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矮岩羊:濒临灭绝!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6/12/29/112207.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
经过10年论证,国际狩猎家当·考克斯不久前证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竹巴龙乡的矮岩羊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动物物种,生活在这片土地的这一动物比大熊猫还少,已濒临灭绝边缘。<br>
1989年,研究横断山脉野生动物的专家彭基泰、吴毅、袁重桂,却在被誉为“大香格里拉明珠”的甘孜州巴塘县竹巴龙乡收集到国内首批矮岩羊标本;1990年,彭基泰与吴毅等在专业刊物发表《矮岩羊生物学研究》论文,上写———巴塘竹巴龙省级自然保护区,有矮岩羊100余只,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其为“极危级”动物,中国特有。<br>
一个“岩”字,诠释了矮岩羊有别于其它动物的主要特征。矮岩羊,牛蹄一样的四蹄,专走海拔2000-3000米的半高山。垂直的悬岩峭壁,四五十度的裸岩,寸草不生的流石滩,是它们“生活的天堂”。早晨与傍晚,三五一群,它们在灌丛中寻觅禾草、莎草、嫩枝、嫩叶和嫩芽,饱食之后,一齐奔上峭壁,争先恐后,跨沟壑,越溪间,从不失蹄。矮岩羊专家讲,它们不失蹄的关键是,四只蹄子底部分泌一种液体,每每登临绝壁,那粘糊糊的液体宛若“不干胶”一般发挥作用。因此,旅行家们又叫它们为“爬壁羊”。<br>
矮岩羊是“羊”家族中的另类。它们体重一般四五十公斤,体态玲珑小巧,四肢匀称,头上有一双美丽的大角,相对外展,如展翅的蝴蝶,采食饮水之后,午间便在岩畔阴凉背风处隐蔽休息。那伸展的卧姿,均匀的反刍,颇似一头小牛仔,惹人喜爱。<br>
矮岩羊数量少,在于它们“性爱”属于“冷淡型”。每年11月或其前后,秋末冬初,山间气候适宜,它们发情后,或在流石滩,或在岩岸畔,进行自然交配。在当年12月至新年的4月,受孕雌羊攀岩次数减少,常常独处岩畔灌丛中“养神”,体重增加,到春暖花开的5月,矮岩羊仔儿就出世了,每胎一仔,在生母的呵护下,仔儿安全地生长,夏天便自食其力地奔忙于山间岩畔。<br>
矮岩羊的发现,曾“眼红”了德国、美国、墨西哥、西班牙、伊朗等国家的动物学家、动物分类学家和探险家。近几年来,他们不断前往巴塘县竹巴龙自然保护区作科学考察与探险,对矮岩羊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动物生理和生殖研究,求解矮岩羊独存中国之谜。<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