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泪别丹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0 10: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了,看了,却无语了.
走了,别了,却忘不了.
发表于 2006-4-20 12: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茫茫泪海中——尝试——灌水

茫茫泪海中——尝试——灌水

——石灵山于丙戌谷雨

都——是——水

灌水——不同于泪水
灌水灌多了——能稀释泪水——能溶解泪水
灌水灌少了——将被泪水同化——被泪水包围

大伙竞相倾泪时——流泪——情理而自然
泪——作为唯一主题时——灌水——不易且风险
石灵山——能量极其有限
茫茫泪海中——不怕拍砖
尝试着——灌……

2006-04-08 21:26:18 有帖曰: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
如果弄成黑白的,会不会像水墨画”

我来试试——弄成黑白的——看会不会像水墨画

此主题相关图片-1


此主题相关图片-2


此主题相关图片-3


此主题相关图片-4


此主题相关图片-5


此主题相关图片-6


此主题相关图片-7


此主题相关图片-8


此主题相关图片-9


此主题相关图片-10

发表于 2006-4-20 15: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声叹息啊
发表于 2006-4-20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丹巴:那残存的藏房

文/阿赛

初行丹巴
2004年,因为公事,要从小金到金川,所以,取道经丹巴而行。
大概是11份吧,天气也并不冷。走到丹巴的地界,虽说也到梭坡对面的公路上遥遥地看了看古碉,也觉得沿途河对岸依山而筑的藏寨别于阿坝地界的藏寨风格,可记忆最深的却是那些大如东风货车样的巨石,愤愤然踞慢于道旁,像仍有无尽的怒火贮于怀!就是这些巨石,趁了漆黑的夜,借了风雨雷电的威,裹了电光石火的衣,狂虐如目空一切的火龙,奔泻而下。一路之上,斩断了阻它的树木,踢平了高傲的藏寨,也把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人之血肉之躯碾为齑粉!一夜之间,毁掉了一个美丽的村寨,并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也包括那些带了梦的遥想到丹巴旅游的外地游客的生命!这些威风凛凛的巨石是不会告诉我们,当时无助而绝望的人们,面对刹那就得撒手的尘世,有几多的眷恋、不舍、遗憾和彻底的无奈啊!惟有沟口那一幢也被巨石削去大半身躯的藏房,坦裸着自己鲜亮的创伤,似乎想对过往的人们诉说些什么!我暗忖:这残存的藏房,在它那沉默的倾诉里,应该还有大量发人深省的警示才对!可在这个急功近利、浮躁的时代,我们还有几人能认真地静静聆听这些警示?我们还有几人能在静静的聆听之余尚能认真思索?留下吧!这可怜而孤单的残破之房,永远地伫立沟口。有一天,终会有人来到你的身边,在你们寂寂无闻的沟通中,成为你的知音!
初行丹巴,没有走马观花似的轻松,残存的藏房却楔进脑海,挥之不去!

