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带:从客家古镇到艺术名镇
编辑:周小林2009年10月6日,对于洛带古镇来说,是再一次“浴火重生”。这一天,古镇到处散发出迷人的现代艺术魅力。闲置已久的洛带粮仓华丽变身为现代艺库,京、沪、蓉100多位当代艺术名家的艺术佳作在这里闪耀生辉;位于洛带的“中国艺库”迎来首批12位艺术家入驻;而在广东会馆,为期一个月的异视——观念摄影九人展启动,古镇新声——摇滚音乐节的开幕……集创意、趣味、互动为一体创意集市的出现,这一系列文化活动让洛带这个客家古镇更加活色生香,化身为中国当代艺术一朵新葩。
按照国家旅游总局提出的“东有周庄、北有平遥、南有丽江、西有洛带”的中国四大旅游古镇发展格局,龙泉驿区委、区政府放眼全国各地古镇发展历程,用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思维,重新审视洛带古镇发展思路,提出了洛带古镇不仅要拥有客家文化内涵,还需要有现代艺术创意产业,因为文化艺术创意产业是提高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服务水平和现代文化艺术的创意产业。自从2005年世客会完成第一次转身以来,洛带古镇不断复古求变,将历史文明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为成都打造继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艺术“第三极”,增添沉甸甸的砝码。
功能之变
从物质“粮仓”到精神“艺库”
方力钧、岳敏君、罗中立、王庆松、丁方、朱金石、杨福东、周春芽、何多苓、陈文令……国庆大假第六天,在洛带古镇旅游的游客不期而遇了一场艺术盛宴,一场“‘极地张力’——北京、上海、成都三地当地艺术家邀请展”,把千年古镇洛带引入到现代艺术的神圣殿堂。
来自京沪蓉三地的94位当代艺术大腕们,带来了160余件作品,这些作品总价值近亿元,其中北京艺术家方力钧的巨画《漩涡》就占了五分之一,价值近2000万元,在近年来成都举办的大型艺术展中,都极为罕见。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邓乐、张修竹、郭燕、陈秋林、邱光平、梁克刚等12位知名艺术家还宣布入驻洛带古镇,在这里开办工作室全心搞创作。
洛带古镇此番吸引一批重量级艺术家的,是由“粮仓”升级而来的“艺库”。毗邻古镇甑子场入口,有一处历经50多年风雨的老房子,多年来处于半闲置状态,这就是洛带粮库,占地约30亩,其中,粮仓部分约7000平方米,沿街办公楼约1500平方米。粮库已逐渐失去了过去的功能,在寸土寸金的古镇上,如何发挥更大的功能?
龙泉驿区委、区政府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和论证,决定在洛带古镇缔造第二张名片——现代艺术。今年8月,集创意研发、艺术家画廊、旅游体验、文化娱乐、教育培育、高端交易、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项目——中国艺库创意文化产业园签约落户洛带古镇。据投资方四川齐盛实业公司董事长陈学建介绍,中国艺库将投资10亿元,在洛带古镇建设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以当代艺术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如今,经过1个多月的精心创作,洛带古镇老粮库被彻底改造成极具LOFT风尚的,具有流动性、开发性、透明性和艺术性的艺库。“洛带不再只有鸡公车、客家龙,现在还是一个艺术古镇,有如一股新鲜血液注入我们客家文化中来。”洛带古镇八角井社区居民廖大爷在国庆大假中抢先接受了现代艺术的熏陶,作为粮仓曾经的工作人员,他自豪感倍增,“以前这里提供物质粮食,现在要为大家提供精神粮食了,我们打心底高兴。”
“艺库开张当天,就迎来近万人,此后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对于艺术的渴求连我们都有些始料不及。”齐盛实业相关人士昨日高兴地告诉笔者。而对于中国的艺术家们来说,“粮仓”也成为了继蓝顶、浓园、北村、西村后,成都又一大当代艺术创作基地。
定位之变
从客家古镇到艺术名镇
洛带镇的声名鹊起,标志性事件出现在2005年10月。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在洛带召开,全球轰动。洛带因此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天下客家”的定位也得以确立。古镇上的商铺由无人问津,变为炙手可热,30平方米的商铺,月租金现在已飚升至6000元。务了一辈子农、打了一辈子草鞋的巫云芳,而今在古镇上打草鞋,一年都能收入六七千元。
然而当古镇旅游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之时,仅仅依托现有的古建筑,依托客家文化,洛带古镇依然有被同质化淹没的趋向。在“一街七巷子”的狭小范围之内,如何让洛带再度蜕变?无论是2005年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之前,作为农村集市的洛带古镇,还是之后变身为旅游目的地,洛带都是历史古镇。在全国,所有的古镇都是因历史而成,曾经的洛带古镇也是如此。
按照国家旅游总局提出的要求,洛带需要又一次的自我超越。于是,再造一个文化洛带,一个满足世人物质世界逐渐富足后的精神世界的洛带,刻不容缓,这不仅仅是保护的问题,是发掘,是洛带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重发掘。
