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若尔盖湿地 止住草原沙化
编辑:周小林<br><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10/07/104324.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近日,从民盟四川省委获悉,民盟四川省委与民盟中央、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等联合进行的有关川西北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的调研,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国家相关部委研处后为若尔盖湿地保护下拨了5000万元专项经费。<br>
据了解,今年以来,民盟四川省委高度关注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助推四川生态建设。在经过三、四个月的酝酿后,邀请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率调研组赴川,会同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等单位,就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制定和若尔盖湿地保护情况深入绵阳市及阿坝州联合开展了实地调研。<br>
调研组针对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制定、湿地保护和沙化防治工作提出的建议,经由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常务副主席张梅颖联名致信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批示,责成国家相关部门研处落实。最终,不仅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年限延长一个周期的决定,采纳了有关建议,相关部委研处后还为若尔盖湿地保护下拨了专项经费。<br>
在调研中,联合调研组看到了什么,提出了哪些建议,让我们一起关注。
保护若尔盖湿地 止住草原沙化
<b>■亲历</b><br><br>
<b>沙丘的阴影</b><br>
讲述者:民盟调研人员牟光平绿草茵茵,鲜花遍野,小河蜿蜒而过,牛羊逐水嬉戏……在这次调研前,我这样想象着若尔盖湿地———这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的美景。或许正由于想象太美丽,所以当随着调研的深入,当逐步走向正在沙化的湿地深处时,所见所闻一次次的震撼着我的心,一次次的超出着我们的想象。<br>
调研时,正值四月,高原春寒料峭,我们从若尔盖草原出发前往谢玛拉也的。刚开始,两旁还是大片的草场,草还没有返青,透过车窗能清晰地看见草地上干枯而浅薄的植被和大量裸露的黄土。听我们前期调研人员讲,在这些草地上,不时会见一些大土堆,就像草原上的伤疤,寸草不生,用手轻轻一掰,便能掰下一大块,再轻轻一用力,全散开了,原来这是已经有些沙化的土。<br>
而这只是前奏,半个多小时后,当高低起伏的沙丘凸现面前时,几乎让人不敢相信自己是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一片片沙纹,一层层沙浪,这里更像是我从电视上看到的沙漠,深一脚浅一脚走向沙地深处,沙子没过鞋面,灌进鞋里,我用手探了探沙子的深度,直挖至手肘,仍探不到泥土。<br>
下午,在红原日干乔湿地保护区,保护区里竖着的红军长征纪念碑,提醒着调研组所有成员,这里是曾经吞噬过许多生命的大片沼泽,处处长满肥美的水草和美丽的野花,而现在,汽车随意在上面行驶,一点不用担心会陷落下去,极目望去,不远处一片巨大的沙丘依稀可见……<br>
“这些沙丘就像是人身上的癣,不重视,会不断扩散。”随行的一名专家说,据统计:若尔盖草原在5年里的沙化面积递增比例将近74%,实际增加了4300多公顷,速度之快,令人震惊。目前,若尔盖县已经有70万亩草地沙化,另有133万亩草地正以每年11.65%的惊人速度向沙漠化“进军”。有关专家忧虑,如果若尔盖湿地保护和草原沙化的问题得不到有效保护和治理,整个若尔盖草原将逐步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沙漠之一,将直接威胁成都平原、四川盆地乃至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天府之国”将失去今日的风采。<br>
我突然想起,在早上见到的沙丘的前方是白雪皑皑的岷山,那里正是都江堰的水源地……
保护若尔盖湿地 止住草原沙化
<b>■分析</b><br><br>
面对现状,调研组人员深析原因,出谋划策———<br>
划好这道生态红线<br>
美丽的草原,曾经的沼泽为什么在不断沙化,是什么加速着沙化的速度,怎样减缓湿地沙化的步伐,带着这些疑问,调研组成员一步步深入。<br>
<br>
<b>草原沙化主因还是人类活动</b><br>
我们常用“牛羊遍野”形容草原的富足,而在若尔盖,遍野的牛羊却正在加速着这块草原的贫瘠。<br>
“虽然全球气候变暖、雨量下降等自然因素对若尔盖湿地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甚微。导致湿地迅速萎缩的主要原因还是人类的活动!”调研中,相关专家分析,导致湿地萎缩,草原沙化的主因首先是过度放牧。若尔盖县1958年牲畜为30万混合头,至上世纪80年代时发展到80多万混合头,目前已发展到116万混合头;而人口则从2万多增加到7万。据统计,整个若尔盖草原上现有放牧牲畜320余万头,超过了草原最高承载能力200万头的60%。其次是人为挖沟排水。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期,大量挖沟排水扩大草场的活动集中出现,至今仍然可以在一些天然湿地集中分布区看到不少大半人深的排水沟渠,导致了大量水分的流失。<br>