重游丹巴
这次的重游丹巴,不光是因为同行的朋友――包括一位我过去工作地的老领导在内,个个都是乐天派,一路行来,当然会收获不少的快乐,还因为春天的丹巴别样的妩媚必将令人春意盎然、心畅神飞、自在怡然!
到了丹巴县城,经由老领导同学的安排,我们住了下来。晚餐自然也是老领导的同学作陪相伴。酒足饭毕,婉谢了老领导同学的茶房品茗之邀,我们决定去拜访另一个人。
来丹巴的途中,班二娃就不止一次提到过此人,在我的印象中仿佛也记得有谁曾给我提过此人。而且就在前不久,一位远在浙江的网友在和我的聊天中,又提到了此人,只不过变成了有妻相伴的夫妇俩了。就是在刚才饭桌上,当地人提起他来,也是赞之为“丹巴功臣”。
此人在丹巴的城郊三公里处,一个被废弃的工厂原址上建了一座丹巴大酒店。说大,因为在丹巴显得有些拥塞的小县城里,要有他那样奢侈的地盘,确实也算大了。进得门去,树木森森,经由一个很大的院落,车子停在了此人的工作室门前。还未下车,早有杂乱的狗吠声迎接客人。随着犬声,一个高瘦的身影来到院中。握手、问好、迎进门去。足有一间教室大小的房间里,迎面是大大的两副书架,将整个墙壁遮盖,两个书架的两侧都是用整个树干的一半来支撑,显得夸张且浪费,没有上漆,倒已清清爽爽;靠门对放着两张类似沙发的座椅,却是用了碗口大的圆木,用抓钉钉成,上了层清漆,上面铺着动物的毛皮;两张座椅间,是个大大的铁皮炉子,燃着柴火,使整个屋子暖热有余;对门书架前,便就是主人的工作台面了,至少十公分厚的桌面显得敦实且宽大,上面散乱地放着书、笔记本电脑、打印机以及乱七八糟的其他什物;在桌子右旁临窗的地方,一张电脑桌上还放着一台台式电脑,电脑的屏保程序,正以幻灯的方式,播放着丹巴的春夏秋冬、高山河谷、藏寨稼穑、老妪村夫、俊男美女、稚童嫩孩,间或也有几张主人和他们的朋友在青山溪河旁的留影!
我捡了张空凳坐下,接过主人递来的清茶,接过主人敬上的香烟,边喝边抽,边静静地欣赏着主人电脑上的张张景致。
说实话,对图片的优劣,或许只有同行的班二娃和老封他们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对其品头论足。在我看来,图片的优劣已然并不重要了,因为我仿佛看到照片的主人背负沉重而精贵的摄影器材跋山涉水、穿林越涧的身影,也仿佛体味到他们为了一线阳光的夺目而守夜待明之辛劳,更是叹喟,这所有的艰辛和守望,贯穿他们四年生活的始终!
正这样想着,忽听得男主人在火炉旁侃侃而谈道:我爱上丹巴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触发!有次,我们在某高山拍摄完后,到一藏家喝了碗茶,歇了歇脚,便往山下走去。下到半山忽听到背后有人叫我们,扭过头一看,原来是刚才喝茶那家主人大约七八岁的女儿,红扑扑的脸上淌流着汗水,手里拿着我们临行时忘掉的一顶棒球帽。我接过了帽子,没能说出任何一句话,连句谢谢都没有。女孩转身走了,那一刹那我蓦然醒悟:这不就是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吗?于是,打造中国最美丽的乡村这样的旅游理念出现在我此后的策划文案中!可我不知道打造出来的中国最美丽的乡村还是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吗?旅游将不可逆转地要改变当地人的生活常态,今后还会有一个小女孩为了一顶别人遗忘的棒球帽而追出数公里远的山路吗?说到末的一句,他显得很激动,眼眶都已红润,声音都已哽咽!这才这发现,他那小平头似的短发,已经飘染了许多和他年龄并不相称的白色。
我把视线停留在火炉后面,窗台上那块一面被削平的直径约4公分的连皮圆木上,削平的一面嵌着几块小木片,每片木片上是个阿拉伯数字。连起来却是公元的年月日:2006年3月22日。
初初觉得室内稍嫌零乱的感觉,显然错误。原来小屋的主人其实那样细腻、敏感!
我又走到了书架前,一眼看到了主人自己用电脑打印再装订成册的薄薄小书,立放在书列前,十分醒目。题目大概是《在丹巴发呆的日子》,作者应该是一直忙着斟茶倒水、抹桌叠碗的女主人,叫殷洁。而封面上则是她身着冲锋衣裤大概是在丹巴的留影。我没好意思取来翻阅,却是取过另一本由出版社出版的题为《绝色丹巴初体验》的书来,进屋后第一次开口对男主人请求道:能送我这本书吗?没办法,我虽不是书虫,却有见书就想占有的冲动,所以一张嘴就是索要。好在主人并没驳我的面子,取过四本书来,由殷洁执笔签名,再给男主人的签名留处空白。最后,当男主人挥洒自如地写上周小林三个字时,我才恍然记起,几年前,我那教我开车的师傅就曾经津津乐道地谈起过他,语气间有无比的敬意。
这种不期而遇,真让人有如饮甘醇的快意!
辞别夫妇二人,在回宾馆的路上,大家谈论的话题,自然不离他俩。从大家的交谈中,我才知道,夫妇俩都是辞了工作来到丹巴的。特别是女主人殷洁,更是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来到了丹巴这样的小地方。现在他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夫妇俩在自己开办的“友多”网站上发了篇《泪别丹巴》的文章。
我没有追问迫使他们“泪别丹巴”的具体原因,因为那原因一定枯燥而堂皇、且不会有一丝新的创意。那原因只会让自己的心沉沉甸甸、增添无比的感伤在心田;我也没有追问,或者电话询问夫妇俩是否真的决定离开丹巴?如果真要离开,行程可就在当下?我只想远远地、静静地欣赏他们夫妇。不管他们来到丹巴并留在丹巴的初衷是为金钱、为信仰,抑或皆而有之,也不管事情最后的走向如何,也不论他们最后的归宿在哪儿,更不论他们最终是所谓的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我只在想,他们沉寂或者躁动了丹巴也罢,他们发呆或思考在丹巴也罢,他们在丹巴四年生活中担风袖月、花前柳下的恬淡,必将成为他们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现在丹巴大酒店的电已停掉,亏了成都的朋友友情赞助的柴油发电机,才得以维持日常的生活用电和网站的正常运行。其实夫妇俩在那段“发呆”的日子里,为自己掘出的一口井,今天看来,真是具有先见之明啊,既尝到了清澈的丹巴甜水,也少了今日的断水之虞!要不,他们今天是狼狈地到大渡河中取水自用呢?还是……
一丝抑屈随入梦中。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吃过早饭,便驱车去了甲居藏寨。这是一个已具雏形的景点,在一醒目的地方竖有一牌,牌上有醒目的大字:中国最美丽的乡村!这样简单的几个字,我们也许能从字面上挖掘出这样那样所谓的内涵、理念之类的东西,但我却在想这八个字的后面,应该有周小林夫妇多少的汗水、血水、泪水在里面。汗水、血水,这是他们的付出,不管出于什么动机,他们都应该无悔,他们理应为之自豪,他们没有理由冒出半句的怨言!而泪水――辛酸、委屈、愁苦、凄然的泪水,也必然得如影随形吗?在每一个开拓者创业的艰难之旅中!
回程中,车内也不再有昨天的妙语阵阵了,也许大家都累了,也许大家都有点心事什么的。当我再次看到沟口那残损的藏房时,很想叫停中速行驶的小车,下去把它装进我的相机。但我终是没有张口,任由它在我的视线中渐渐地消失!我不是这藏房寂寂无闻的知己,我知道!所以,我不想把它装进我的相机!但谁是?是已经出现,它看在眼里,却不能告诉我们?还是尚未出现,它仍在期待?
我不知道,下次再到丹巴,我将缘何而来、何时能来?也不知道,我再见的丹巴可还有“中国最美丽的乡村”这八个大字,我更不知道,再到丹巴我又将邂逅、拜访、结识怎样的人?
我还能再次看到那残损的藏房吗?
河的对岸,春色无边!大遍大遍的杨柳依依,如烟、如梦!


