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海首届开海节7月1日举行
编辑:周小林2008-06-26日,记者在大理市喜洲镇沙村渔港看到,村民们正在渔港中为7月1日首届洱海开海节即将出港打鱼的渔船整理装容。这些渔船已在渔港中沉睡了半年。好不容易熬过封湖禁渔期的沙村渔民,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开海节当天数百艘渔船同时在有4000年历史的渔村古镇双廊启航出港这一盛大历史时刻的到来。
洱海渔业资源有鱼、虾、贝3大类,历史上以该湖特有的土著种为主,有经济价值比较高的黄壳鱼(土著鲤鱼的统称)、弓鱼(大理裂腹鱼)、油鱼(油四须)、鳔鱼(洱海四须)、鲫鱼等17种4科8属。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土著鱼类多半已处于濒危状态。随着青、草、鲢、鳙4大家鱼的引入,外来鱼种已达17种6科16属。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机动运输船大量转向捕捞,洱海渔业的发展达到的顶峰。沿湖11个乡镇,18000多人,鱼鹰近1000只,5000多艘渔船参与捕鱼,年捕捞产量由3000多吨逐年递增到6000多吨。
最近几年来,随着洱海网箱养鱼和机动渔船的取缔,以及半年封湖禁渔等一系列洱海保护治理措施的推行,洱海水清鱼美,沿湖3000多艘渔船参与捕鱼,年捕捞量已达7000多吨。
洱海开海节当天,游人将在渔村古镇双廊观看到,红山庙会前500亩洱海水域中,数百艘渔船同时启航出海,有的挂着风帆,有的摇着双橹,采用鱼鹰捕鱼、鱼罩捕鱼、丝网捕鱼、搬罾捕鱼、手撒网捕鱼等传统捕鱼方式捕鱼的盛大场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