而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对湿地资源依赖程度的提高,又直接导致了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草原退化,湿地萎缩,生态失衡,给高原鼠无节制繁殖提供了条件。在保护区内较干燥地区,鼠兔、高原鼢鼠以及喜马拉雅旱獭危害明显,它们直接啃吃草根、消耗牧草,破坏土层结构,制造新的沙源。<br>
<br>
<b>要从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来看待</b><br>
“今年7月,有官方媒体报道,由于国家重视,经过连续多年的综合治理,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的黄河源头地区退化草原的植被正在恢复,一些曾经干涸的湖泊也重新蓄水或恢复原貌。”调研组成员姚军说:“由此来看,亡羊补牢,未为晚矣。虽然我们无法让草原恢复到以前的自然状态,但只要我们瞄准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下去,就能收到好的效果。”<br>
调研组认为,介于若尔盖湿地在国家生态安全中的突出地位,和对亚洲乃至世界气候的重要影响,我们必须从构筑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确保中华民族生态安全的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若尔盖湿地的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当前首先要把若尔盖湿地保护纳入“青藏高原天然草地保护区”的统一规划。不妨参照“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模式,对若尔盖湿地进行整体规划,并将其作为“保护区”内一个单独的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启动湿地专项治理项目。<br>
同时,要加快湿地保护立法。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现行法律法规无法有效约束破坏湿地、征占用湿地的行为,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湿地保护条例,使湿地保护在法律的监控下进行。<br>
<br>
<b>坚决限制草原的牧业规模</b><br>
在提高对若尔盖草原保护认识和保护层次的情况下,应该立刻采取哪些具体措施?<br>
“要立即划出生态红线,把牧业规模坚决限制在草原生态容量之内。“调研组强调:退牧问题迫在眉睫,不是讨论该不该的时候,应该明确划出生态红线,立即停止所有可能带来生态破坏的活动。同时注重发展现代牧业,优化产业结构:政府要统筹规划一个系统工程,把人力、财力、物力集中在转变牧业的传统生产方式上。对不同保护级别的草原湿地分别实行退牧、禁牧、封牧、划区轮牧和季节性休牧制度;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现代牧业,逐步实行圈养;应加强对牧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新一代畜牧工人,帮助他们具备发展后续产业的本领,具备走出草原、进入城市文明生活的能力;要通过培育发展旅游、劳务输出等替代产业,逐步减轻单纯牧业对草原湿地保护的压力。<br>
“有关专家分析,现在可能是保住这块湿地的最后机会,如果等到湿地完全枯竭,再启动保护,可能无论投入多少资金都会是徒劳的。”调研后,民盟省委主委吴正德的话让人深思……
保护若尔盖湿地 止住草原沙化
<b>■链接</b><br><br>
若尔盖湿地地处青藏高原东麓,地跨青、川、甘三省,总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中外专家将其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在调节水资源平衡,稳定流域内生态平衡和大西北内陆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br>
若尔盖湿地是长江、黄河上游源头地区最重要的水源供给区。从若尔盖高原湿地注入黄河的水量,在枯水期占黄河上游水量的40%、丰水期占26%,是黄河重要的“蓄、供水库”。<br>
若尔盖湿地是中国特有的残存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型湿地。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能够有效地固定二氧化碳,对缓和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将起到积极作用。<br>
若尔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沼泽植被集中分布区,也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仅生活在这里的野生黑颈鹤就占全世界的1/10。因此,保护若尔盖湿地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