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专家团完成千年南丝路考察
编辑:周小林从秦朝便开始的南丝绸之路经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如今是否还能看到曾经繁荣的影子?由成都市政府、成都文旅集团主办的“重走南丝路”考察团,已经于19日从成都出发开始重走南丝绸之路,22日考察队一行已经到达西昌,完成了对南丝绸之路上三个站点,邛崃、雅安、西昌的考察。
邛崃
西出成都第一站
“天府南来第一州 南方丝路第一站”。7月19日上午,南丝路自驾游考察团首先到达的是从成都开始的南丝路第一站邛崃。“这里曾经有临邛古道、青衣道等南丝路古道。现在的邛崃城市格局与西汉临邛基本一致,经过修复性改造后的邛州城再现了明清时期北坛街的城市面貌。”随队考察的理工大学地质专家刘兴诗解释说,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时,发现西域有蜀布,证明南丝路的开辟不会迟于北方丝绸之路。而古滇民有使用邛铁器的历史,邛崃市火井镇西汉时期就有使用天燃气炼铁、煮盐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断南方丝绸之路上,邛崃是第一站。
刘兴诗说,更为可贵的是邛崃的城市格局与2300年前基本一致。邛崃景点邛州城位于邛崃市大北街,城门保持着明清风格,在考察队抵达当日,邛州举行了隆重的开城迎客仪式。“该仪式完全是按照汉朝‘邛州城主’以汉朝迎接尊贵客人的仪式。”临邛古城景区管理局杨成凤局长告诉记者。
上里古镇
汉藏交界处的商贸驿站
7月20日,南丝路自驾游专家考察团来到茶马古道起点,南方丝绸之路第二个重要驿站雅安。专家称,这里是由汉民族向藏族等少数民族过渡的区域,在南方丝绸之路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至今,出雅安城北27公里仍然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上里古镇,就是曾经南方丝路繁荣的一个重要证据。
上里古镇是一个井字形的结构,镇上房屋均为木质结构,记者在一个名为韩家大院珍绝堂门栏上看到,上面刻有“丝绸之路流通南北货币、茶马古道交换藏汉友谊”一行大字,“这说明当时来来往往的商人在这里做着交易。明清时期的韩家大院其实不仅是一个私家寨子,还是一个商贸集点,作用类似于商会对市场的掌控。”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彭邦本告诉记者。
“虽然如今的上里古镇房子有的是完全的重建或者是部分的翻修,但7成以上房屋都是以原来的古镇为基础。”上里古镇景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开军说。据悉,由于上里没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到任何破坏,所以从7月开始,每个周末景区平均接待量都在1000-2000人次左右。
西昌
川滇贸易最大集散中心
昨日,南丝路自驾游专家考察团抵达西昌。西昌是川滇贸易的最大集散地,在南方丝绸之路上,西昌是西南少数民族中最大的贸易集散中心。专家认为,在西昌看南方丝绸之路,不仅要看商贸,还要看少数民族的文化。
“南丝路不是一个乱走的路程,有人才有商贸路,是先有了聚落之后,再把它串起来形成的。”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发展研究所李小波教授认为,“西昌是以前的邛部落聚集的地方,司马迁说过,在西南地区邛的部落是最大的。唐朝时中央王朝与它联系得很紧密,民族文化交流也非常的深厚。西昌是最大的一个贸易中心,交易完后,可以继续向南走到会宁到云南。最早通过西昌传到国外的货物中蜀布、铁器最多。”
“西昌古城兴废也反映了南方丝绸之路的变迁。”李小波解释说,目前西昌古城有明朝洪武年间建成的古城,向东有唐代、东汉时的古城,再往东有西汉官府的衙门。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彭邦本教授认为,南方丝绸之路沿途的少数民族都是当年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的参与者,他们的文化与汉文化进行紧密的交融,看南方丝绸之路还应该看火把节、漆盘手工艺品等彝族风俗习惯和文化生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