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震东:“我想做植物代言人”!
编辑:周小林<br><br>
<font color="red">(是他们,让横断山域更美! 系列) </font><br>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4/24/154034.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方震东在国外考察)<br>
<br>
<b><font color="#f7f709">全球80%的物种将灭绝?</font></b> <br>
<br>当我们走近方震东时,决定以专访的形式将他的成功经验和努力与大家分享。<br>
<br>
<font color="#09f7f7">记者(以下简称记):方老师,首先要祝贺您!这是公众对您多年来努力的认可,也是我们云南环保界的荣誉。<br>
</font><br>
方震东(以下简称方):谢谢!<br>
<br>
<font color="#09f7f7">记:您是土生土长的迪庆人,从童年到读书再到工作,您几乎都在与植物打交道,一个大男人,怎么会迷上这些花花草草的?</font> <br>
<br>
方: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物系,多数学生认为植物分类学已经过时,我却为了有更多走近大自然的机会而选择了它。一方面,专业使我不得不与花花草草打交道。其次,我个性中也有细的一面。花草呈现出来的多样性,造物主给它们的精巧,也是吸引我关注它们的原因之一。<br>
<br>
<font color="#00ffff">记:有消息称,本世纪末,全球百分之八十的物种将灭绝,这是危言耸听吗?在被称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富区”——滇西北,珍稀物种灭绝速度与其他地方相比,是快还是慢?和人们的活动有多大的关系?<br>
</font><br>
方: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在全球各个地方都有人类活动“染指”。这些“扰动”加速了物种的自然消亡过程,加上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物种消亡加速。而滇西北地区绝大多数物种的个体或种群数量都不大,以绵头雪莲花为例,它是药用植物,一次性开花结果后死亡,依靠散播种子来维持种群数量和物种延续,但是过度的商业化采集已经打破其维持种群稳定的平衡点,通过我们的监测,该物种已经处于濒危和灭绝的边缘。这样的例子很多……<br>
<br>
<b><font color="#ffff00">为香格里拉的植物保存备份</font></b> <br>
<br>
<font color="#00ffff">记: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的环保模式吗?<br>
</font><br>
方:植物园建立的初衷,是为珍稀濒危植物提供一个长期存活的生存空间,为有利用价值的野生园艺、药用、蔬菜等植物提供一个可以长期开展驯化研究的场所。植物不会讲话,我们想以代言人自居。香格里拉本身是个天然大花园,我们把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定位为“香格里拉的后花园”,目的是为香格里拉的植物保存一个备份,即为保护增设一道保险。<br>
<br>
<font color="#09f7f7">记:如何协调商业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这个模式在中国或者云南其他地方有没有可复制性?</font><br>
<br>
方:植物园自建设之初,就已经选择了一种最好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也是社区群众共同选择的。建设之初,我们与社区群众商谈,提供了两种思路供其选择,一是将建设植物园用的林地一次性征用,二是大面积长期租用,部分区域建成科普游览区开放后,社区群众参与门票分成,体现了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考察了西双版纳植物园后,社区群众选择了后者。这对于我们来说,当时也减轻了资金上的压力。如果双方的心态摆正,价值观一致,这种模式是可操作和可示范的。<br>
<br>
<font color="#00ffff">记:在筹建植物园时,有没有遇到来自民间的阻力?是如何化解这个矛盾并最终把大家团结到一起的?<br>
</font><br>
方: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两次重大挑战。第一次,我的朋友马志明承包了纳帕海的旅游开发经营权,承诺并兑现了贡宾社每年每户2万元的旅游分成,这是我短期内如何努力也难以实现的,只好配合和给予支持,让出了植物园发展的预留地。但由于其他两个社区每年每户得到2.5万元,贡宾社群众就提出要求植物园补偿。为此召开了群众大会,我们列举了政府各个部门优先在社里实施的其他项目和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大多数百姓的心才安定了下来,愿意继续执行合同。第二次,也就是在去年,植物园在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和不到位的前提下试运营,获得的门票收入甚少。这时,少数群众有意见。所幸一些明智的村民打比方,“建植物园可以挤奶吃,而不是杀吃”,最后,一些不满暂时缓和了下来。<br>
<br>
<b><font color="#f7f709">滇西北环境保护很紧迫</font></b> <br>
<br>
<font color="#00ffff">记:几次阿拉善生态奖,云南获奖的大部分都是滇西北的一些项目,这说明我们滇西北环境保护得好,还是我们这片脆弱的土地在环保上的紧迫性?此外,您这个高山植物园对当地环境,包括自然和民俗的,有没有破坏——可以实话实说吗?</font><br>
<br>
方:两者都有!从全球保护的角度看,滇西北是一块需要优先采取保护行动的地区。因为保护好了这块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可以实现最大化的保护目标。但我并不否定其他区域自发行动采取的保护项目和实践。至于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建设,不仅初步实现了本身的目标,也实现了对纳帕海面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了纳帕海区域旅游的发展。这是在最近一次座谈会上,我们那里林业局和环保局的领导对植物园项目作出的评价。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通常只负责鸟类栖息地的管理,周边山坡的挖砂采石等破坏植被行为一度十分“盛行”,当地环保、林业部门花大力气才制止了这些不良的资源利用方式。植物园建设之后,起到了示范与警世效果,老百姓也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方便了政府部门的管理。现阶段植物园建设与管理的范围里,归青寺遗址、茶马古道遗址和社区的3座小神山,都得到了良好的管理和保护。植物园建成后,园内各种花草灌木能够完成自然的开花、结果和种子散播过程,种子多了,鸟类、小型啮齿类动物及食草动物也因此多了起来。<br>
