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多 发表于 2007-5-25 12:29:28

第五届康巴文化旅游节7月在玉树举办

编辑:周小林<br>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5/25/122906.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第五届青、滇、藏、川毗邻地区文化旅游节暨玉树“三江源”赛马节(简称“两节”),将于2007年7月25日至29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首府结古镇举行。<br>节会主题为“神奇三江源头──魅力民族文化”。<br>青、滇、藏、川毗邻地区文化旅游节这一区域性节庆由玉树州倡议发起,经云南省迪庆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四川省甘孜州共同协商而定,每四年举办一次,依青、滇、藏、川顺序轮流承办。第一届由青海省玉树州承办,第二届由云南省迪庆州承办,第三届由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承办,第四届由四川省甘孜州承办。举办区域性文化节的宗旨是为了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介康巴地区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巩固传统友谊,促进共同发展。<br>玉树(三江源)赛马节是玉树州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节日。每年7月25日至30日在扎西科草原举办。上千顶帐篷组成的五彩缤纷的帐篷城、康巴藏族潇洒漂亮的传统民族服饰和驰名中外的玉树歌舞,构成了玉树赛马节的三大奇观。期间还开展物资交流、商贸洽谈等经贸活动。<br>今年,青、滇、藏、川毗邻地区文化旅游节与玉树“三江源”赛马节合并举办,活动内容将更加丰富。主要有:极富传统色彩和风格的民族歌舞演出;民族服饰展演;三州一地狂欢夜;康巴地区原生态民歌赛;乘马速度赛,牦牛速度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及美术、书法、摄影展;旅游宣传及经贸洽谈、展销活动等。<br>七月,火热的季节、欢腾的草原、不夜的帐篷城,热情好客的康巴儿女热忱欢迎四方来宾!

