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11|回复: 0

泸沽湖——摩梭女儿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0 16: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里的水美,高山上的湖水是天堂滴下的雨露。早晨,朝阳初露,湖水如染,一片金红;朝阳徐徐上升,湖水变为翠绿;待夕阳西下,湖光跃金。风静时,平滑如镜,若积万顷碧玉;微风起处,波光粼粼。“泸湖秋水阔,隐隐浸芙蓉”。从高处往下望,泸沽湖蓝得仿佛不是真实的,竟像是一副油画里的色调。这里的山美,“叠嶂临波动,连峰倒影浮”,四周青山逶迤,隐于云雾之间,飘渺绰约。湖边的小村,田地丰饶,摩梭少女落落大方、纯朴善良,独木小舟贴  着水波荡漾在湖中。此起彼伏的渔歌委婉悠扬,又将把您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
泸沽湖位于宁蒗县,距丽江县城280公里,乘车约需4小时。泸沽湖是由断层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湖域面积50.3平方公里。湖水清醇甘冽,划船到湖心时不妨喝几口,绝对够味。
  摩梭女儿国风情万千,一是因其世代居住于泸沽湖畔,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母系社会的大家庭制和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习俗;二是摩梭人"崇母尊女"的文化传统,似乎还影响了泸沽湖的山水,秀丽和缥缈成为这里的特点,据说格姆女神山就是一名女性,而周围的群山都是她的情人。 "阿夏"在摩梭语里的意思是亲密的伴侣,阿夏走婚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的异居婚。男女双方终身各居母家,因感情的发展,男子夜晚到女子的"花楼"留宿,白天仍回自已家中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生育的子女归女方。这种婚姻通常没有什么手续和仪式,男女阿夏之间不建立共同的经济生活。感情破裂,则男不再登门或女闭门不接,自然终结关系。孩子随母亲生活,成年行"成丁礼"后他也能知道父亲是谁,但和父亲只有道义上的联系,从小接受母亲和舅舅的管教,自然地在情感和经济上都属于母亲家。
  夕阳西下,为了体验摩梭人的生活,我决定投宿摩梭人家。正巧在路上遇到几个种地收工的摩梭女,其中一位叫阿斐的女青年欣然同意,把我带回了家。我特意提出要一切如常,不改变原有习惯。
  这家人有一个当家的母亲。她“丈夫”是有200元月薪的乡邮员,家里还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大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小儿子已是“阿夏”。大女儿有三个阿夏。三女儿就是阿斐,也有了阿夏。只有二女儿没招到阿夏。如果加上阿夏和四个第三代,老母亲要统率15口之家!
  由于阿夏走婚的原因,泸沽湖周围的摩梭家庭没有女儿出嫁,也没有男子娶进,一代代都是母系大家庭。这样的家庭有四个特点:一是家里没有翁婿、婆媳、妯娌、姑嫂等复杂关系,家庭关系较为单纯,几乎没有家庭过激矛盾;二是母系大家庭一般不分家,一个大家庭就是在母亲领导下的一个经济实体,家庭人口虽会越来越多,但没有家庭经济纠纷,社会里也没有孤寡老人和流浪儿;三是家庭内部舅掌礼母掌财,舅舅和母亲是家里的权威和顶梁柱,几个老姐妹的家庭,其中会有一个特别能干而有威信的被选为"达布",由她行使母亲的权力。男人们不抚养自己的子女,却需以"舅舅"的身份抚养和教育姐妹的孩子;四是每个摩梭人都是在大家庭里和母亲、兄弟姐妹们相伴终老,所以摩梭人特别重感情,特别有礼仪,也有着浓重的"崇母"情结。
  饭后,徒步向泸沽湖走去,路边有许多摩梭民居,都是用粗直的原木叠架的木墙木瓦“口”形院子。有趣的是每家都挂着“某某家园”的门牌,无一例外都用女人名字命名。看来女儿国名无虚传。
