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多 发表于 2007-5-21 14:38:33

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文化保护区将公布

编辑:周小林<br>
<br>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5/21/143413.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2007年5月21日在北京举办2007年文化遗产日新闻发布会)<br>
<br>
<b><font color="#09f7f7">遗产日期间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br>
</font></b> <br>第二个大部分就是在遗产日期间要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有所不同,物质文化遗产是以物为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很多是通过口传、身授的方法来传递下来的。因此保护传承人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措施,所以有些项目经常是艺随人走,很多老艺人的绝招、技艺没有留下来,这都是非常惨痛的损失。<br>文化部从去年5月20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就开始围绕传承人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工作,今年4月印发了关于推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人传承的通知,就推荐的范围、条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次评选的传承人要求能够完整掌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或者特殊技能,具有公认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并且能够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的人物,这在我们国家是首次公布。现在推荐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各地报上来1138名传承人,囊括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个领域的保护项目之中。现在部里正在组织专家例行有关程序,近日就将把第一批要公布的传承人名单在媒体上进行公示,经过一段公示之后再经过部际联席会议通过,将以文化部的名义向社会公布。<br>传承人将分期、分批、分类公布,这次的公布将是以技艺类的为主,最近几天也将陆续开始操作。这在国内外应该说都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举动,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br>
<br>

友多 发表于 2007-5-21 14:39:25

<b><font color="#09f7f7">遗产日期间公布第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font></b><br>
<br>第三,正在积极准备在遗产日期间公布第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设立若干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提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较为集中的区域实施整体性的保护措施。大家可能注意到今年3月底文化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厦门共同举办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研讨会。明确了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意义,研究讨论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建设状况,并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闽南文化相对的来说比较偏僻,但她留下的文化遗产是非常之丰富,无论是物质形态的还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从戏曲、艺术、工艺、习俗等等,极具特色。同时台湾的主流文化也是闽南文化,大的保护区在福建、厦门、漳州、泉州和台湾地区。<br>有闽南文化这种特色的包括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古建筑、历史街区、传统民居、历史戏剧,而且闽南人民具有很强的文化保护意识。各界专家认为在汉族的集聚区域内能使闽南文化遗产保存如此丰富和完好的地方还不太多,闽南文化保护区有望成为我们国家的第一批,或者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现在正在紧张地进行相关的工作。

友多 发表于 2007-5-21 14:40:04

<b><font color="#09f7f7">每年6月第二周的周六为文化遗产日 今年是6月9日</font></b><br>
<br>从我们国家来讲,我们改革开放也进行了20几年,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又给我们国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说环境的问题,人和自然的关系变得紧张了,所以人们对大自然的不断索取所带来的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这个我不展开讲了,大家有很多的体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带来了传统文化的缺失问题。公民的道德层面上的东西、中华民族许多非常优秀的传统,比如仁义礼智信里的信用成了大问题,所以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这是有非常强的针对性的。应该说一定意义上也是对当代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特别是中央领导同志还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br>2005年一些专家就呼吁设立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日,目前在于唤起公众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氛围。几位中央领导都做了批示,要求有关方面进行研究,2005年年底发布了国务院42号文件,在这一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设立我们国家文化遗产日”,这个遗产日就定于每年6月的第二周的星期六,去年是6月10日,今年是6月9日,今后是每年一个文化遗产日。实际上这个做法我们也是参照了国际上的做法,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遗产日这样的做法,有的国家还要设立文化首都,每年定一个文化首都,就由一个城市作为文化首都办文化遗产日。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一种文化的保护形式。去年的文化遗产日我们在北京和各地都组织了一些活动,在座的各位记者包括所在的新闻单位都做了大量的报道,最后我们搜集了一下报道力度很大,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友多 发表于 2007-5-21 14:40:51

<b><font color="#09f7f7">注重保护是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最主要原因</font></b> <br>
<br>大家知道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的前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由此,在世界几大文明中我们是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民族。这点也为世界各国人民、各族人民所称道。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就因为中国人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br>一方面通过典籍的整理传承自己的文化。比如中国有修史的传统,有“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这是一个继承传统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对我们来讲,历代修史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一个地方要修方志,一个家族要修家谱,有的家族的家谱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完整的家谱。另外一方面,传承文化的方式还通过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各种艺术形式: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等;还有各种习俗:祭祀、婚俗、丧俗;传统节日,各种工艺形式,以及各种酒醋的酿造技艺。人们对于大自然的了解都已经融入到文化层面了,如中医药、陶瓷的技艺等等。

友多 发表于 2007-5-21 14:41:25

<b><font color="#09f7f7">世界各国对于保持文化多样性都给予了极大的热情</font></b> <br>
<br>这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既不断地充实我们的主流文化,另外又把主流的正统文化通过这些形式在民间传播。应该说我们的文化传统是非常好的。为我们现代留下的很多文物古迹,留下来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在这里还要讲一个概念性的东西,什么叫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应该说我们是从国际社会引进来的,过去我们都叫她民族民间文化,最近几年就引用了国际的名词叫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定义说得比较多的就是各族人民创造的,世代相承的,与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br>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着文化的多样性问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保持文化的多样性问题,呼声越来越高,国际的规则越来越多,陆续地定了《保护文化多样性公约》、制定了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国际性公约,力度在不断加大。目的是为什么大家都很清楚,现在美国在推广他的美国文化,就是所谓的全球文化的美国化,世界各国都感到了一种挑战和危机,所以对于文化的多样性都给予了极大的热情。

友多 发表于 2007-5-21 14:43:31

<b><font color="#09f7f7">希望文化遗产保护能成为社会的普遍自觉</font></b> <br>
<br>在此之前,温总理到日本的破冰之旅带去的表演团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在日本政界和民间引起了一阵强劲的旋风。温总理最后接见演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认为我们从事这项工作和媒体新闻界的朋友们报道这项工作,我觉得不仅是具体的报道工作,也是一项我们大家要做的具体的工作,实际上都是在为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DNA在做善事。应该说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希望大家借遗产日这个机会,能够把你们的镜头对准我们国家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把你们的笔锋也能够集中地描绘我们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的公众更多地了解,特别是让我们的各级官员对她有更深的理解。使我们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成为一个社会的普遍自觉,不要再破坏我们这些珍贵的遗产,因为这些遗产生存环境是很恶劣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文化保护区将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