“事实上,近年来,市领导到龙泉调研时多次指出,要做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龙泉驿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调研后也提出,将洛带建设成为中国第一艺术古镇,成为中国的小巴黎、中国的维也纳,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当代艺术第三极。”决心让洛带古镇走向世界的龙泉人,将从前客家古镇的发展定位重新调整为艺术小镇。
放眼全国,“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瞄准现代人对文化的心里需求,丰富历史文化,增强现代文化的内涵,精心打造了一批文化休闲项目,新建了“逸飞之家”、“蚬江渔唱”文化展示馆等人文类景点,向广大游客展示周庄独特的文化魅力。目标锁定现代艺术的洛带古镇,将与省内的天府古镇群,以及全国众多古镇群落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以世界的眼光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兼顾民族性与世界性。
业态之变
从伤心凉粉到艺术产品
“以前到洛带古镇,伤心凉粉是必吃的,那种惊天动地的辣,头顶冒烟,额头出汗,鼻根发痒,眼泪花直滚,叫你吃得好伤心。这种刺激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生活的艰辛,联想到背井离乡的客家人,思念家乡的伤心。”游客杨思奇谈起洛带古镇的美食美景,如数家珍,“但是去的次数多了,能够让脚步停留下的东西,也慢慢变少了。好在艺术的氛围在洛带逐渐形成,耐看的成分也就越来越多。”
让杨思奇大呼耐看的艺术活动,在国庆大假期间吸引了如潮的游客。斯时,上百位艺术家的佳作在这里闪耀生辉,12位艺术家首批入驻,一群穿着潮流,打扮时尚的潮流达人,更让古镇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相映成趣。“我们都是奔着摇滚音乐节和创意集市而来的,在古镇举办时尚、创意的活动,这绝对是一种潮流。”来自成都的潮流达人小米是个摇滚迷,在成都举办的各种摇滚音乐节上几乎都能见到她的身影,而在洛带古镇举办的摇滚音乐节让小米觉得很激动。她说,古镇的清幽与摇滚的震撼结合起来,能带来一种更加时尚的冲击力。来自成都本土和国外的摇滚乐队的现场演绎,让小米们享受了一次非同凡响的摇滚。
而同样在当天五凤楼的创意集市上,来自成都的创意达人们带来了上百种纯手工的的创意商品,也吸引了不少游客。铁丝制作的变形金刚、橡皮泥捏成的盆栽等一系列手工创意扯足了游客的眼球。创意集市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十分流行,是一种自发组成的小型集市,能与国内外的跳蚤市场媲美。不管是摇滚音乐节还是创意集市在洛带古镇的出现,都为古镇打造艺术洛带增色不少。
客家文化加上当代艺术的双重吸引力,让洛带古镇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黄金周揽客7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1亿元。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艺术活动,仅仅是洛带古镇业态由伤心凉粉、天鹅蛋等客家美食美景向现代艺术产品转型的第一步,在不久的将来,精彩纷呈的艺术活动将成为古镇的常态。著名艺术家、策展人梁克刚认为,成都是继北京、上海之后,最有现代文化艺术氛围的城市,洛带古镇这个极具文化氛围的小镇,将为成都打造中国艺术“第三极”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和而不同
多元选择破解同质化瓶颈
“在洛带发展现代艺术,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龙泉驿区相关人士告诉笔者,洛带文化产业发展底蕴深厚,近年来获得诸多行政支持,在去年更是三喜临门:洛带古镇文化产业开发项目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物局、建设部将洛带古镇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文化部将洛带古镇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基础,此次洛带古镇的第二次华丽转身,也就有底气十足。按照中国成都洛带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中国艺库建设规划,将构建六大圈层、十五大板块,打造以当代艺术为特色的五大文化创意产业。建成以后将是西部地区最具规模的现代文化艺术创意产业聚集区,全部建成之后预计占地近千亩,计划通过专业规划及建设运营,将以当地艺术为核心整合各类文化创业产业资源,统领西南地区艺术资源,打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第三极。
而中国现代艺术村则将以道教珍品馆为中心,向外延伸九大主题珍品馆:佛教珍品馆、广彩珍品馆、石刻珍品馆、乌木艺术珍品馆、翡翠珍品馆、金银艺术珍品馆、树化玉珍品馆、陶器珍品馆、遗失海外国宝复制珍品馆。与此同时,建设洛带客家民间工艺品一条街、“老天地”酒吧一条街、玉石工艺品制作体验一条街、音乐舞蹈演绎长廊等创新体验互动式商业街,弥补珍品馆区静态观摩过多、动态消费过少的不足。
有了中国艺库和中国艺术村量大项目作为支撑,有了多元的现代艺术选择,洛带古镇也就突破了“同质化”这一古镇发展历程中最大困局,将在强手林立的中国古镇群落中灼灼生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