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阿坝旅游之魂!
编辑:周小林<br><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6/12/25/101005.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短短十几年,阿坝旅游跃上了历史发展的最高点,究其原因,高密度、高品味的自然景观资源成就了阿坝旅游第一次的“神奇”。但自然景观与文化资源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这不仅与我州文化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极不相称,而且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升级。 <br>
如何续写“神奇”?将旅游与文化结合,以山水为形,文化为魂,这是破题之举。 <br>
阿坝州审时度势,形成共识,提出要做大做强旅游业,就必须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加快旅游文化化,挖掘转化文化资源,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阿坝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在旅游经济的新实践中,“以文化为灵魂”,增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力,正成为这片旅游圣地的新的响亮口号。 <br>
——2006年,九寨沟演艺产业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br>——仅2006年,九寨沟漳扎镇藏羌风情晚会门票收入就达1.4亿元; <br>
——文化产业对G D P 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br>
——各种节庆文化活动、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 <br>
——容中尔甲、松潘毕曼组合、黑水热玛组合、哈拉玛组合、天弦女子组合、高原风组合等一批文艺新人在全国崭露头角; <br>
——黑水卡斯达温舞、九寨沟舞、茂县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于今年5月被国务院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r>
…… <br>
阿坝在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上初尝甜头。 <br>
旅游景点、设施若要保持恒久的魅力熏就必须依靠文化熏不断提升其文化含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与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相关联的文化资源是阿坝州最具潜力的比较优势资源,与旅游主导产业相衔接的文化产业是阿坝州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挖掘转化文化资源,发展壮大文化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做强旅游主导产业,是阿坝州旅游二次创业的必由之路。 <br>
阿坝文化魅力独具。全州具有类型多、分布广、蕴涵深、品位高、特色浓的优势文化资源。阿坝州历史文化丰富厚重,代表性有大禹文化、江源文化、黄河文化、营盘山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等。阿坝州是宗教文化大观园,宗教形态丰富。为此,藏羌文化的独特性,红色文化的代表性,生态文化的综合性,大熊猫文化的国际性,历史文化的厚重性以及宗教文化的神秘性,都是阿坝州旅游文化个性的突出表现。 <br>
文化扬州战略正深入推进,迸发出新的经济活力。阿坝州正积极实施“神奇阿坝、旅游圣地”总体形象战略,打造“文明母地、生态家园、遗产廊道、雪山草地”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各具特色的优势文化产业带。并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藏羌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大熊猫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羌族释比文化等资源,建设好藏羌民族文化走廊,建设好九寨黄龙国际精品文化区、黄河大草原马背文化区、以茂县为核心的羌族文化区、以卧龙———四姑娘山为核心的大熊猫文化区、以马尔康为核心的嘉绒藏族文化区,加快形成“一线五片”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坚持以品牌扩大影响、吸引资金、拓展市场,努力形成一批特色品牌,开发一批原创品牌,发展一批现代品牌。着力开发红军文化,围绕建设“精神家园”,创建“雪山草地”旅游品牌。着力开发民族文化,围绕建设“风情胜地”,创建“马背文化”、“歌舞文化”、“茶马文化”旅游品牌。着力开发历史文化,围绕建设“文明母地”,创建“营盘山古城”、“大唐松州”、“甲蕃古城”旅游品牌。着力开发生态文化,围绕建设“遗产廊道”,创建“大九寨国际旅游精品区”、“中华大熊猫园”、“川西北大草原”旅游品牌。 <br>
我们相信,阿坝这块物华天宝的热土将在“文化扬州”的鼓号声声和旅游二次创业的进程中,一定能实现旅游经济的新一轮腾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