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07|回复: 1

促进甘孜州红色旅游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5 03: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中共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怀林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新时期、新阶段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决策,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红色旅游既是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和政治工程,是对广大干部群众及青少年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红军三大主力经过甘孜州,历时十七个月,堪称“藏区红色旅游第一州”,我们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机遇,以“十一·五”规划为契机,认真研究红色旅游,谋划红色旅游,宣传红色旅游,整合红色资源,推动全州红色旅游发展。

  一、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宣传研究红色旅游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方兴未艾,开发红色旅游弘扬了革命精神,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央对今后红色旅游发展作了具体的规划部署,甘孜州被纳入了规划并在规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而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甘孜州红色资源的重要地位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革命传统、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决策。今年国家颁布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甘孜州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成都——雅安——石棉——泸定——康定”线路,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中;全国重点打造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泸定桥革命文物纪念馆首先被纳入打造范围。在《四川红色旅游规划》中,全省红色旅游三大主题板块、六个红色旅游重点片区、八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36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都把甘孜州突出的红色资源排在了红色旅游项目的前列,这对全面推进甘孜州红色旅游工程,确保全州政治社会稳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乘借东风强化落实,全州红色旅游宣传有声有色

  今年是泸定桥建成三百周年,又是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沪定桥胜利七十周年。我州借全国开展红色旅游的声势,一是以泸定“5·29”双庆活动为契机,在州内外广泛掀起了红色旅游宣传新高潮。二是在六月份,甘孜日报社、州广电局组织了“重走长征路”大型采访活动,并形成我州即将出版的“走进香格里拉·康巴文化品牌丛书”之一。二是七月份州上又接待了中央媒体组织的“重走长征路,讴歌新时代”大型采风团。四是为推动我州红色旅游发展,9月20日由州委宣传部、州委党史研究室、州旅游局、州文化局、州社科联联合举办了以“弘扬长征精神、推进红色旅游发展”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弘扬了长征精神,进一步营造了我州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氛围。研讨会汇编成了《弘扬长征精神,推进红色旅游发展》论文集,这对充分挖掘我州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资源,探索我州红色旅游发展规律起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这些汇集成了宣传甘孜州红色光荣历史的热潮。

  二、把握新形势下发展红色旅游的时代要求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近年来在神州大地广泛兴起,我们党在各个时期领导革命斗争的重要纪念遗址和纪念物,正在成为人们参观旅游的热点,中央提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甘孜增添了丰富的时代内涵。

  (一)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上认识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性

  红色旅游是一项重大的思想政治建设工程,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在新时期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新举措。在全国开展红色旅游宣传教育活动,就是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自党诞生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带领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红色精神内涵;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把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融入当前亟待加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之中,通过入耳、入脑、入心的寓游于教的创新手段和旅游形式,使思想道德教育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教育的效果。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群体,更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直观的红色旅游教育活动,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中国共产党不怕千难万险,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始终不愈地同共产党走在一起闹革命的深刻道理。

  大家知道我州处在反分裂、反藏独斗争的前沿阵地,随时面临着国际反华势力尤其是达赖集团对民族地区分裂渗透的严峻斗争形势。实践证明,开展红色旅游宣传教育活动,尤其通过对红军在甘孜藏区光辉历史的缅怀,不仅使广大旅游者直观地感悟到了红军“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广大人民群众也经受了深刻的精神洗礼,充分认识到了党在我州的光辉历史,认识到了今天幸福生活与安定团结的来之不易。以史为鉴,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反分裂、反藏独的立场,也更加坚定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了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环境。

  (二)从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上认识发展红色旅游的特殊性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精髓,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集中代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方向。中央提出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旅游活动的方式,深刻认识中国红色革命的精神实质,增强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体验中国革命对全中国人民产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向国内外游人充分显示具有世界震撼力的伟大民族精神,展示丰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和魅力。通过红色旅游让世人知道中国倡导的先进文化,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化,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人民不屈不饶,不甘受辱,奋起反抗、奋起拼搏的民族精神,与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应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精神支柱的先进文化。

  开展红色旅游既是一项重大的政治教育工程,也是弘扬先进文化传播民族文化精神的一项重要工程。用革命传统教育下一代,激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培养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爱事业的道德品质。党中央在1994年8月23日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就强调指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各项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旋律,坚定不移、长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利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遗迹、旧址和纪念场地进行形象直观的人格化教育,使在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真正体会到党的革命历史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而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因此,在我州开展红色旅游活动,要充分发挥现有的红色旅游资源文化优势,结合独具特色的康巴民族文化,认真开展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更好地为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从全面推进经济建设上,认识发展红色旅游的必要性

