目前,全州拥有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1个,星级饭店23家,其中四星级饭店5家,另有2家五星级饭店正在建设中。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4-19 19: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