<br>
<b><font color="#f7f709">热心人促成植物园建设 <br>
</font></b><br>
<font color="#09f7f7">记:高山植物园最初如何吸引一些NGO(非政府组织)项目投入的?在许多地方,一些洋NGO进入中国都会出现“水土不服”,您觉得洋NGO本土化成功的关键在哪里?</font><br>
<br>
方:是我们主动找上门去的,宣传我们项目的宗旨和目标,寻找双方项目上的结合点。出现“水土不服”,双方都有原因,NGO做事的原则和方式与国内的有些不同,国内部门及机构对NGO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NGO能实现经济上的自立,才能本土化。<br>
<br>
<font color="#00ffff">记:您的高山植物园经济效益怎么样?<br>
</font><br>
方:植物园仍处在建设和完善阶段,目前没有实现盈利。很多科研项目的结余都用于完善设施和购置设备。作为非盈利机构,门票分成上我们已经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了方案,其中包括社区和旅游行业分成、税收、香格里拉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提留比例等方面。如果为了个人赚钱,我没有必要做植物园建设这个项目。 <br>
<br>
<font color="#09f7f7">记:您以前是位成功的商人,这段经历对您从事目前的工作有帮助吗?</font> <br>
<br>
方:我在格桑花卉公司干过,商业知识学习过一点,说商人是对我的赞誉,我希望我能成为有钱的富人,那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就会轻松一点,但现在还不是。我有个感慨,想借此“发作”一下。植物园在国外是有钱的富人和政府才能做成的事,现在能做到这个程度,要衷心感谢社会制度好和所有热心的人!<br>
<br>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4/24/154657.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
<font color="#f7f709"><b>方震东简历<br>
</b></font><br>方震东,男,1964年10月19日生于云南维西县。1982年毕业于云南维西一中;198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6-1995年,工作于迪庆藏族自治州高原生物研究所;1995-2000年,在云南格桑花卉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任副总经理,主管科研、产品研发及公司发展。2000年2月开始,任香格里拉(中甸)高山植物园筹建办主任,负责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的筹建工作。<br>
<br>
<b><font color="#ffff00">工作经历</font></b> <br>
方震东长期从事于滇、川、藏交区中国东喜玛拉雅地区植物区系及资源植物的调查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近年来,为了发展当地园林绿化事业和花卉产业,涉足植物引种驯化和繁殖方面的工作。主持完成了以下工作:<br>
1、迪庆野生花卉资源普查(1987-1991);<br>
2、迪庆州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研究(1991-1994);<br>
3、横断山区野生园艺植物引种繁育研究(1996-1999);<br>
4、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高山馆的高山植物引种(1998-1999年);<br>
5、荷兰进口郁金香种球的引种驯化研究(1994-1995);<br>
6、迪庆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资源调查(2000-2001);<br>
7、丽江拉市海项目区杜鹃花属植物调查及特有性分析(2001);<br>
8、德钦梅里雪山特有植物分析及保护规划(2001);<br>
9、香格里拉大峡谷植物植被考察(2002);<br>
10、维西此角莫西山植物资源调查(2003)。<br>
<br>
主要参加过以下一些项目工作:<br>
1、迪庆州中草药物资源普查(1987-1988);<br>
2、梅里雪山及邻近地区的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1991-1995年);<br>
3、迪庆州野生香料植物资源调查(1986年)。<br>
于1997年访问荷兰和英国,调查、了解其花卉业和学习植物繁殖技术。2000年到美国,参加美国内政部生物资源调查局(BRD)的Gap分析培训。2002年,参加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气候变化”课题组在北极阿拉斯加的考察研究。<br>
<br>
<b><font color="#f7f709">学术成果</font></b><br>
采集了3万余号植物标本,建设有香格里拉(中甸)高山植物园标本室,其中保存有3万余份蜡叶标本;建设有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植物繁育研究基地;建设有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杓兰就地保护分园,占地367公顷。拍摄了2万余张景观、环境、植被、物种、民俗、人物、宗教活动等方面的照片。从横断山区引种了300余种野生园艺植物到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植物繁育研究基地栽培。<br>
<br>
出版了以下著作:<br>
1、《云南横断山野生花卉》(1993年);<br>
2、《绒赞卡瓦格博》(1997年);<br>
3、《中国野生花卉图谱》(1998);<br>
4、《自然迪庆》(2001年)。也有一些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内专业性学术刊物上。<br><br>
<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