  红色旅游既是政治创新、文化创新,更是经济发展形式的创新。大多数革命老区都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红色旅游把政治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了革命老区的经济增长点。作为长征中的甘孜州,红军足迹遍布16个县,革命活动范围达10万平方公里。红军经过的这些地区,一方面展现了甘孜州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性,表明发展红色旅游经济大有潜力可挖,另一方而又深刻的反映出这些地区还存在较深的贫困度,这就更需要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来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扶贫工作。但过去,我州一直侧重于自然及民族文化旅游,而对于自身所具备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利用未予以足够的重视,使红色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相对迟缓期于内地。据统计,2004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61元,比相邻地区的雅安、阿坝、凉山分别低1352元、473元、995元,人均收入水平和增加额均居全省末位。我们要借鉴州内外一些地区发展红色旅游的经验,如2004年广安市大手笔打造小平故居红色旅游区,共接待游客540多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总收入1.26亿元。泸定县重点建设“泸定桥红色旅游景区”,2004年共接待旅游人次10.1万,旅游收入900万元。红二、四方面军会师的甘孜县采取旅游扶贫,建卡贫困户达1.4万户。现在国家专门发布了《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全州上下要借此东风抓住机遇,尽快转变观念迅速发展红色旅游经济,实现由单一的政治教育模式向市场经营模式转变,将州内的“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结合起来,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通过市场的调剂功能,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扶贫工作,改变贫困面貌,全面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

  三、挖掘、研究、整合红色资源,大力促进全州红色旅游发展

  2004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和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将“红色旅游”的发展作为今后旅游工作的重点。红色旅游的推出受到了各级政府和业界的积极响应,积极规划打造精品线路,并展开了规模宏大的促销宣传活动。这就对挖掘、整理、研究论证我州红色旅游资源,推进我州红色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突出红色旅游精神,认真搞好对红色旅游发展的挖掘、开发和研究

  红色精神指的是红色事件或者红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活力,而任何红色事件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红色人物。因此,红色精神是红色人物的个体或群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所表现出来的超人的活力,其作用是鼓舞人们奋发向上,为正义的事业不断努力。红色精神有三个特征:第一是红色精神的主体是能力、品质超人的个体或者群体,是多数人学习的榜样;第二是红色精神不是孤立的,它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实践;第三是红色精神的基本作用是鼓舞人们为正义的事业不懈努力,引导人们努力的方向与人类发展的主流方向是一致的,是长期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甘孜是全省红色旅游资源大州,数量多、分布广,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涵深厚,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近几年来,州委州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在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的挖掘、整合、打造品牌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红色旅游以红色文化为灵魂。红军长征在甘孜州留下了以民族团结为主调、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我们要围绕“红色历史、绿色甘孜、多彩康巴”这一主线,围绕小平同志的“甘孜藏区人民为支援保护红军作出了最大贡献”这一论断整理红军在甘孜的辉煌历史,充实红军文化的内容,挖掘甘孜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方法上要从红色旅游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入手,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对我州红色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对红色旅游的发展价值、教育功能作深刻的分析探讨,以把握我州红色旅游资源现状,进一步明确我州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为准确评价,利学规划,合理开发、管理我州红色旅游资源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以把握好红色旅游发展方向,及时解决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切实把找州的红色施游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深刻认识红色旅游的精神实质,推进全州红色旅游迅速发展

  红色旅游的所在地都凝聚着一种精神,正是有了这些精神,共产党领导人民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今天我们发展红色旅游,最根本的一点是学习和发扬红色精神。江泽民同志总结的红色革命精神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我们弘扬红色精神就是要发扬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甘孜、生态甘孜、和谐甘孜的伟大进程中展示我们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发展风貌。每个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能仅把红色旅游简单地看成一项旅游活动,应该看到红色旅游既是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工程,也是一项扶贫致富安心工程。我们开展红色旅游宣传活动就是要深刻领会红色革命的精神实质,用红色革命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要求,艰苦奋斗,敢于斗争,依靠群众,敢于胜利;善于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立足我州实际,把弘扬红军长征精神融汇于弘扬格萨尔英雄浪漫主义精神、茶马古道商业精神之中,在弘扬康巴文化中研究甘孜州红军文化,不断用新的、时代需要的红色精神鼓舞全州人民为实现民族地区发展新跨越而奋发图强,从而完成红色旅游赋予的光荣使命。与此同时,要求我们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进—步深入到革命老区宣传报道红色精神,使红色精神真正成为鼓舞干部群众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相结合,提升甘孜州旅游产业品位

