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多 发表于 2007-4-12 13:24:06

水书:水族文明的活化石!

编辑:周小林<br>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4/12/132324.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为了加大保护水书力度,中国唯一水族自治县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将立法保护水书。 <br>三都县水族文化研究所所长潘中西介绍说,2005年,县政府出台了《水书抢救保护办法》对水书进行保护,但水书流失现象仍难遏制。为了加大保护力度,县政府准备出台《三都水族自治县水书保护条例》。 <br>潘中西说,《条例》在《保护办法》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新规定:非法买卖水书最高罚款1万,最低500元;保护单位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水书流失;水书管理人员监守自盗,一经查实,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br>水书是目前世界上完整地、活态地保存并应用至今的古老文字之一,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quot;活化石&quot;。由于利益驱动,近年来水书流失较为严重。 <br>三都县是中国水族人口最多的县,目前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52%。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水书及水族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在财政较弱的情况下,每年要拨10多万元资金用于水书的翻译和征集等工作。

友多 发表于 2007-4-12 13:35:41

<b><font color="#09f7f7">古老水书,捡拾文明的记忆</font></b><br>
<br>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4/12/133402.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
  &quot;水书&quot;是水族古老文字,水族将它称为&quot;泐睢(lesui)&quot;,&quot;泐&quot;即文字,&quot;睢&quot;即水家,&quot;泐睢&quot;意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17个民族有自己传统的文字,水书即为其中一种。它是一种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quot;活化石&quot;。 <br>
  水书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水族的古文字、水族书籍的通称。水书还有其他的荣誉称号:比如水家人的&quot;易经&quot;、&quot;百科全书&quot;,是解读水族悠远、沧桑、苦涩历史的重要典籍。同时,水书还被誉为&quot;华夏古文化宝库中一块珍贵的活化石&quot;,是象形文字未开发的最后领地。几千年来,水书因其神秘的文字构造和特殊的用途而成为一种&quot;被压迫和被限制&quot;的文字,在民间艰难地传承着。 <br>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水书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巫术用书。水书的制造时代极为古远,有学者推测,水书源头可追溯至夏代,而且&quot;水书与古代殷人甲骨文之间,当有若干姻缘关系&quot;。水书制造之地点,初在西北一带,由北方次第传入江西,再由江西迁入贵州省,&quot;乃携之俱来&quot;。 <br>
  水族古文字的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书写形式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目前见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载体主要有:口传、纸张手抄、刺绣、碑刻、木刻、陶瓷煅造等。水书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由于其结构多为象形,主要以花、鸟、虫、鱼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图腾物如龙等所撰写和描绘,仍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在水族地区仍被广泛使用。 <br>
  水书,一个仅有八百多个单字的文字体系,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支撑着这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在水书研究领域浸淫多年的潘朝霖认为,水书具有独特的魅力。首先,水书是水族固有的文化,水书有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是中华古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尽管这个文字体系显得十分&quot;稚嫩&quot;与脆弱,但能穿越时空,流传至今,本身就显得十分神秘。水书储存的信息量,已远远超过水族社会的范畴,&quot;礼失求于诸野&quot;,从水书中蕴含的一些信息中有助于解开中原古文化的内涵。另外,在全国56个少数民族中,有自己语言和传统文字的民族约为三分之一,现在才有40万余人的水族就占其一,这很值得研究。而且,水书是水族信仰文化的重大集成,是研究水族宗教信仰、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珍贵典籍。 <br>
<br>

