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多 发表于 2007-9-1 02:10:06

得荣树海椒:土特产品的品牌路!

撰文:陈建兵 摄影:周小林<br>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9/01/023443.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得荣县树海椒,因树干木质化而形成小树俗称“树子海椒”)<br>
<br>
  <font color="#ffff00">一株株长势喜人的海椒树随着干燥的河风轻晃。2007年8月17日,得荣县子庚乡土改村村民邓珠泽仁正忙碌着采摘着海椒树上结着的颗颗树椒。“虽然进入了盛产期,但我们现在的树椒也能在市场上销售到每公斤12元钱。”一边采摘着已成熟地树椒,邓珠泽仁高兴地说,这是前几年想都不敢想的事,土产品居然还可以变宝贝。<br>
  邓珠泽仁所在的村里17户农户现在都种起了树椒,在他们眼中的土产品“得荣树子海椒”已经从过去藏在深山的特有农产品已经开始向云南、上海、广州等地销售,为他们带来经济实惠。“除了是特产,更因为有了品牌效应”。得荣县委书记舒大春说,小小树椒现在已是走出山门进城市。</font><br>
<br>
  <b><font color="#09f7f7">种到不种,邓珠泽仁伤了心<br>
</font></b>  得荣县子庚乡位于金沙江下游,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这里相邻的几个乡都成为“树子海椒”特产区。这些经过千年基因变化及长期栽培选育出来的一种原始地方辣椒品种就种植在当地农户近100多亩田地里。“现在价钱好了,不然我们也不会再种了。”已经种植了5分多地树椒的邓珠泽仁说,种植树椒还是让他经历了“种到不种”的伤心阵痛。<br>
  “一株海椒树一次可以采摘海椒1公斤左右,一年可以在树上采摘4次或5次。”邓珠泽仁说,虽然树海椒的产量每亩一年可以达到近750公斤,但这样的产量还是没能吸引当地农户种植。过去数百年时间里,树子海椒只是零星而散落地生长在当地一些乡村的山沟地边。“因为价钱很低,种起不划算。”邓珠泽仁说,过去树子海椒根本没有价钱,一亩树椒不如半亩粮食价钱高,这对人均耕地不足5分地的当地村民来说,种树椒显然是件亏本事。<br>
  改变树椒命运的第一次时间是在2002年。当年,得荣县县委政府开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过大量调研和科学论证,树子海椒作为当地特产被纳入推广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让当地适宜种植树子海椒地区的农户选种。邓珠泽仁就是其中一位。在选择将自己家为数不多的地里拿出2分地种植树椒后,邓珠泽仁发现,树椒种植很好管理,它几乎不需要平常专门地管理,只需要保证海椒树子的水份和冬季保暖就行。<br>
  在种植当年,邓珠泽仁家的树椒在市场上以每斤4元或是3元的价钱得以出售,这在当时亩产小麦300公斤情况下,树椒的经济效益顿时显现:全家2分地当年获利近1000元。“那年,我们的纯收入全靠这树椒。”邓珠泽仁说,但是这样的好景却是“昙花一现”。<br>
  2003年,看到邓珠泽仁这样的树椒种植户尝到甜头,得荣县其他乡的很多村民们也纷纷开始种植树椒,当年规模达到30亩,但种植结果却出人意料:2004年,由于产量迅速上涨,原本可以卖到近2元钱的树椒却变成了积压的“烫手货”,很多农户都没能将海椒用低价全部卖出,以至于很多农户只能将树椒做成干辣子送人。“那一年,我气得差点就将地里的海椒树全部砍了。”邓珠泽仁说,仅仅不到2年时间,他就不想再种植树椒。<br>
<br>
  <b><font color="#09f7f7">做强品牌,山鸡也能变凤凰</font></b><br>
  本想调整产业结构,没想因为面积扩大而导致树椒“烂市”。树椒种植农户的怨气瞬间就成为了得荣县委、政府领导心中的病,当地树椒种植户们大多数还是贫困户。<br>
  “调研发现,树椒的销售市场基本局限在本县范围内。”得荣县委宣传部长王惠说,树椒的商业化种植不能取得应有经济效益的“症状”就是因为没有开拓出销售市场。得荣县城常住人口只有4000多人,要消化掉30亩地上的近22吨树椒是不可能的事。<br>
  “这种食后不仅不伤胃还可以开胃健脾的特有海椒品种为什么不能销售到外地市场呢?”王惠说,原因还是得荣树椒数千年来藏在了深山里。<br>
  于是,原本抓树椒种植推广的得荣县运用起了“两条腿走路”的老办法,一边鼓励农户继续种植树椒,一边开始狠抓树椒销售市场培育。经过多方努力,2005年,树椒终于走出得荣,顺利在周边几个县域市场内销售,树椒价格开始从每公斤3元回升到4元钱的价格。“树椒独特的产品特点成为市场卖点。”王惠说,得荣县坚定了打造树椒品牌的工作信心,并旨在做强品牌为树椒拓展市场空间。<br>
  经过两年时间不断努力,具有一定药效作用的得荣树椒不再是当地的土产品,很快成为新的农产品品牌,迅速占领了云南迪庆、甘孜州等地的海椒市场。为了将品牌做强,2006年5月,经过严格认证,得荣树椒又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认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加上周边销售市场的不断开发,拥有品牌的得荣树椒的开始在国内市场上倔起,远销到上海、广州等地市场:当年,得荣树椒价格就从每公斤4元上涨到10元,每户种植户因此至少多获利2000余元。<br>
  品牌效应市场价格上涨给当地树椒种植户带来了甜头。从最先的不愿意种到零星种植,再从零星种植又不想种,然后到现在自发种植,树椒种植规模开始当地适宜地区迅速发展。现在该县种植规模达到200多亩,产量达到75吨左右,但这还是供不应求:在今年树椒刚上市的6月份,每公斤树椒在半个月时间里一直保持着26元的价格,极大超过了当地肉类价钱。而仅以目前旺产期的价格计算,今年,树椒都可为当地数百户种植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现金。<br>
  “土产品要走进市场,还靠品牌起作用。”滴滴汗水顺着额头悄然落进脚下土壤,邓珠泽仁的双手飞快地采摘着海椒树上的颗颗海椒,已脱贫两年的他憨厚地笑到:“树椒现在成了我们农民的找钱树了。”<br>
<br>
  <b><font color="#09f7f7">相关连接:</font></b><br>
  得荣县树海椒,因树干木质化而形成小树俗称“树子海椒”,是多年生植物。最初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从印度引进,后经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长期栽培选育出的一种原始的地方辣椒品种。该品种头年以种子育苗移栽,当年开花结果,可以露地越冬,经冬不死,每年春季又可发生新芽开花结果,植株高可达数米,叶片披针形,果实短角形,顶端稍尖,成熟后果实金黄鲜亮,其椒果肉薄、辣味浓,可开胃健脾,曾入藏药,而其树寿命可长达上百年。<br>
<br>
<font color="red"><b>《得荣树椒:一种长在树上的辣椒!》<br>
<a target=_blank href=../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4&ID=24277&Aupflag=1&Anum=1>../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4&ID=24277&Aupflag=1&Anum=1</a></b></font>

keke 发表于 2007-9-29 21:01:26

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得荣树海椒:土特产品的品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