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敏
解读跑马山,打造情歌城
从小生活在苍松翠柏的跑马山下,对《康定情歌》耳熟能详,却孤陋寡闻,没有想过为什么有这首飘洋过海的情歌?情在何处?
每天都在康定城中穿城而过,面对钢筋混凝土的景物早已经麻木得熟视无睹,忘记了身旁就是举世闻名的跑马山。在这狭小逼窄的空间里生活久了,难免鼠目寸光,自诩能吟风弄月却再也不能够触景生情。站在跑马山上感觉空虚,总是觉得少了什么?除了高架索道没有其它别的景色,《康定情歌》只是传唱却成为一个“空壳”,“拉姆则”和“登托拉”早已经不知所云,明明有个仙女寺,却叫做“吉祥禅院”。让本来还有一点文化气氛的人文景观都荡然无存了。而跑马山脚下的康定城也找寻不到锅庄的身影。
这不是历史的过错,也不是祖辈们的过错,是我们自己的错。对于这样一个康定城,我们自己都遗憾,外来游客怎会没有遗憾?
我想,过去打造的80年代版的“跑马山公园”,定位在认为跑马山和峨眉山一样是天下名山的基础之上,所以很大程度上是对峨眉山的翻版。峨眉山有众多景观,跑马山上也拼成“十景”。这种为景而建的思维模式在2000年代,已经落伍和短视。没有任何文化含量的“此处有一景”的仿古建筑是泛世界性的统一规划,是严重的人文景观缺失!它和独具个性特色、独具人文精神的康巴文化和情歌文化背道而驰!
《康定情歌》是锅庄文化的产物。没有绿树掩映下的四四方方的青石板院坝,一定不会产生《康定情歌》。站在文化高度上认识《康定情歌》,它的底蕴和载体就是康定锅庄。尽管康定锅庄完成了历史给予的商贸往来的藏汉交流的使命,茶马古道的消失成为一种必然,但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康定锅庄却保留了下来。想起年少时代,这样的锅庄图景并没有从我们眼前消失,时常可以看到来自关外的老乡,牵着骡马走进锅庄的青石板院坝,虽然锅庄全盛时期作为商家客栈的性质已经全然改变,但锅庄作为独具风情又本真质朴的一道人文风景却还继续存在。
《康定情歌》情在何处?其实就是这四四方方的青石板院坝和青砖灰瓦的老陕街,最容易生发爱情。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男人和女人,从遥远的异地来到康定;汉地和藏地的各色各地的商人千里来相会,在茶马古道的康定五色杂处。于是因缘巧合,生发了多少多姿多彩的爱情。只要数一数康定溜溜城有多少团结族,就知道曾经有多少男欢女爱。只要问问上了年岁的老年人,就会知道,一些血雨腥风的恩怨情仇故事早已埋没在了这故园山水间。《康定情歌》,因为这样的历史而厚重!
全世界的人都会唱《康定情歌》,拥有《康定情歌》,我们拥有的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
因此,我们当然应该提出的是一流的宣传策划和口号。
然而,我们的宣传策划却只是达到乡村一级的水平。
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除了一首情歌,失去了些什么,还拥有些什么?于是应当知道我们该怎样做?
比如,想不起锅庄的历史,我们就应该更直观、更形象地再现锅庄历史。不仅以电视剧、绘画、音乐、小说等方式来不断复述历史。还应当恢复一些有文化内涵的旧地名的方式再现历史,渐渐营造和谐自然的历史氛围。以文学的方式解说情歌文化,我们应当有一个深入表达锅庄爱情的、感人的、模式化品牌化的故事。
我们可以重新建造和过去的锅庄院坝相仿佛的锅庄实体。
曾经去到云南丽江的纳西古城,体会到了纳西古城的独特文化气氛和意景。每当夜色降临,纳西古城张灯结彩,酒吧林立,形成一种现代和古代相结合的超现实图景。尽管这样的图景是造物的神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处处显露人工雕琢的痕迹。纳西古城的大部分都是过去留下来的旧房子,这当中也有一些新造的仿古建筑,它们矗立在一起共同营造了人流如织的场景。同时还想到,著名作家张贤亮在他打成右派的劳改农场镇北堡“营造荒凉”,建立西部影视城。他的荒凉是“营造”的,但由于的确有和谐自然的西部风情,大家不再计较西部风情是主观想象“营造”得来的。
因此,我们创建锅庄,不是为了泥古,而是要在艺术上有所创造。
如果在我们将要建设的康定新城多有这样的“锅庄”,我们的手工艺品也就同时找到自己的销售口岸。“河坡藏刀”等手工艺品牌和家族式的独具特色的手工作坊就可以全景展示。锅庄和弦子,歌手和舞者也找到了演出场地。这样就会更吸引游客,满足很多人的就业,如果这种有名有姓的锅庄上了规模和档次,就会和木格措、塔公草原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再加上跑马山的合理规划和建设,就有了招引外来游客的极好基础。
我们拥有的是《康定情歌》这个大品牌,但我们缺少支撑《康定情歌》这个大品牌的子品牌。过去的锅庄都有自己的招牌,比如大的锅庄瓦斯碉托玛、瓦斯碉约玛等。这些品牌不仅可以活学活用,有些品牌还可以重新创造,使之更适合现代人品味。有了这些子品牌的不断充实与宣传,我们的《康定情歌》这个大品牌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我们还缺少独具人文精神的整体性策划。虽然有一些亮点策划,比如寻找《康定情歌》的词曲作者等好策划,却没有形成整体效应。
我们曾请来一些著名的策划人为情歌文化把脉。但他们对情歌文化只是套用欧洲和全球一体化模式,“狂欢夜”只是轰动一夜,并没有提供整体而又全面,适合我州州情的总体策划方案。
我们本州有很多熟知州情的、热爱康巴、有文化品位和人文精神的文化精英。我们应该尽量发挥本土人才的优势。政府采取行政手段,组建自己的策划队伍,不让文艺人才的发展和领导的目标方针脱节。
改变过去那种零散的,不集思广益的、业余、免费、片面的策划。
对好的策划,要择优录用,并以资鼓励。
只有这样,才是情歌文化的真正方向。
康定情歌定位
在我州,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特色文化有格萨尔文化、康定情歌文化、茶马古道文化。我州是格萨尔故里,康定情歌发源地、香格里拉核心区。茶马古道的主干道在我州南、北两路伸延。我州的旅游资源是如此丰厚!只待有志者将它们善加利用。
从文化的厚重和内蕴上看,格萨尔文化、康定情歌文化、茶马古道文化这三个文化齐头并进,不相上下。从地缘分析,“情歌文化”最靠近汉地,到成都只要半天来回,应当成为招引外来游客的“桥头堡”。可是,游客只是把康定当作自己来康巴旅游的驿站,并不在康定多作停留,不来领略浪漫多情的“情歌文化”,甘心情愿把自己当成一个匆匆过客,这不能算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只有康定能够吸引住了大量游客,茶马古道沿线的各个地方,格萨尔故里德格才会涌入大量游客。如果缺少这样的整体思维,就只好各自为政,让游客三五成群,形不成规模效应。
树立“情歌”品牌,还有很多可以探讨的课题,由于笔者想法还不成熟,只能在这里戛然而止。
但是,树立情歌品牌,营造理想家园刻不容缓。
为了今天和明天。让我们只争朝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