友多 发表于 2007-5-25 12:38:41

第五届康巴文化旅游节7月在玉树举办

<b><font color="#f7f709">两节看点</font></b><br>
<br>
<b><font color="#09f7f7">歌舞:</font></b> <br>玉树是一片天然美丽富饶的草原,而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玉树草原上雄壮有力、粗犷豪放的歌舞盛况,人称玉树草原是“歌舞的海洋”、 “歌舞的家乡”。玉树地区歌舞的兴起,年代十分久远。结古寺一世喜那活佛有着非凡的艺术天赋,他独创的一百多种&quot;多顶求卓&quot;,奠定了玉树成为歌舞之乡的基础。加上玉树毗邻藏、川、滇的地域优势,不断吸收这些地区藏族歌舞的优秀成果来丰富自己的文化艺术创作,日积月累,歌舞为成为玉树人生活中的一大精神需要。玉树民间歌舞是康区歌舞的精华,主要是“伊”、“卓”、“热巴”、“热伊”、“锅哇”组成。玉树歌舞种类繁多,有时竞多达三百余种。既有纯表演性的歌舞,也有自娱性较强的节目。 <br>
<br>
<b><font color="#09f7f7">服饰:<br>
</font></b> 玉树被誉为“服饰之乡”,是因为在多姿多彩的藏族服饰中,玉树的藏族服饰以其丰富的审美内涵展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诱人的卓异魅力。 在玉树,您不但可以直接感知藏族服饰文化的多样性和完整性,还可以领略藏族服饰文化的完美性和由此展示出来的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 玉树人的头饰,无论男女,普遍都喜好蓄长发梳长辫,头上或发辫上都喜饰工艺精美的金银珠宝等饰物,尤其是女性缀满琥珀、红珊瑚和绿松石的辫带和长发细辫的头饰,男性长辫盘头、红穗飘荡的康巴汉头饰,不仅漂亮,而且非常独特,别具风韵。还有镶珠嵌宝的项饰、耳饰、腕饰和腰饰等配套饰物,都是制造精巧、造型别致的工艺品,其中女性的镶满珠宝的大小双腰带为玉树所独有,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更有那造型多样、形态各异的藏帽、潇洒飘逸的男装、秀气合身的女装、超大裤管的男式白色藏裤、靴鼻上翘而造型精致的藏靴,堪称精美绝伦的民族服装精品,显示了很高的观赏和美学价值。<br>
<br>
<font color="#09f7f7"><b>赛马:</b></font> <br>赛马,首先以煨桑揭开帷幕,这种燃柏烧香,敬神祭祀的古老习俗,源于笨教。笨教崇拜自然,人为万物具灵,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一种无所不能的“神灵”来敬奉。笨教兴盛时期,吐蕃初民身处倥侗,每当出战,都要以煨桑形式祭祀本族“神灵”,祈求保佑。今天这一形式既是古老习俗的沿袭,又是民间赛马竞技的开场仪式。对于严阵以待的骑手们来说,煨桑如同古战场上的烽火,他们一见狼烟起,便飞身跃上马背,从四面八方涌向中央赛场,举行隆重的集体煨桑仪式。当几百名骑手,有的挎弓佩剑,有的背负叉子火枪,有的摹仿吐蕃骁骑,有的扮装成近代藏兵,按着宗教仪轨围着冲天祭烟绕圈时,那威风凛凛、不容侵犯的英气,令人联想起雄狮格萨尔王当年率兵出征的悲壮情景,也给赛场披上了古老而神秘的色彩。煨桑后,接着便是马术比赛。比赛由跑马射箭、跑马耍枪、跑马悬体、跑马拾哈达和长途赛、走马等民间传统项目组成。跑马射箭,是一项幕仿古代骁骑的竞赛项目。参赛者身着吐蕃时期的戎装,腰挎箭筒,手执硬弓,在奔驰的骏马上。弯弓射靶,以命中率决出名次。跑马耍枪,是一项饶有趣味的传统竞赛项目,颇具观赏价值。它有整套规定动作,要求骑手在有限的赛程内完成,并讲究套路,动作要连贯,姿势要协调。骑手首先从背后取下叉子火枪,用左手举至头顶,顺时针方向转圈;接着将枪支从身后递至左手举到头顶,然后逆时针方向转圈,接下去要从马脖子下把枪传至右手射递靶。骑技高超的骑手,不仅能出色地完成规定动作,还能不落俗套、匠心独运地从坐骑脖子射靶击准。如果骑手动作迟钝、姿势笨拙;或者骑手跑出了射程,无法射靶,甚至出现哑火等现象,他们的身后便是一片喝倒彩的声浪。 在众多的马上竞技项目中,赛马拾哈达的角逐场面最为激烈。竞赛规定参赛骑手要在疾驰的马背上,把横放在跑道两旁的数条哈达拣回,依据所得数量,决出名次。如在比赛过程中,以匹减速或者停顿,所得哈达就不能算数。跑马倒立和跑马悬体,是两项既精彩又惊险的民间传统马术表演项目,有时纳入竞赛项目。跑马倒立,动作并不复杂,但难度很大。它要求骑手身穿轻装,脚系彩带,在驰骋的马背上稳稳倒立。具体作法为骑手紧握马具肚带,肩靠马脖,下肢朝天。裁判将视其倒立时间长短、立姿曲直评判分数。 跑马悬体堪称民间马术绝技,它要求骑手,在奔驰的骏马上,用脚尖紧勾马蹬,全身仰面悬挂于坐骑侧面。此时骑手头部几乎接近地面,场面极为惊险好看。参加跑马悬体的选手,通常脚蹬长筒藏靴,睛着白色长藏衫,外披一件用绸料编织的五色绊胸索。当骏马拖着骑手飞驰时,迎风屑的长袖和绊胸索象朵五彩飞霞,令人赏心悦目。<br>
<br>
<b><font color="#09f7f7">赛牦牛:</font></b><br>一般都是鼻穿木制牛鼻圈的牡牛,康巴方言称其为“娜络”(即牦牛坐骑)。平时驯熟的“娜络”,无论骑手如何驱策仍若无其事,趑趄不前;有的跑至中途、掉转脑袋,背道而驰;有的干脆冲向观众。最后优胜者不一定是良牛,但骑手却是极大的幸运。<br>
<br>
<b><font color="#09f7f7">帐篷:<br>
</font></b> 玉树的帐篷大小不同。形状迥然,名称各异。主要有:“格毛齐”(大帐)、“喇格”(喇嘛帐)、“班格”(官帐)、“笨庚吉布”(老僧地帐)、“它格”(灶帐)、“达格”(斧形帐)和“索格”(蒙式帐)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帐中之王”的大帐“格毛齐”,能容纳四、五百人。在格萨尔王的岭国时期,它是将领我们折冲尊组(外交谈判)、庆功祝捷的重要场所。佛教盛行,寺院林立之后,它又是成为佛门传经布道、除灾祈神福的吉祥“宝帐”,如今则是赛马的展览厅和聚会筵宴的餐厅。 玉树帐篷与其它藏式建筑一样,堪称图案艺术宝库。玉树人喜欢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把布料剪裁成象征吉祥的各种图腾,镶于帐面。悬于篷门的垂褶帷幔,更是五彩缤纷。帷幔由三个内容组成:上部为白色车渠念珠状;中部是赤、黄、绿三色虹纹 _;下部有较长的蓝色褶幔,每当玉树草原上帐蓬林立之际,缤纷夺目的帷幔,犹如斑烂醒目的彩虹,装点着多姿多采的帐群。那座座帐蓬象朵朵永不凋谢的雪莲,点缀着美丽的玉树草原。<br>
<br>
<b><font color="#09f7f7">藏传佛教跳神艺术:</font></b> <br>藏传佛教各教派,均按各自密宗修习的需要塑造了众多神像,这些神像有的是塑像,有提是壁画,有的是面具,也有的以跳神形式出现,跳神一仅种类繁多,而且各自还有固定不变的动作和伴奏乐器。其舞蹈程序不像民间舞蹈那样能随意创新和更改,只能“照本宣科”。因此,跳神艺术的形式、内容以及演出程序各方面,仍然保留着古老布神秘的色彩。在玉树地区,任何教派都有跳神习俗,各寺院每逢各自密宗坛场修习,都要定期举行不同规模的跳神仪式,跳神的内容由“森欠”、“杂欠”、“夏欠”、“庚蹂欠”、“尕尔稠欠”、“加欠”、“洒都欠”、“吉色欠”、“达跖欠”、“狎纳欠”、“当京欠”、“足玛尔欠”、“米拉日巴欠”、“求吉欠”、“玛洒代尔孙欠”、“勾日赞吉欠”和“巴图孙旧欠”等组成。其中既有天界的神仙舞,也有地狱的骷髅舞;有的塑造了佛教传教领袖形象,有的再现了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胡的摹拟珍禽异兽,也有的保留了古代异民族的舞蹈,跳神的面具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横眉怒目、青面獠牙,使人望而生畏,有的慈眉善目,容颜笃定,颇具观赏、研究价值。 近年来,玉树地区各寺院,除了举行以宗教为目的的跳神仪式外,还举行纯为大众娱乐的跳神活动,把跳神这门艺术,也搬进了人欢马跃的民间竞技场所,与民间歌舞竞芳争妍,为玉树赛马了平添了不少新的色彩。

