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改普洱:茶叶“帝国梦”
撰文:许建龙 毛韵心 编辑:周小林<br><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4/07/023954.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经国务院批准,思茅市将于后天正式更名为普洱市,原思茅市府所在的翠云区将更名为思茅区,原思茅市所辖普洱县更名为宁洱县。普洱市,一举改名天下知。日前,记者前往思茅,试图揭开一个默默无闻的产茶大市通过改名,将如何来实现它的茶叶“帝国”的梦想。<br>
<br><b><font color="#f7f709">倾力打造茶产业第一支柱</font></b> <br>要认识思茅普洱茶产业走势,思茅龙生绿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朱启忠应该是个理想人选。龙生集团是思茅市最早的茶叶企业,也是现今当地的龙头企业。 <br>对思茅市更名普洱,搞了20年茶叶的朱启忠感受最深,他用“毫不含糊”来支撑这次改名。“普洱茶是云南山区土特产中最拿得出手的世界性礼品,思茅这次更名可以说是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普洱茶文化充分挖掘演绎出来,振兴边疆民族经济”。 <br>据了解,目前在思茅有一半以上的人从事普洱茶产业,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和收入。去年,思茅市的茶叶总产值15.1亿元,增长48%,而全市每户茶农从种茶中拿到了4218元,收入增长了近四成。茶产业迅速被升格为思茅产业发展的“第一支柱”。 <br>“思茅的茶产业已经从最初的九大产业、四大支柱上升为现在第一支柱了。”据思茅市茶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思茅提出的茶产业就是围绕全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大品牌,实施“以茶名市,以茶富市,以茶兴市”战略,提高茶叶种植的规范化、集约化水平,引导优势企业向普洱茶加工科技园区集中,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 <br>
<br>
<b><font color="#f7f709">催热思茅旅游</font></b> <br>“可以预测的是,更名给思茅旅游和招商将带来更多的机遇。过去出差跟别人谈起思茅,要拐着弯说你知道西双版纳吗,我们就是西双版纳的邻居。但是普洱茶的知名度这么高,一提到普洱市,就可以按图索骥了,不愁游客找不到。”面对即将到来的更名,思茅市旅游局副局长李晋安对旅游充满了信心。 <br>李晋安副局长还透露,更名普洱市以后,还将把辖区内14个少数民族与普洱茶有关的文化,如种茶、饮茶、卖茶、民居服饰、风俗舞蹈等一一展现出来,开发建设普洱古茶园生态观光活动。 <br>“相信通过普洱与旅游的融合,加快开发和建设,一定会使普洱市实至名归,知名度更高。”以往,看到邻州西双版纳浩浩荡荡的旅游大军途经思茅时,思茅有识之士忍不住扼腕叹息。现在有了普洱市这个品牌的强大吸引力,思茅终于挺直了腰杆,“我们也有旅游产业了”。 <br>去年,到思茅的国内外游客约220万人次,大约相当于石林一年的游客量,现在,这个数字正以每年两位数的比例增长。李晋安乐观预计,“十一五”时期,到普洱市的游客将达到300万人,旅游收入将超过10亿元,力奔15亿元。 <br>
<br><b><font color="#f7f709">普洱文化“亮剑” <br>
</font></b> 文化也成了推动城市影响力的生命。沈培平,这位有“茶市长”之称的官员在不同场合都会不遗余力地推广普洱茶和普洱茶文化。 <br>更名未动,文化先行。2005年11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了一份杂志的更名改版——原《思茅文艺》改为《普洱》杂志。据称,投资方已斥资数百万元,努力力打造成一份高品味的、权威的、担当得起普洱茶文化宣传的顶级影响力的杂志。而这份目前发行量逾5万册的杂志正是由思茅市政府主管的。<br>在上个月,思茅市委宣传部与北京一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计划开拍纪录片《普洱风云录》,这部片子很可能在纷繁芜杂的普洱江湖廓清普洱乱象。此前,思茅市的主要领导因酷爱普洱茶,大多都已出书,或介绍普洱府历史,或传承普洱茶文化大观。他们坚信,文化的力量无坚不摧。谁占领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更有发言权。更名后的普洱市试图在普洱文化领域亮出自己的剑来。 <br>
<br><b><font color="#09f7f7">□更名始末<br>
</font></b> <br><b><font color="#09f7f7">1993年 <br>思茅成为世界茶叶发祥地</font></b> <br>提起普洱茶热,1993年4月是一个分水岭。15年前,香港、台湾有很多人饮普洱,但却不知普洱的历史。时任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黄桂枢等向时任思茅地委书记的李师程进言:要把普洱茶身价提高,必须召开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而这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地区级城市尚无先例。 <br>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在思茅举行。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名专家学者亲临现场。会议最大收获是解决了一个多世纪来有关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悬案:世界茶叶原产地在中国、在云南思茅。后来,这些专家回去都当了义务宣传员,把普洱从思茅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一步到位。 <br>