2006年3月30日下午初稿于阿坝州文化宫四楼会议室的会议中
2006年4月14日上午二稿于七楼寒舍书房

发表于 2006-4-21 10: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会把回忆当成习惯,因为思念。
发表于 2006-4-21 10: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上来更觉得冷冷的。
发表于 2006-4-21 15: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一直安慰自己说:幸亏我去年十月去了,所以似乎遗憾应该能少一些?
可是,还是伤心的难以言说......

走吧走吧,天下大着呢,
不管走到何处都能静看花开草长。
小林殷洁好运!
发表于 2006-4-21 22: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早醒来,看见这标题吓一大跳,为啥要离开啊,丹巴没有呆驴巢就不象啦,有的地方能让人感动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了情感因素,想到丹巴就想到你们,我今天好难受,要去出差早早起来先看友多,就象我失去了老友,好心痛好心痛,以后呢,我们怎么见面啊,我还想再去丹巴,没有你们我不敢去了,我想哭.我现在就在流泪,你有博客吗,那我以后怎么找你们啊,回个信好吗,友多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网页,你们是我见过的最有才华最可爱的,最理想的神仙眷属,平时我只看贴少回,现在我想以后再找你们怎么找呢,我急死了,2年了习惯友多,我该怎么办啊????????????????
发表于 2006-4-21 23: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上友多网总有一些开心的回忆,心里总是开心无限,现在总找着北
发表于 2006-4-22 14: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没有永远的好
总以为友多和丹巴是永恒的
丹大是我们旅人的人生驿站,
现在一切都消失
没有友多
丹巴褪色了
我不会再去啦
让一切存在梦里吧,

我只想知道友多的将来
你们会在干嘛呢,
请留下你们的未来
不要让热爱友多的朋友失落哦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0-3 13: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