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多 发表于 2007-1-6 00:47:44

余光远:一个羌族艺术家的得失

<font color="red"><b>(是他们,让横断山域更美! 系列)</b></font><br>
<br>
编辑:周小林<br>
<br>余光远年轻时是阿坝州歌舞团的声乐队长,州歌舞团的团长到了茂汶县当头头,召他回来组建茂汶羌族自治县歌舞团。后来这个头头离开的茂汶县,歌舞团的事也就少有人过问,除了老余招的第一批演员,再也没充实过队伍,后来资金渐渐不能保证,现在就只剩下一块牌子了。<br>
  外人评价说“余大爷”回县里是吃了大亏,如果继续留在州歌舞团,几十年应该是个不得了的腕了。可现在,要钱没钱,要地位没地位。<br>
  余大爷不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尽管他心里也会有些劳骚,可让他离开茂县,他还真舍不得。他深深爱着自己的民族,在茂县从事文化事业的几十年里,他从这块羌文化热土中得到了太多太多的宝贝。<br>
  作为一个音乐人,余光远没有一首创作的歌曲,大半生全是在搜集整理羌族民间音乐。他说,搜集整理远远比创作难度大。“头一两百首还可以,再往后一首比一首难?要在那些人人耳熟能详的民歌之外再去发现一首深藏不露的,真正是要‘搜’啊!可我要是不搜出来,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很快就带进坟墓了。”<br>
  他常常自费买一点烟酒之类的礼物,徒步行走几十里,来到大山深处的羌寨,在老艺人家中一住就是几天。老艺人混熟了,就会在半酐之中唱起那些悠远的古歌,一首接一首。这些古歌,在余光远听来,是世上最动听的天赖之音。<br>
  “羌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它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有的历史都蕴藏在传说和歌舞里。羌族是中华民族的起源民族之一,研究中华民族,首先要研究羌族。我所做的,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br>
  十几年来,余光远搜集整理了600多首古羌民歌,其中一小部分经过他的传授、推广已经在羌族地区广为流传,羌族群众跳萨朗时,唱的都是余光远搜集整理的民歌。<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余光远:一个羌族艺术家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