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多 发表于 2008-6-14 00:32:49

张谷局长在6月13日新闻发布会上的情况介绍

作者:四川省旅游局局长 张谷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下午好!
      “5·12”汶川大地震灾难发生后,四川旅游遭受重创,四川旅游形象受损、境内外旅游业界和游客对四川旅游的信心遭受打击,震区内大部分景区、城镇、交通损失严重,旅游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地震灾害对我省旅游产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但也是局部的,全省旅游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下面,我就旅游抗震救灾工作和灾后重建以及开放旅游市场情况向大家作通报。

       一、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后,我们迅即启动了应急机制,全力做好游客疏散解救工作。营救行动中共协调出动直升机20余架次,安排旅游车100余辆次,疏散、解救在川旅游团队649个,受困游客10668人,疏散救助散客4.5万多人。重灾区星级饭店共疏散游客1万多人,安置受灾群众近万人,安置救灾人员4万多人。灾区旅游团队客人均全部安全疏散。共死亡游客54人,受伤游客53人,外国游客无一人死亡。
       在旅游业抗震救灾中,我们能把救助游客做成这样的结果,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挥;得益于国家旅游局的科学指导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各地党委政府和军队的及时排险和舍身救助;得益于旅游行业服务宗旨和责任意识;得益于灾区群众的自发营救和无私相助;得益于兄弟省市的配合支持。这才成功完成了中国旅游史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难度最大的万名游客生死大营救。

       二、灾害造成的损失
       据统计,我省旅游行业地震灾害损失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地震灾害直接破坏主要集中在龙门山脉沿线6个市(州)的30个县(市、区),去年这30个县(市、区)旅游总收入占全省15%左右。
       一是灾区的旅游设施遭受重创,但全省资源基础没有大的改变。世界遗产中,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景区卧龙只是局部受损,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基本未受损。
       二是灾区旅游业生产能力下滑,但全省产业布局未受到根本性的影响。除成都市区外,灾区的旅游业大多是依靠各地的自然优势资源形成的资源导向型布局,在优势资源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后期的原地修复与重建,旅游业的布局将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三是旅游市场消费信心短期内将受到较大影响,假以时日复苏有望。地震灾害的负面“放大效应”,短期内将给旅游者造成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市场信心。全省5月份旅游总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64.9%。但是,由于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全世界的目光和注意力都聚焦到灾区,极大地提高了受灾地区的知名度,这对作为“眼球经济”的旅游业发展是一种巨大的优势和机遇。
       四是旅游业的投资信心暂时受挫,但是旅游投资总体趋势预期增强。地震增大了旅游投资和经营者对投资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感知风险,对后期投资成本预估提高,对旅游市场的需求规模预估会降低。但是,地震将导致旅游市场的秩序重建和产业结构调整,包括需求结构的调整、区域板块之间的变化等,加上政府对灾后重建优惠政策的扶持和信贷的投入,必将刺激旅游市场需求的上涨,旅游投资将会呈现增长趋势。

       三、捐赠援助工作
       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目前,我局共收到国家旅游局拨付救灾应急和灾后重建资金3000万元、旅游业界及海内外个人向旅游业界的捐助459万元,及时安排拨付灾区689.38万元,并坚持每日向国家旅游局和省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民政厅等部门报送救灾捐赠资金情况。同时,紧急向灾区调拨救灾帐篷等物资900余件。

