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
有一次, 记得是在折多塘后面的山上, 我遇到一个喇嘛, 那喇嘛指着南面的一座山说:“这座山像一朵莲花和一把吉祥宝伞, 山上有六个海子, 颜色都不一样, 是座神山, 你能看见不?”
我看来看去, 怎样也看不出莲花和宝伞的形状, 就问:
“要爬上去才能看得出来吗?”
喇嘛摇了摇头,对我说:
“看山嘛, 近不如远, 斜不如平, 晴不如雨, 雨不如雪, 夏不如冬, 午不如晨, 眼不如心, 语不如歌, 飞不如梦, 攀不如转, 缘分有了, 一切自然清楚!”
我想来想去, 每次从不同的方向过泸定和康定, 总是可以看见似乎是很多不同的大山, 他们形状各异, 高度也不同。经喇嘛这么一说, 我终于明白了, 他是说只有转山, 才能真正搞清楚一座山, 缘分在于一个字, 转!
果然, 我把所有的记忆和照片顺时针排成一个圆圈, 一下子, 那座山的轮廓顿时清楚起来, 原来这几年我跑来跑去, 从二朗山垭口, 到泸定, 再到康定, 再到折多塘,雅家埂的雪门坎, 甚至到折多山垭口, 其实我看到的是同一座山,其实我无形中正是在转这座山, 只不过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这座山就是白海子山。
不过, 我还是没有能看到喇嘛所说的那莲花和宝伞的形状。我想来想去, 发现在我的圆圈中似乎还少一个点, 在泸定城和姑咱之间好像少一个点, 于是我找来地图, 发现这之间有个制高点, 叫马鞍山, 于是我找了个摩的把我带上去。
果然, 那座莲花和宝伞的形状真的出现了。
原来, 白海子山是两座山的综合, 即白海子山和田海子山, 因白海子山更高一些, 因此老一些的地图上就取了这个名字, 这两座山的山腰上有六个海子, 即白海子, 田海子, 浑海子, 黑海子, 五色海子和蛇海子。如果围着这座山转, 那么每一个角度都是不一样的, 只有在马鞍山在个点上, 此山正好呈一朵莲花或一把宝伞的形状, 在这个点上, 泸定和康定对称地分部在两边。
白海子主峰海拔6070米, 大致呈南北走向, 其主峰朝东南怀抱泸定, 在东南方向的二朗山垭口看上去最为壮观, 就如同一面张开的宝扇。而田海子山则呈东西走向, 其主峰正对北面俯视跑马山和康定, 在折多塘的国道318上看上去尤为清晰, 就像是一堆巨大的元宝。两山在雅家埂呈丁字形对接, 形成了雅家埂上那著名的V型山口, 两山相接, 面向西南, 越过雪门坎, 与更加高大的贡嘎山主峰面面相视, 可以说是近在咫尺, 加上附加的折多山, 大炮山, 和雅拉雪山, 这些山形成了一种雄伟的格局, 成为难以逾越的西天屏障。
举目遥望, 使人欲生翅膀, 飞越山关, 去到那洁白美丽的地方。
想过去, 蛇盘鸟道, 迷雾叠障, 要翻越这些大山垭口的艰难是可想而知, 更不用说还要背着沉重的货物了。过去最古老的茶马古道就是出飞越岭, 分两路, 一路走泸定, 打箭炉, 另一路走磨西和雅家埂, 两路在折多塘汇合, 正好将白海子山围了一圈。如今, 那些人已经走远了, 但是有些老树还在, 这山还在, 每年, 山长出新草, 树发出嫩枝, 山河美丽依旧, 年复一年。
一座山, 能攀上去固然是好, 但是转山似乎更能显示对山的崇拜和景仰, 后来, 我很想再去见见那个喇嘛, 就跑到当时那个地方去找老乡, 问他们那条路的深处是不是有个庙子, 他们说, 前面根本没有什么庙子。
难道当时是个梦吗? 明明是很清楚的, 后来, 终于明白了, 白海子山我仍然还没有转完。和那个喇嘛的缘分, 不管是梦里也好, 真实的世界里也好, 关键还是在一个转字。我必须把这座山转完!
因为我的照片里面还缺西南方向的一个点, 从雅家埂过雪门坎下沟去, 要想看到白海子山的西南面, 唯一的办法就是进南门关沟, 或燕子沟去找个制高点试试运气。唉, 谈何易也! 好美:P :P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