<br><font color="#09f7f7"><b>2001年 <br>专家首提改名“普洱”遭搁浅</b></font> <br>真正提及更名始于2001年。当年4月,黄桂枢在第三届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茶有关的普洱思茅地名新考释及其建议》,并首次在全球普洱茶专家面前提出了思茅地区“地改市”请改名为“普洱市”的建议。 黄随后将这份建议提交给思茅地区人大工委,建议未予采纳。2002年2月9日,不服输的黄再次“上书”思茅五套班子请求考虑改名事宜。不同的是这次联名“上书”的包括时任农业部农业司专家组总顾问、高级农艺师高麟溢等18位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黄回忆:“这次动静闹大了,地区行署就出面搞了一个民意测验,结果同意改‘普洱’市的未能超过半数,加之思茅‘地改市’工作迫在眉睫,决定改名普洱一事暂缓。”于是,由专家、学者发动的首轮“普洱”改名被迫搁浅。 <br>
<br><b><font color="#09f7f7">2005年 <br>通过论证结果</font></b> <br>2004年4月17日,思茅正式撤地设市庆典,民间谋划改名的呼声日益高涨。2005年的思茅市“两会”上,更名要求已从全市范围内的民间动议上升到团体指导,政协提案、人大议案有增无减,根据市人大形成的更名议案,思茅最终作出了更名申报的决定。 <br>2005年7月13日至14日,云南省、思茅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地名科学、民族学、语言学等专家学者18人齐聚思茅召开论证会,通过实地查看,听取市情和更名情况,从普洱地名历史沿革、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民族文化的弘扬等多角度,多领域进行分析论证,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普洱”历史上就是现在思茅市的传统称谓。三地更名属于传承历史,是传统称谓的还原和历史地名的复位。在现有辖区范围、隶属关系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的前提条件下,符合《地名管理条例》中有关更名的规定,通过论证结果。 <br>
<br><font color="#09f7f7"><b>2007年1月21日 <br>更名获国务院批准</b></font> <br>2005年8月4日,思茅市政府将更名请示报省人民政府审核。省政府于2006年4月初将思茅市更名普洱市的请示转报国务院审批。半年后,思茅市又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思茅市更名申报的请示,力陈更名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提升品牌效应。 <br>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 不喜欢他们这样改来改去的. 喜欢的人终究会去了解, 不喜欢的人拖也拖不去. 建议今后把重庆市改成火锅市, 拉萨市改成酥油市, 成都改成小吃市, 杭州市改成龙井市........又想起文革期间的什么英雄口, 东方红路等等. 难道时代变了, 地名也要跟到变? 革命时代地名革命化, 经济时代, 那么地名也要经济化? 灌县改成都江堰对其旅游有促进吗? 渡口改成攀枝花又怎么样呢? 伦敦, 巴黎, 罗马, 耶路撒冷等等用了几百上千年没有改, 难道知名度就小了吗? 要宣传也不一定非要改地名吧?
强烈建议——中国改成“龙国”
<table width=100% bgcolor=#cccccc cellpadding=5 cellspacing=1 class=TBone><tr><td bgcolor=#293838 class=TBBG9><b>下面引用由<u>Shangri_La</u>发表的内容:</b><br><br>
…… 建议今后把重庆市改成火锅市, 拉萨市改成酥油市, 成都改成小吃市, 杭州市改成龙井市…… </td></tr></table><br>
<br>
12.8分强烈建议——中国改成龙国<br>
<br>
哈哈!哈哈!娃哈哈!<br>
<br>
<br>
<br>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4/10/160130.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youduo 友多网友了不得!!!<br>
新思维!新创意!<br>
新颖、大胆、风趣、幽默......<br>
<img src="images/smilies/default/em04.GIF" width=20 height=20 align=absmiddle border=0><img src="images/smilies/default/em04.GIF" width=20 height=20 align=absmiddle border=0><img src="images/smilies/default/em04.GIF" width=20 height=2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
重庆市——火锅市<br>
拉萨市——酥油市<br>
成都市——小吃市<br>
杭州市——龙井市........<br>
<br>
中国——龙国<br>
山西——醋省<br>
黑龙江——大豆省<br>
大理——五朵金花市<br>
甘孜——康定情歌州<br>
......<img src="images/smilies/default/em04.GIF" width=20 height=20 align=absmiddle border=0><img src="images/smilies/default/em04.GIF" width=20 height=20 align=absmiddle border=0><img src="images/smilies/default/em04.GIF" width=20 height=20 align=absmiddle border=0><img src="images/smilies/default/em04.GIF" width=20 height=20 align=absmiddle border=0><img src="images/smilies/default/em04.GIF" width=20 height=20 align=absmiddle border=0><img src="images/smilies/default/em04.GIF" width=20 height=20 align=absmiddle border=0> <table width=100% bgcolor=#cccccc cellpadding=5 cellspacing=1 class=TBone><tr><td bgcolor=#293838 class=TBBG9><b>下面引用由<u>友多</u>发表的内容:</b><br>
<br>
youduo 友多网友了不得!!!<br>
新思维!新创意!<br>
