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多 发表于 2007-3-22 22:25:12

民族文化与丽江未来发展

文:王文学 编辑:周小林<br>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3/22/221953.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个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文化对于我们中华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的重大作用,并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文化具有很多属性,而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的精神、智慧和优秀品格的结晶。民族文化的发展,增强民族的生命力。<br>
  丽江十年来积极实施文化旅游先导战略,以旅游为载体、文化为内涵,走出了一条以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全面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发展的成功之路。从《纳西古乐》到《丽水金沙》、《千里走单骑》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精品,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业的文化内涵,被称为“民族文化和旅游对接”的“丽江现象”和以“世界文化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丽江成功打响遗产古城与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等文化旅游品牌,从一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成为拥有“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的国际性旅游城市,民族文化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br>丽江2.0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31种民族,其中3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就有10种,少数民族占了总人口的57.4%。虽然各民族都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和心理特点,但由于相同的地域、相同的经济生活,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民族之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文化上如水乳般交融,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而使宗教、文化、语言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生相溶的文化现象,因而丽江成为一个崇尚文化、追求和谐的典范地区。由于长期的民族交融、多元文化的汇交、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东巴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丽江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正在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特色优势和竞争优势。<br>
  民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仅具有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等外在的表现形式,而且更主要的是其内在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从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的外在形式上,可以看到各族人民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从民族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中,可以把它充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容、调剂人们精神文化生活。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民族文化从民间山村走进了城市文化生活,从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走向了世界现代文明生活,成为世界各民族人民共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融入到现代文明生活之中。<br>
  丽江市委提出“文化立市”的战略思路,不仅着眼于丽江多民族共同发展的长远利益,而且切合丽江当前的实际,也应对了构建和谐丽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具有前瞻性。为此——<br>一要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挖掘、整理及保护、传承。做好民族文化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群众,高度重视并认识到民族文化在民族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动民族文化的建设,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建设,融入到先进文化事业建设之中。认真贯彻《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加强对民族民间艺人、文化传人展开调查,对一些濒临失传的民族民间文艺资料和形式进行抢救和整理,编配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和传承。<br>二是以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为载体,有组织地开展民族节日活动,充分宣传展示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每一个民族的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集中精力办好每年一度棒棒会、三朵节、三月会、火把节、七月会、阔时节等民族重大节日活动,全面展示丽江的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和传承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进一步弘扬好各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和风土风情。<br>三是要加大投入,将民族文化事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在民族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既要突出民族特色,又要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使民族文化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重视发挥从事民族问题研究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从事民族文化事业工作者的积极性,将民族问题的学术研究、民族文化的新闻传媒工作整合起来。善于把民族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勇于结合现代文化特点与规律加以改造和创新,从民族文化的宝库中发掘出丰富的精神珍品,创作出既保留民族特色又适合时代需要,既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既能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的精神需求又能融入世界文化消费主渠道的高品质文化精品,为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事业增光添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族文化与丽江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