       四、灾后重建工作
       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我们按照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刘奇葆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副指挥长蒋巨峰的指示精神,抗震救灾已进入以安置受灾群众为主要任务的重要阶段,要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切实增强灾区自我发展和自主增长的能力,千方百计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着重抓好三大工作:
       (一)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国家旅游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做好 灾后重建规划。国家旅游局专门派来专家指导规划编制工作。旅游业灾后重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灾后重建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提供就业多、市场需求旺的特点,把旅游产业作为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灾后重建要推动灾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创新规划思路,努力打造我省旅游新亮点;灾后重建要促进旅游产品和产业的上档升级,突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恢复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市场,尽快形成旅游产业优势,三年后打造出新的世界级旅游品牌。在恢复重建中,区分受损对象和程度,将重建项目分为三大类:
       一是恢复加固项目----对部分受损设施尽快修缮加固,达到安全使用标准;
       二是恢复重建项目----损毁较为严重,不能原貌恢复的,要赋予新意,进行重建;
       三是新建项目----由于震后资源状况完全发生变化,对形成的一些新资源,需要深度挖掘、全面新建,达到发展提升的目的。
       目前,规划工作在国家旅游局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正在紧张进行,有望在本月底结束。虽然旅游部门不是规划执行和项目实施部门,但我们要主动工作、有所作为,主动协调配合好旅游规划和项目实施的相关部门,把旅游发展的好理念、好思路融入到恢复重建规划和项目实施中。
       (二)抓紧研究制定恢复灾后生产的扶持政策。坚持“造血”为本,“输血”救急的政策思路,我们一方面积极向国家国务院和相关部委争取扶持政策,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抓紧研究出台我省对旅游业恢复重建的扶持政策。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实施,恢复投资信心,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我省旅游开发经营,促进企业增强信心和活力,为旅游产业的尽快恢复振兴和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针对灾后重建的特殊性,我们正在从财政、金融、税费、土地、就业等方面,制定出台受灾地区和受灾企业享受的政策,为旅游业灾后重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积极恢复振兴旅游市场
       尽管我省旅游因地震灾害造成损失,游客来川旅游信心受挫,但我们在灾后重建、市场恢复振兴中要“坚持省委九届四次全会重大部署和奋斗目标不改变,坚持实现今年全省旅游主要目标的决心不动摇。”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旅游资源和产品及接待能力、受灾程度,分类指导启动旅游市场,制定恢复启动的规划。
       1、旅游市场恢复振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今年下半年,消除潜在旅游者疑虑,增强来川旅游信心,开展“四川人游四川”活动,全面恢复性启动非灾区旅游,争取今年下半年非灾区市场恢复超过震前20%;轻灾区力争达到震前水平。树立“汶川地震百年不遇,四川旅游依然美丽”的安全旅游形象。
       第二阶段,2009年,积极稳妥开展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增强人气,配合逐步开放的灾区和轻灾区的旅游景区,全面推广性恢复四川旅游,树立“天下四川有爱,熊猫故乡更美”的舒适旅游形象。
       第三阶段,2010年及以后,旅游市场全方位恢复,逐渐推出震后形成的新资源和新产品,使灾区的旅游业成为主导产业,重塑“天下四川熊猫故乡”的完美旅游形象。
      2、市场恢复振兴措施
       一是借奥运东风,加快恢复我省旅游市场。利用全球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记者到中国的机会,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吸引其多到四川旅游。二是充分利用地震全球对四川的关注度,加大海内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尽量保持其对四川关注和关心,大力推出爱心之旅,感恩之旅等活动。三是抓住全球对灾区援助和支持的动力,争取在我省举办国际性会议和节庆活动,进一步提高四川知名度,为灾后重建全面恢复四川旅游奠定基础。

       五、启动恢复我省部分旅游市场
       在充分听取各市州政府和旅游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研究并经国家旅游局同意,省政府决定启动恢复我省部分旅游市场。   
      1、从6月15日起全面启动恢复自贡、攀枝花、泸州、遂宁、内江、乐山、南充、宜宾、广安、达州、眉山、资阳、凉山13个市州旅游市场;
      2、从6月15日起部分启动恢复成都除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西岭雪山的旅游市场、巴中除光雾山桃园景区的旅游市场;
      启动恢复雅安的碧峰峡、上里古镇、周公山温泉公园、蒙顶山等景区、甘孜州的成都-泸定-海螺沟及成都-泸定-丹巴两条旅游线路。
       3、其余重灾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抗震救灾和安置受灾群众,还不具备接待旅游者的条件,我们将按分类指导原则,分别不同情况分期、分批对外公布恢复启动旅游市场。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恢复生产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此项工作,我们要努力拼搏,苦干实干,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四川旅游产业一定能实现历史性跨越!

      谢谢大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谷局长在6月13日新闻发布会上的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