  甘孜州各类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且都占有较强的优势。一是红色旅游资源涉及全州16个县,其中较为典型的有红军飞夺泸定桥、泸定桥会议遗址、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纪念馆、甘孜会师、激战飞越岭、磨西红军宿营地等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红色资源。二是在康东环贡嘎山自然生态旅游区内,有海螺沟冰川公园、木格措、跑马山、康定温泉、塔公草原。在康南“香格里拉核心区”内,有稻城的亚丁、乡城的巴姆山、然乌温泉、理塘的毛垭坝大草原、巴塘的措普沟、雅江的西俄洛、祝桑大草原等自然生态资源独具特色。三是在最显品牌优势的“格萨尔文化旅游区”内,德格印经院、甘孜的甘孜寺、大金寺、白利寺,炉霍寿灵寺、新龙的益西寺、道孚的灵雀寺等人文景观资源独领风骚。四是享有国内外声誉的“康定情歌”、富有藏族特征的唐卡画、藏式特点的民间雕刻艺术、民族风俗文化和藏族文化艺术等风格各异、底蕴丰厚。这四个方面的旅游资源是我州发展综合旅游业的一大优势,在开展旅游活动中不能只重视红色旅游而忽视其它旅游资源的互补作用,也不能只重视有特色的其它旅游资源优势而轻视红色资源的带动作用。四大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并形成强大的旅游产业,才能体现甘孜州发展旅游经济的真正特色和优势。因此,在挖掘、开发、整理、研究红色资源中,要统一规划,通盘考虑,把红色文化研究与康巴文化研究结合起来,把发展红色旅游与构建和谐甘孜统一起来,让红色旅游为绿色旅游提供动力、绿色旅游为红色旅游提供游客来源,促进甘孜州自然生态旅游与红色旅游的相互贯通,充分发挥红色历史、绿色甘孜、多彩康巴的综合旅游优势,形成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红绿”并举的格局。让旅游者在感受我州“绿色”之美的同时,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同时,领受“绿色”风光的优雅。

  (四)重视增强红色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

  要达到以“红”促“绿”,以“绿”养“红”的效果,就必须拓宽红色旅游的范围,规范红色旅游产品品位,增强红色旅游的辐射功能。

  第一、把握红色旅游给甘孜州带来的发展商机。要把开展红色旅游与发展绿色旅游相结合,就要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据统计,我州2004年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0.7%,比四川的8.6%高出22.1个百分点,比全省民族地区的16.6%超过14.1个百分点,反映出甘孜州旅游业增长快的强劲势头。从旅游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和人均占有量看,四川占22.9%,人均占有旅游产值666元;全省民族地区占50.1%,人均占有旅游产值974元;甘孜州占79.7%,人均占有旅游产值1418元。甘孜州人均占有旅游产值比四川人均高出752元,比全省民族地区人均多444元,说明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占有突出的份额。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州共接待游客26.3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104万多元,其中开展红色旅游活动,仅泸定桥游客达到14463人,门票收入达14万多元。这就说明了要使红色旅游完全存活、发展、壮大,就必须使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生态、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等其它旅游资源相兼容,形成优势互补,产生叠加效应,提升综合经济效益。

  第二、重视知名红色旅游品牌培育,就必须抓好品牌的责任、品质、文化、传播四大要素工作。发展红色旅游业必须重视品牌效益,没有品牌意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市场效益。要想培育有立足之地的品牌,一要重视责任是品牌之“根”。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绝非一日之功,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要对消费者、对整个社会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使品牌在社会中受到公认;二要重视品质是品牌之“本”。品质是品牌存在的生命力,用优秀的旅游质量品质赢得社会的口碑和良好的信誉,这是保持红色旅游业稳健发展的根本所在;三要重视红色文化是品牌之“魂”。要使品牌长远而深入人心,必须对各种红色旅游资源赋予新的文化理念,使旅游品牌具有灵活性,其品牌形象才会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共鸣;四要重视传播是品牌之“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红色旅游品牌展示自己的魅力,就必须在红色旅游品牌的传播上插上腾飞的“翅膀”,让甘孜州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在最短的时间内博得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第三、重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方面,发展红色旅游不能仅仅满足于悬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牌子,而在于挖掘“红色精神”内涵,创建红色品牌,让游客花了钱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在经济效益方面,发展红色旅游要引进市场机制。目前,我州旅游业发展仍然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机制不规范、市场运作不灵活,红色旅游内涵空乏、展览陈设方式单一、表现手段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保护与开发不配套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红色旅游”投融资市场的相对疲软。解决这些问题,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可谓是杯水车薪,但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引入市场机制的力量推进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联手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增强红色旅游的存活力。要在突出重点、塑造亮点的基础上把发展红色旅游与其它旅游资源结合,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统筹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景点布局和精品线路,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总之,《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为充分发挥我州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甘孜指明了方向;《甘孜州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描绘了全州红色旅游发展的宏伟蓝图,也丰富了搞好民族地区宣传思想工作的内涵;可以说我们又一次迎来了推进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全州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抱着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把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民族地区稳定繁荣,加快全州旅游文化事业发展结合起来,认真挖掘、研究和整合丰富多彩的红色资源,把我州红色旅游发展推向更新更美的境界!



发表于 2007-10-1 15: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0-2 20: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