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打造生态旅游 专家出主意
2006年12月27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省林业厅、省旅游局、省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等专家学者在卧龙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暨咨询会上,共同为对卧龙生态旅游发展献计献策。<br>会上,专家学者纷纷对卧龙的生态旅游发展献计献策。大家一致认为,卧龙不但资源丰富,而且拥有和九寨沟成立九卧公司的开发模式。大熊猫是四川旅游的形象,卧龙是全国最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拥有全国科研水平最高的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和科研成果,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卧龙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挖大熊猫品牌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和生态产业共同发展四大内涵,把生态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从产品、服务、管理方面打造高端的生态旅游,塑造具有高美誉和市场吸引力的特色品牌,带动当地农民发家致富。<br>
据介绍,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响誉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区内共分布着一百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它珍稀濒危动物金丝猴、羚牛等共有五十六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达二十四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水清树等。区内建有相当规模的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保护动物繁殖场,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还有大熊猫博物馆。<br>当地官员介绍说,卧龙自然保护区多年来着眼于建设一流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目标,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针,积极开展保护、科研、社区建设等工作,使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高山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攻克了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工作中的多个难关,人工繁殖大熊猫四十八胎、七十二仔、成活五十九仔,幼仔存活率已经连续五年达到百分之百。圈养大熊猫总数达到八十余只,占世界圈养种群的六成。同时还培养锻炼出了一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大熊猫科研队伍。<br>
有关方面告诉记者,此次总体规划提出了打造以大熊猫为主题的世界级旅游精品,目的是把卧龙生态旅游形象定位为四川卧龙和熊猫故乡。以注重大熊猫栖息地自然生态体系的保护、改善和提高大熊猫的研究条件和展示水平,引进国际生态旅游保护、开发、管理和经营理念,把卧龙自然保护区打造成主题鲜明、品牌突出、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精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开发管理典范,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大熊猫繁育研究,带动区域产业的升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