友多 发表于 2007-4-12 13:37:17

<b><font color="#09f7f7">书究竟神秘在哪里? <br>
</font></b><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4/12/133622.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
  谁创造了水书?传说&quot;水文字&quot;是一个叫陆铎公的人创造的。在贵州省独山县水岩乡水东村,当地的水族和布依族人都用布依语和水语吟唱一首古老的民谣,翻译成汉语是这样的:&quot;有个老人叫陆铎,四季居住山洞中。青石板上造文字,造得文字测吉凶。所有良辰全送人,等到自己造房时。书上已无好日子,无奈只好住洞中。若问深洞在哪里,就在水岩和水东。&quot; <br>
  水书到底有多少个字?1986年出版的《水族简史》称有400多个,《中国水族文化研究》称有500多个字。而专家在查阅的2000余卷水书中,发现异体字主要集中在12地支、春夏秋冬、天干、九星等单字上,例如,目前发现&quot;寅、卯&quot;等字的异体字已各有30多个。对于水族古文字的异体字,保守地推测,如果每个水文字单字至少有1个异体字计算,那么水文字总量约有1600个。 <br>
  水书与甲骨文孰早?水书与甲骨文、金文具有&quot;姻缘关系&quot;,为学术界所认可。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先生于1899年才发现甲骨文,至今才105年。水族地区的水文字碑,明代的已发现两块;并发现明代弘治年间水书木刻本。由此看出,绝非甲骨文发现之后才有水书问世,而是早在殷商时期就有水族古文字存在。此后,由于出现划时代的两次民族大迁徙活动,使水族语言文化出现由同源而出现分化,然后再出现吸收逐步融合的现象。困扰考古界40余年的夏代陶片上的24个符号,是河南省有关单位看到水书的报道之后,给贵州省档案局提供请求辨认的,结果找到了对应的文字符号就有十多个。水族古文字与夏代文化遗存符号一脉相承,由此看出,在夏商时期,华夏民族群体中就包含有水族的先民。 <br>
  水书的神秘还在于它的&quot;古&quot;和&quot;反&quot;。水书的神秘在于&quot;古&quot;和&quot;反&quot;。水语称水书为&quot;泐睢&quot;。泐,源于古汉语,是母语遗存;睢,是水族从古至今的自称读音,是发祥于睢水流域的烙印。唐代设置抚水州,安抚自称&quot;睢&quot;为主体对象的人类群体,从此以&quot;水&quot;代&quot;睢&quot;。这是中央王朝确认水族之始,也是水族演化为单一民族的历史见证。<br>
  水书,有人称为&quot;反书&quot;。并非是造反的书,水书的&quot;反&quot;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一些水文字的结构与地支类的汉字相反,如&quot;子、丑、午、九、五&quot;等字,其构字法可以反写、侧写、倒写,甚至很多图案以反为正。其次,水书观念相反,神本意识浓重。因为创制水书的初衷是通鬼神、探玄机,与鬼神打交道,与鬼神对话等。所以水书典籍中神仪符号夹杂其间。再次,水书的月份与汉族的日历顺序推算错位。如,水历的年终12月、新年正月对应夏历的8、9月。水书独特的反写文字,来自于水族人民在各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下,长期受到歧视而形成的强烈的逆反心理。

友多 发表于 2007-4-12 13:52:38

<b><font color="#09f7f7">水书先生:水族文化的活宝库<br>
</font></b><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4/12/135110.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br>
<br>
  对于大多数水族人来说,他们只能依靠上一代的口传学习水语,会说,却看不懂文字,更不掌握其中的神秘内容。那些能看懂水书,&quot;能与鬼神对话的人&quot;被称为&quot;鬼师&quot;或&quot;师人&quot;,如今更多的称呼为&quot;水书先生&quot;。 <br>
  六十多岁的蒙熙能老人就是一位水书先生,他头发花白,衣着朴素,平易近人,让人很难将他与&quot;鬼师&quot;一词联系起来,感觉更像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正是依靠他们,水书才能经历沧桑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br>
  &quot;我从1957年开始偷偷跟着父亲学习水书,之所以要偷着学,是因为当时的水书和水书先生被当作牛鬼蛇神和封建糟粕加以批判。水书先生为求自保,将水书大量烧毁,一些胆大的把水书埋在土里或藏在隐蔽的地方,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而我能跟着父亲学习就已经是冒了很大的风险。&quot;回忆起当年的经历,蒙熙能有些感慨。 <br>
  实际上,他说,即使在正常的情况下,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而且能够成为水书先生。首先是因为水书先生所掌握的水书都是由祖祖辈辈手抄传下来的,是传家之宝,所以水书只能在家庭内部进行单传,而且女人是不允许接近水书的。 <br>
  其次是要当水书先生,必须先拜水书的创制神陆铎公,为表示决心,常常会发一些毒誓。这会让一些人敬而远之。同时,成为水书先生后的一言一行,都会在陆铎公的&quot;注视&quot;之下,因此要行好事,善事,否则就会惹来麻烦。 <br>
  成为水书先生后,就要依靠水书为族人服务,占卜吉凶。只要族人有求,就必须随叫随到,不能耽搁,也不能要求报酬。而一般各家会自愿给一个&quot;红包&quot;,但数目不大,却都与六有关,比如六毛、一块六、两块六等等,最高不能超过五块六,据说,这是为了纪念陆铎公的缘故。在介绍水族的各种祭祀活动以后,蒙熙能坚定地说:&quot;我不认为这些活动是封建迷信。按水书规定的行事,是我们水族人的传统,是一种宗教活动。水书不仅教我们如何趋利避害,保证族人平安,还是我们本民族特有的语言,记载了水族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善待他人等等,因此,水书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quot;

