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多 发表于 2008-8-11 13:13:23

马尔康修复藏碉带来技艺传承机遇

编辑:周小林


(开始修复工程的松岗土司官寨碉)

  松岗直波碉群修复,为正在消失的嘉绒藏碉传统建筑技艺提供了一次传承的机遇。昨(7)日,记者从马尔康县文体局获悉,直波碉楼抢险维修加固项目现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但在具体实施前,需要解决如何用传统工艺进行修复的问题。
  松岗直波碉群,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其中的松岗土司官寨东、西两座碉,出现局部垮塌、墙体裂缝增大等险情,危及碉体安全。6月底,在文物专家指导下,马尔康县文体局采用搭建钢架的办法固定碉体,对重点险情部位运用撑、封、堵、围、箍等方法进行了应急处理。
  但是,即将进行的修复工作却显得异常繁琐。“这和推倒重建完全是两个概念,修复要保存原有的建筑形制,保存原来的建筑结构,保存原来的建筑材料,以达到最大限度保留文物建筑原有风貌的目的。”马尔康县文体局局长张艳说,藏碉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两座官寨碉楼大约是在公元1254年左右,松岗官寨搬迁到松岗卧龙山岗时所建,尽管曾遭遇纵火、木梁拆除、甚至数次地震,却至今屹立不倒,这与传统的嘉绒藏碉修建工艺密不可分。


(友多山野考察队在马尔康松岗考察土司官寨碉)

  令她不安的是,目前马尔康掌握这种传统高超技艺的匠人数量甚微,而且这些匠人多数年事已高。他们修建藏碉没有图纸可依,全凭世代修建积累相传的经验。“如果这些匠人的技艺失传了,以后巩固或修复嘉绒藏碉,会变得异常艰难。”张艳说, 据《马尔康县志》记载,马尔康碉楼数量初步统计为198座,但现在保留基本完整的仅剩60余座。当前要做的不仅是保护碉楼实物本身,还要传承修建碉楼的传统技艺。
  本月初,四川省古建筑石窟设计研究所、阿坝州文物管理所、州文物保护中心等民族建筑专家,组成联合规划小组赴松岗镇开展实地测绘工作。在这些专家之外,马尔康县文体局还专门找到一些传统建筑工匠参与其中。据了解,在修复的规划设计中,传统匠人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将被纳入到规划中。
  “修复时,主要靠这些传统工匠进行示范和指点。”张艳说,他们希望通过师父带徒弟的形式,把嘉绒藏碉的传统修建工艺传承下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尔康修复藏碉带来技艺传承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