  我顺路拜访了住在多舍树13组,自称是“末代王妃”的女子,名叫萧树明。据说她本是成都的中学生,抗日战争期间被四川土皇帝刘文辉“送”给了当地土司,从而成为泸沽湖一带最后一个土司的最后一名“王妃”,还曾拥有三处“王宫”呢!我也懒得考证她的话是真是假,但是她颇受村民尊敬倒不假。
  泸沽湖摩梭人的房屋,是以原木结构为主构成的建筑。用圆木或方木搭墙,圆木两端砍上卡口衔楔垒摞而成,屋顶则用薄杉木板盖顶,上压石块,整幢房屋不用一颗钉子,也不用砖瓦,它不仅冬暖夏凉,还因是衔楔的整架结构而特别防震,俗称"木楞子"。
  摩梭人一家一个大院,一般是四幢木楞子房围成一个很大的院井,组成一个四合院。典型的木楞子房屋分畜厩、经堂、花房和正房四部分。设大门的那幢叫门楼,楼上放草,楼下大门两边是畜厩;大门正对的一幢叫经房,楼上是佛堂,供着藏传佛教黄教派创始人宗咯巴和历代达赖、班禅的神像,楼下为家里的成年男子居住或作客房;左边一幢称为"尼扎意",又称花房,供行过"成丁礼"的成年女子接待男阿夏住宿用,"阿夏"们便在这里度良宵。女子一旦生育后要从花楼搬至正房。正房也称母房,在院子的右边,这是摩梭家庭议事、炊事和祭祀的场所,也是母亲和孩子们的住所。
  正房结构复杂,一般进门后还有一条狭长走廊,走廊内的房屋又被分隔成三间,左侧是主妇的起居室,右侧用来做大灶,煮猪食或酿酒,并放置生产工具,亦可作卧室。中间是正室,室内前后方向有两根很粗的正梁柱,分别称"瓦杜梅"、"尤杜梅"--即左柱和右柱,左柱又称男柱,右柱又称女柱。这两棵柱为一棵树所制,树的顶上一节作男柱,根部一节作女柱,摩梭人行"成丁礼"时,男子必须在男柱旁行仪式,女子则在女柱旁行仪式。仪式举行后要摆酒庆祝,还会带到生父家和其他亲属家拜访,各有礼物相赠,生父的略多一点而已。室内西北角和东南角有横竖与木杆壁平行的一米宽的高坑铺,左侧称"瓜乌",右侧称"扎括满"。 瓜乌为男性或贵宾的座位,扎括满则为老年妇女或达布的座位。两者在夜间还可当床用。在瓜乌和扎括满的顶角处都要放一个神龛,称为"司耻",供烧香、放敬水碗、点油灯之用,瓜乌和扎括满之间是高灶台,俗称上火塘,其上有铁制三脚锅庄,供用炊、烧茶、取暖之用。下方是孩子的座位。室内另一侧,摩梭人称"喀古",俗称下火塘,以屋内大梁柱为界,铺有略高于地面的木板,中间设火塘,同样置铁制三脚锅庄,也供用炊、取暖之用。锅庄所靠的壁上,有一块泥塑或硬纸板,上画(塑)日月星辰、火焰、海螺、金元宝等图像,这是摩梭人崇敬的"冉巴拉"灶神。
  你到了美丽的泸沽湖畔,随便进入一间木楞房,好客的主人都会敬你一碗酥理玛。酥理玛是摩梭人家用传统工艺酿造的美酒。其酿制方法是把青稞、大麦、小麦、荞麦、稗子、玉米、谷子等多种粮食混匀,在大锅里煮熟、烤干,并至底层带锅巴味,又盛于内放凉,与自采自制的酒药混匀,装入篾的发酵器日卡内,放在室内发酵,待有酒散发,再盛入酒坛内封,十日左右便可启封,掺进高山泉水,稍后用打通的弯竹管吸出酒汁,便可饮用了。这种酒色微橙,酒度低,味醇美,含丰富的氨基酸、维它命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摩梭啤酒”。它是摩梭和普米人家迎宾待客的佳品。常饮酥理玛,能健脾开胃,增进食欲。
  猪膘肉又叫琵琶肉,你若有幸到泸沽湖畔的普米和摩梭人家作客,在那丰盛的民族客宴上,你必能品尝到名扬四海的猪膘肉。”猪膘”是将猪宰杀后用独特的工艺,整猪腌制而成。其制作方法是将整个除猪头骨以外的骨格全部剔除,内抹各种调料,然后缝合,压成琵琶状,冬季腌制,制成后可放数年不腐,久者还可药用。猪膘肉因加工独特,香料丰富,吃起来油而不腻,味道可口,营养极佳,是普米和摩梭人送礼和待客的佳肴。在大灶的背后通常都能看到两三条腌制的整猪叠在那儿。
  这种原始、但是原汁原味的摩梭生活让我吃惊。但是更吃惊的是所有被我问及的摩梭人,包括两个女儿的阿注,都不愿改变这种生活方式和阿夏婚俗,只希望改善生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4-4-25 03: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