友多 发表于 2007-4-12 13:54:59

<b><font color="#09f7f7">不同载体下的水书</font></b> <br>
<br>
<b>从&quot;年&quot;字看水书 <br>
</b><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4/12/135343.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释&quot;年&quot;:谷熟也。谷熟庆典曰过年。甲骨文、金文作谷穗成熟下垂之象形。谷熟而举行的庆典,古代称为过年。可是,&quot;年&quot;的本义,在现代汉语中早已湮没、消失。汉族过年在腊月末、正月初阶段,不是谷熟季节,时令与&quot;年&quot;的本义不吻合,庆贺的内容与&quot;年&quot;的本义不搭界。 <br>
  上下弯拐横画表示收割的刀具,指摘刀、镰刀;中竖,表示两个收割期之间的间隔,指水稻生长的一个周期,即一年;中横,表示均分一年为两季的中点。把一年分为冬夏两季,这是古水历的显著特点。华夏古历也只有春秋两季,二者似乎有共通之处。<br>
  水历年终12月、岁首正月,分别对应夏历8、9月。此时,正值水历年终岁首两端,正是桂花飘香的谷熟时段,恰好是水家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款待亲友,欢度传统&quot;端节&quot;之际。古代称新年伊始之月为端月,端月的第一天为端日,水族至今依旧如此称呼。水族历法与端节,是对&quot;年&quot;本义的最佳诠释。