新颖、大胆、风趣、幽默......</td></tr></table><br>
<br>
友多网改成“横断网”<br>
<br>
哈哈!哈哈!吾哈哈!<br>
<br>
<br>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4/10/164223.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table width=100% bgcolor=#cccccc cellpadding=5 cellspacing=1 class=TBone><tr><td bgcolor=#293838 class=TBBG9><b>下面引用由<u>石灵山</u>发表的内容:</b><br>
<br>
友多网改成“横断网”<br>
<br>
哈哈!哈哈!吾哈哈!<br>
<br>
</td></tr></table><br>
<br>
“石灵山”改成“侃大山”<br>
<br>
哈哈!哈哈!O哈哈!<br>
<br>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4/10/164946.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font color="#f7f709">改,建议全部都改!</font></b><br>
<br>
<b><font color="#09f7f7">都江堰——李冰市<br>
攀枝花——钒铁市<br>
峨眉山——普贤市<br>
宜宾——五粮液市<br>
阆中——张飞市<br>
德阳——二重市(黄继光市)<br>
雅安——雨茶市<br>
眉山——东坡市<br>
遂宁——红苕市<br>
广安——小平市<br>
泸州——大曲市<br>
自贡——井盐市<br>
内江——大千市<br>
广元——女儿市<br>
南充——朱德市<br>
邛崃——文君市<br>
绵阳——长虹市<br>
乐山——大佛市<br>
成都——麻辣烫市<br>
阿坝——雪山草地州<br>
凉山——卫星月亮州</font></b> <b><font color="#f7f709">更改地名,须理性思考</font></b> <br>
<br>近几年,地名更改真可谓热闹非凡,如徽州改为黄山,荆州改为荆沙,灌县改为都江堰,大庸改为张家界,通什改为五指山,天水市的秦城区、北道区分别改为秦州区、麦积区,等等。据报道,西南好几个地方争抢“夜郎”的名字,近期河南周口又讨论拟改名陈州。 <br>更改地名,无非是想提高知名度,推动经济发展。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也有弊,关键是看利大还是弊大。徽州改名黄山,是想借黄山之名带动当地发展,结果如何,这里不想讨论,有人专门写过文章。徽州改名黄山后,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徽州有着数百年的历史积淀,内涵极为丰富,徽州之名早已深入人心。这里有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徽商和他们所建的徽州民居、徽墨、徽雕等响当当的地域品牌,作为中国三大地方文化代表之一的徽文化已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整的、系统的区域文化。更何况,黄山市政府驻地屯溪距真正的黄山风景区还有一百五十里之遥。天水市的两个区改名特别是北道区改名麦积区,也颇有争议,主要原因是可能使人们误以为历史名山麦积山只是一个区名,从而降低麦积山的品位。 <br>这样的议论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历史上的地名除了历朝统治者命名外,有很多是在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br>地名更改古已有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仅仅为了某种需要、某种目的而更改地名,往往不能像原先设想的那样长久存在,而只是昙花一现,历史可以帮助今天的人们理智地行动,因为它是一面镜子。但今天有个不好的现象,更改地名不太切合实际,盲目跟进,甚至还有点哗众取宠。就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有的地名改得不错,如灌县改都江堰,既提高了知名度,又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发展经济大有好处。但不可否认,有些地名改得并不太理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荆州”之名丢掉两年后便恢复了。
两个“龙国”老乡的对话
<table width=100% bgcolor=#cccccc cellpadding=5 cellspacing=1 class=TBone><tr><td bgcolor=#293838 class=TBBG9><b>首先引用由<u>友多</u>发表的内容:</b><br><br>
改,建议全部都改!<br>
<br>
都江堰——李冰市<br>
攀枝花——钒铁市<br>
峨眉山——普贤市<br>
宜宾——五粮液市<br>
阆中——张飞市<br>
德阳——二重市(黄继光市)<br>
雅安——雨茶市<br>
眉山——东坡市<br>
遂宁——红...</td></tr></table><br>
<br>
<br>
<b>两个“龙国”老乡的对话</b><br>
<br>
(友多难得如此好心情<br>昨天的话题仍未尽兴<br>石灵山更爱凑热闹)<br>
<br>
李老四:<br>“张老三 我问你 你的家乡在哪里”<br>
<br>
张老三:<br>“李老四我告诉你<br>——我的家在——芙蓉溜溜的省<br>——麻婆豆腐溜溜的市的西面<br>——康定情歌溜溜的州<br>——大渡河源头溜溜的县<br>——香猪腿溜溜的乡 <br>——藏寨溜溜的村<br>——张家溜溜的锅庄”<br>
<br>“你呢——李老四”<br>
<br>
李老四:<br>“来而不往不是那个理——张老三我也告诉你<br>——我的家在——北戴河那疙瘩北面<br>——乌拉草那疙瘩省 <br>——二人转那疙瘩市<br>——兆本衫那疙瘩县<br>——拱汗淋那疙瘩乡 <br>——盼长江那疙瘩镇<br>——老李家龙泉那疙瘩山庄” <br>
<br>
<br>“喔呀呀<br>呀呀呀”<br>
<br>“………………”<br>
<br>
(根据旅途现场录音整理编辑——未经张老三 李老四审阅)<br>
<br>
<br>
<br>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4/11/144744.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