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13|回复: 0

成都拟在港设文化旅游运营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1 15: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熊猫主题旅游产品、熊猫卡、成都年、百事可乐成都印象罐……近3年来,成都旅游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巨变———各景区散兵作战模式被一一击破,取而代之的是“抱团发展”的集团军前往海内外攻城略地。过去只是成都人去的景区现在外省人、外国人越来越多,景区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最新的消息是,继“散兵”变身集团军后,成都正积极筹备成都文化旅游运营中心,准备登陆我国香港。若成功,成都将成为内地第一个在香港设立文化旅游运营中心的城市。目前,仅有国家旅游局在香港设立了亚洲旅游中心。
       “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利用香港这个国际化的窗口,要让吃住行游购娱整个产业链都联动起来,做城市的整合营销。”成都文旅集团董事长尹建华如是说。

       散兵游勇
       景区产业升级没法展开
       不能像乌镇、西塘这样的古镇在全国名声大震,游客如织

       老徐在西岭雪山已从事多年景区营销。2007年前,西岭雪山在成都地区已人尽皆知。但经历多年发展后,瓶颈如期而至。“景区的营销模式无非就是广告投放、联动炒作造势,或与旅游主管部门一起亮相旅交会。这样的效果始终只能在周边地区吃香,不能做出全国影响力。”老徐发现,在游客、产品形式单一的情况下,无论景区怎样运作,始终无法实现新的飞跃。
       同样有这样困惑的还有当年的邛崃平乐古镇。小桥、流水、川西小院……居住在成都周边的市民对此很有兴趣,但外地人对平乐古镇却了解甚少。游客局面无法再扩张,景区也就日复一日地维持着这种“小打小闹”的状态,不能像乌镇、西塘这样的古镇在全国名声大震,游客如织。由于人气不足,相关产业升级也就无法展开。
       在成都,除了杜甫草堂、武侯祠、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基地等几个老牌景区外,剩下的很多景区,都面临相同困境———不乏竞争力,却始终是“墙内开花墙内香”。虽然期望突破、走出四川,但高昂的营销成本让单一的景区“想都不敢想”。“很多境外游客过去常常将成都当作一个旅游中转站,来成都只是为了去峨眉山、九寨沟、黄龙更方便。”成都旅游协会一位负责人直言不讳,成都必须旅游变革,努力将大量游客“留在成都。”

       捆绑式营销 成都旅游海内外名声大震
       外国游客不可能为了一条旅游线路就跑到成都来,景区资源整合了则不一样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成都市组建了国有独资公司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积极推进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西岭雪山成为第一个并入文旅集团的景区。随后,平乐古镇、宽窄巷子、青城山等其他成都景区也被“捆绑”在一起,从而站在了国际营销的平台上。
       “一般的旅游机构推出一条旅游线路,外国游客不可能为了这条线路就跑到成都来,因此我们整合了宽窄巷子、西岭雪山、安仁、平乐、西来古镇,让吃住行游购娱整个产业链都联动起来,做城市的整合营销。”从而使成都用一座城市的旅游品牌与其他城市的景区竞争。 “整合便于形成系列产品体系。大范围的市场营销、资源整合由单一的景点完成比较困难。九寨沟要单独走出去做宣传也许就要1000万元,但我们把九寨沟、峨眉山、青城山联合起来打包出去,可能不到2000万元。”成都文旅集团董事长尹建华的账算得很明白,“像宽窄巷子、水井坊这样的历史文化街区,需要更多的投入以及专业技术。文旅把规划做好,把基础设施配套好,把示范性项目立起来,以前不愿进来的社会资金就容易进入了。”“集团军”营销的模式确立后,几件大手笔营销事件让成都旅游在海内外一下名声大震———
       2007年5月,成都与百事可乐公司合作出品“成都印象罐”,将成都10大旅游景区形象印在百事可乐罐体上进行推广、销售,“城市旅游营销与快消品行业进行完美合作,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
       2008年7月,成都与全球知名搜索引擎合作,运用网络搜索引擎在全球推广成都旅游和城市品牌。合作正式开始仅5天,成都城市形象和旅游宣传内容在该搜索引擎上展示超过450万次,全球有近2万名游客用最快捷的方式直接搜索到成都旅游信息。
       2009年,成都与迪士尼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成都熊猫品牌。

       进军海外 将在香港设文化旅游运营中心
       成都还将与境外文化旅游大机构合作,为成都文化旅游营销、招商引资提供更大支持
       几年深度“捆绑”营销的效果如今已经显现。比如,之前“默默无闻”的平乐古镇已由一个不知名的川西古镇,演变为市场定位清晰、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古镇。百度指数显示,2007年8月其网友关注指数不足90,2010年5月用户关注度上升到627,关注度上升了6倍,达到近3年来的最高值。
       2009年,经过一系列的深度“捆绑”营销,当年成都全市旅游业在震后迅速得到恢复,接待国内外游客5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分别较同期增长34%和33.2%。
       宽窄巷子管委会一位负责人说: “我们的宣传片经常可以和其他景区一起在中国台湾以及日本等地亮相,大量的游客来到这里旅游,这在之前完全无法想象。” 各景区组成了集团军后,不仅营销效果较以前大幅提升,就营销成本一项,也比之前缩减一半以上。
       “我们的营销不是就成都说成都,而是把成都作为四川的门户,甚至整个西部的门户推出去。”尹建华说。
       目前,成都在集团军作战的基础上,积极筹备让成都文化旅游运营中心登陆我国香港。“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国际游客一年约有2000万人次,这个流量是非常惊人的。”尹建华说,成都看重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香港这个国际化窗口,全面展示成都文化旅游形象。
       据了解,成都文化旅游运营中心的定位是成都文化旅游走进国际市场的“桥头堡”。“绝不是像机场的宣传窗口,挂个牌子发资料就完了,它是专业化的,有针对性的,以营销成都城市旅游为主要职能的机构,起到为成都文化旅游招商引资的作用。”下一步,成都还将与境外文化旅游方面的大机构合作,为成都文化旅游营销、招商引资等提供更大的支持,“这些都在筹备当中”。

      【专家献策】
       城市旅游竞争
       离不开城市友好度

       “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成都在旅游营销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很多营销手段不仅有创意,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说起成都旅游的运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教授就竖起了大拇指,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去年成都向全球发放的熊猫卡。“因为这比旅游消费券更具优势。”同时,他表示,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有关报告,一个城市的对外友好程度,是其在激烈竞争中的最大资本。“我是成都人,我也常常回家乡走走。成都市民对外地人的友好态度是很高的,市民对外来游客也很热情,希望继续保持。”他指出,在未来的城市旅游竞争中,服务质量也很关键,“与旅游相关的各个产业链条都应该注意这点。”
    “成都是一个旅游性价比很高的城市,游客仅需较低的旅游成本,就能享受到很多‘高回报’的旅游产品。这一点不能因为一到旅游旺季,就开始大幅度地提价,甚至疯狂涨价。”他表示,今年的三亚就是“前车之鉴”,疯狂的房价吓退了不少热情的游客,宾馆饭店的入住率不高。此外,他认为集团军作战已经是一种运作趋势,但还应该提供更为开阔的信息平台,方便旅游者。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9-23 23: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