友多 发表于 2007-4-12 13:57:31

<b><font color="#09f7f7">水书内容浅探</font></b> <br>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4/12/135939.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
  水书所记,大多是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日期、方位、吉凶兆象及驱鬼避邪的方法,大体是以年宜、忌月日,以月日宜、忌时方,并用歌诀或事物兆象标明它的吉凶所属,因此多是作为巫师施行法事的工具。只是因为水族笃信鬼神,故水书用途很广。水书这种特有的功能,促进了水族鬼神崇拜的世代沿袭。水书除了包涵大量的原始宗教信仰内容以外,它还保存了亟待挖掘和破译的天象、历法资料和水族古文字资料。水书所反映的天象、历法资料,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的一些基本理论,如九星、二十八宿、八卦九宫、天干地支、日月五星、阴阳五行、六十甲子、四时五方、七元历制以及水历正月建戌等内容,就是水族先民高级智慧和艺术的结晶。<br>
  江苏省一民间收藏家收藏的北宋早期河南临汝窑八莲瓣陶瓷注碗上的5组10个符号,经荔波县水书先生辨读,认为是早期的水书。在破译这5组10个符号时,水书先生按照水族的《连山易》的打卦图来看,与八卦易经图完全一致。因此,专家认为水族的《连山易》有可能是世人认为早已失传的《易经》中的一本即夏代《连山》。据《周礼》记载,中国古时候有3部《易经》,即《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其中《连山易》和《归藏易》早已失传,但在贵州省荔波县的馆藏水书中却发现了《连山易》,无疑是令人惊喜的重大发现。 <br>
  号称水族人民百科全书的《&quot;泐虽&quot;万年经镜》,该书分上、中、下三部,全书844页,总计有3616个条目。《&quot;泐虽&quot;万年经镜》经鉴定为康熙年间手抄本。其内容涉及水族古代天文历法、气象、宗教信仰、民俗伦理、语言学、文字学、哲学等,包含博大精深、是目前水书中涉及内容最广,古代信息含量最高最为丰富的经书。有专家言:&quot;要知万年事,开卷便尽知&quot;。 <br>
  而另外一本《阴阴阳》则为图文并茂的水书彩绘卷,该书为清代光绪年间,内容为哲学方面。全书59页,用色达5种,所绘人物、建筑物、牛、马、龙、蛇、飞禽走兽神态逼真、惟妙惟肖、用色娴熟,反映了古代水族人追求美好生活、追求美好文化艺术的象征。 <br>
  另外还有《如意占卜纸牌》更是精品,这是目前为止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副水族占卜纸牌。纸牌共有数十张,牌上绘画有各种人物等造型图案。是水族人民古时出门、办事、婚娶迎嫁占卜所用。 <br>
  另外,最近破解的四卷水书,也透露了水族人民古老的生活方式。&quot;日历卷&quot;是水族先民运用天文历法知识在丧葬方面推演吉凶、预测祸福的卷本;&quot;时辰卷&quot;是一部水书秘籍,它是根据五行学说和天体运行学说,阐述远古时期阴阳论的卷本;&quot;寿寅卷&quot;是水族先民根据&quot;万物有灵&quot;论,高度概括动物生活习性与人类生活现实的矛盾趋吉避凶的卷本;&quot;金堂卷&quot;是水族先民择定吉日的卷本。

友多 发表于 2007-4-12 14:03:13

<b><font color="#09f7f7">水书:水族探源的重要线索 <br>
</font></b><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4/12/140154.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
  贵州当地水族水书先生对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夏代陶器上24个符号进行辨认、识读,已破译出一半以上的符号含义。令人惊奇的是,在现存的水书文献中,可以找到与夏陶符号相同的文字。有关专家推测,此次利用水书中的记载破译部分夏陶符号,表明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文字可能是夏文化遗存的一脉,并将有助于解开困扰考古界40多年的二里头遗址&quot;夏都&quot;千古之谜。说明水族至少在夏商时期与汉民族的发展是并列的,水族先民在原始社会就已存在。<br>
  水书与夏代都城二里头陶片文字符号、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水族先民发祥于睢水流域,地处夏商文化圈之中。 <br>
  普天下的水家人,都自称&quot;睢&quot;,民间有&quot;吃睢水成睢人&quot;、&quot;吃睢河水成睢人&quot;之说。唐代设置安抚以水家人为主体对象的&quot;抚水州&quot;,此后&quot;睢&quot;逐步被&quot;水&quot;所取代。 <br>
  张为纲教授在《水家来源试探》论著中指出:水家先民可能与中原某个诸侯国有过合作,才出现&quot;封于'豕韦'&quot;,&quot;世伯夏商&quot;,&quot;其在武丁时者,为贞人之官。&quot;后来水家先民失利,散于&quot;夷狄&quot;,带着掌握的文字流离迁徙。 <br>
  水族第一次大迁徙,大约在殷商亡国之后。水家先民举族从中原往南迁徙,或许势头还不小,然后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公元前二世纪,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发兵攻打岭南。秦兵首领为何名叫&quot;尉屠睢&quot;,有的学者提出质疑,或许与自称为&quot;睢&quot;的水族先民有关?秦兵这次征剿,迫使水家先民第二次举族迁徙,溯源而上,来到龙江、都柳江上游一带生息,大致形成当今的分布格局。<br>
<br>

友多 发表于 2007-4-12 14:05:28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4/12/140509.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水族村寨)

友多 发表于 2007-4-12 14:37:12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4/12/143640.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水族姑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书:水族文明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