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县发现多处“植物国宝”高寒水韭
编辑:周小林(有植物国宝之称的高寒水韭 )
2009年7月17日—20日,白玉县察青松多管理处组织开展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高寒水韭的调查活动。调查组主要深入到了纳塔、阿察、麻邛、辽西等乡,除在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李作洲博士研究调查发现地附近新发现2个地点外,在热水塘、辽西乡、纳塔乡等多处地点均发现高寒水韭分布身影,发现分布点9个。
此次调查发现在保护区湿地“植物国宝”的多处分布,不仅说明了该物种在自然进化中不断适应环境的生物学特性,也进一步证明了白玉县察青松多保护区特有的生态环境条件和正确的生态保护措施。
“水韭”是原始的水生蕨类植物,中国境内分布有4种,即中华水韭、云贵水韭、台湾水韭和高寒水韭。1987年,水韭属植物被列入该年修订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一)》。1999年,4种中国水韭属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高寒水韭是其中最珍稀的一类。标本文献记载,高寒水韭生长在海拔3000—4400米左右的高山湿地、湖泊、沼泽、草甸,在中国只有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及西南部有分布。近年来由于高原湿地面积逐渐减少和退化,高寒水韭生长环境破坏严重,濒临灭绝,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国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