友多 发表于 2007-5-25 12:44:37

第五届康巴文化旅游节7月在玉树举办

<b><font color="#f7f709">康巴地区三州一地简介:</font></b><br>
<br>
<b><font color="#09f7f7">玉树州:<br>
</font></b> 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三江源”头,位于青海省西南边陲。全州土地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辖玉树、称多、囊谦、杂多、治多和曲麻莱6县,共10镇35乡258个村(牧)委会,总人口31万人,其中藏族 人,占总人口的 %。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比例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生态位置最重要的一个自治州。“三江源”、可可西里、隆宝滩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全境,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和中华水塔之美誉。自治州首府结古是历史上唐蕃古道的重镇,也是青海、四川、西藏交界处的民间贸易集散地。<br>
<br>
<font color="#09f7f7"><b>甘孜州:</b></font><br>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 东南缘。总面积15.5952万平方公里,居住着藏、汉、回、彝、羌、 纳西等20多个民族91.55万人。辖康定、泸定、丹巴、九龙、雅江、道孚、炉霍、甘孜、新龙、德格、白玉、石渠、色达、理塘、巴塘、乡城、稻城、得荣18个行政县,州府康定是全州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因一曲《康定情歌》而名扬海内外,被誉为 情歌的故乡。<br>
<br>
<b><font color="#09f7f7">迪庆州:<br>
</font></b> 位于青藏高原伸延部分南北纵向排列的横断山脉,滇、藏、川三省区结合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腹地。全州国土面积23870平方公里,北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相连,东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毗邻,南和西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接。辖香格里拉县、德钦县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州府驻地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全州有29个乡(镇)183个行政村(办事处)。1998年末全州总人口33.13万人,人口密度14人/平方公里。这里居住着勤劳、淳朴、好客的藏、傈傈、纳西、白、彝、回、苗、怒、普米等25个民族,千人以上的民族有9个,藏族占总人数的33.81%。<br>
<br>
<b><font color="#09f7f7">昌都地区:<br>
</font></b> 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南北长约445公里,东西宽约527公里,东与四川省隔江相望,东南面与缅甸及云南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地区毗邻,西北面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省交界,是西藏自治区东大门。昌都地区面积10.8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享有&quot;世界屋脊&quot;的美称。昌都地区现辖11个县、10镇(区),159个乡。总人口57万人,居住着藏、汉、回、纳西等21个兄弟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8%。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藏族人民同汉族人民及其他民族一道开拓了辽阔的疆土,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文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五届康巴文化旅游节7月在玉树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