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968|回复: 60

记录大横断山域的老照片(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4 00: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庄学本 编辑:周小林

编辑前言: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早期的摄影家孙明经、庄学本等先后走进大横断山域,记录下了那时这个区域真实的人文自然的影像,为我们现在研究这个区域的社会历史文化和自然的变迁,提供了异常珍贵的资料。
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时时激励着我们去记录和探寻那里更多的美丽和神奇......
现在,把他们拍摄的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编辑后,发到友多网上,希望透过这些照片,能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去领略六、七十年前大横断山域里的精彩......


摄影家庄学本简介:
此主题相关图片


庄学本,1909年出生于上海市郊浦东,父亲务农兼教私塾。
1930年21岁为寻求真知,参加由五个知识青年组成的“全国步行团”,他们的口号是:“凭我两条腿,行遍全国路,百闻不如一见,前进!前进!前进!”。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三省,奴役我同胞,他在当时“失掉东北而开发西北”的思想标向影响下,怀着“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决心投身西部考察事业,立志把祖国腹地(当时称边地)各民族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国人,以期开发西部。
1934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去世,国民党政府组织致祭专使行署。他带上当职员积蓄的旅费二、三百元,拟以“良友”画报、“中华”画报、上海“申报”特约记者的身份,随专使行署进藏考察,到成都后运专使不允而使入藏计划落空。于是选一个在历史上、地理上有意义的,被诬为“吃人野番”居住的果洛草原去考察,这在当地的地图上还是一块没有勘测过的“白地”。为了旅行的需要请南京的朋友在蒙藏委员会办了一张去果洛的旅行护照,证件上用了“开发西北协会调查西北专员”的名义。经理县、马尔康北上,在阿坝偶然得到一次调停当地与甘肃地方军阀战争的机会,于是应墨桑土司之请与小土司拜为兄弟。继续北上进入川青两省交界的果洛草原进行考察,返程经阿坝、过大草地、松潘、叠溪、茂县而归。拍摄的上千张照片和旅行记,由“中央日报”、“申报”、“良友”画报连载,在南京举办了个人摄影展,专著《羌戒考察记》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1935年至1937年被国民党政府护送班禅回藏专使行署聘为摄影师。受中央研究院委托进行少数民族体质测量,受中山文化教育馆委托收集少数民族文物标本。随专使行署由南京到西安,经兰州、西宁、果洛到玉树。此行拍摄了九世班禅在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举行的盛大法会,又利用旅途间歇考察了蒙、藏、土、撒拉等少数民族。旅行的见闻、以《西游记》、《青海旅行记》等为题连载于“良友”画报、上海“申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寇又进犯上海,心里只想回家参加抗战,先后三次告假到11月8日才得到专使批准。于是过通天河水桥南下,经石桥在甘孜闻班禅圆寂,归心如箭,经炉霍、道孚、泰宁于12月底到康定,此时上海已沦陷,有家归不得。
1938年1月到成都想投笔从戎,报考航空机械学校未被录取。正在彷徨之际,西康建省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即受聘任西康建省委员会参议,次年西康省政府成立改称顾问,从事民族考察。
1938年先到丹巴,考察大金川流域的嘉绒,越西田坝考察彝族。1939年初在冕宁、西昌,又扮作邮差的伙计,进入时称“彝族奴隶社会中心”的昭觉城。又经盐源进入极富神秘色彩的“喇嘛王国木里”。南行到素有“女儿国”之称的永宁泸沽湖。返程经九龙回康定时正是夏季。休息一个月后又携帐篷西行经理塘草原,到有“关外苏杭”之称的巴塘拍摄藏戏,又顺金沙江南行到得荣,再从白松折返,经义敦到巴塘,原计划沿金沙江北上德格考察,终因突发“甘孜事变”受阻。于是在巴塘过冬,春节看喇嘛寺跳神舞、晒大佛、送瘟神。
1940年冒着春雪回康定。这一时期考察了西康的藏、彝、普米、苗、傈傈、纳西等民族。所著《西康彝族调查报告》、良友画报《新西康专号》、《康藏猎奇记》等分别由西康省政府、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等出版、发表。
1941年在重庆、成都、雅安三城市举办《西康影展》,以真实的形象介绍了西康的山川、地理、民族、物产,揭示了被人称为“神秘的 西康”,吸引观众十万余人次,其中有的时国民党高官如孙科、于右任、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等,有的是社会进步人士如郭沫若、黄培炎、许寿堂等,有的在意见簿上写了题词。
1942年藏族资本家组建的康藏贸易公司开通了印度往西藏的驮运业务,为实现去西藏考察的宿愿,应邀参加公司常驻印度加尔各答,采购西药、布皮等货物经西藏内运。但终因印度政府不肯签发护照,而不能实现去西藏的愿望。在印期间访问了新德里、孟买、大吉岭、噶伦堡等地,拍摄有一千多张照片,摄影集《西竺剪影》1945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出版。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回阔别十年的上海,整理《十年西行记》等图文作品。1948年在南京、上海、杭州举办《积石山区影展》。《康藏民间故事》由上海时代书局出版。
1949年11月到北京参加新中国的民族工作,先后受毛泽东、朱德接见,二次参加中央民族访问团出访,历任国家民委参事,民族出版社画刊编辑室副主任、民族画报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摄影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
1950年至1952年随中央访问团到了四川、西康、云南、贵州和内蒙古、东北等民族地区。
1952年参加广西桂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访问了金秀大瑶山、融水大苗山。1953年去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1954年去内蒙古西部和东部采访了蒙古、满、达翰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
1958年重访了四川羌族地区。
1962年参加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十周年,旧地重游,变化万千。解放后所采访的作品发表在《民族画报》和各种有关画集、报刊杂志上。
1965年以所谓的历史问题被“开除工职”。
1975年“平反”时已中风偏瘫。
1979年抱病参加第四届全国文代会。
1980年《庄学本少数民族摄影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4年因病上海浦东家中去世。
一生历尽千辛万苦拍摄的上万幅西部少数民族的影视作品,人文资料“十年浩劫”中已损失过半,仅存部分现保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化宫,民族画报社,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等处,期盼能不改作者初衷继续为国家服务。
2002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摄影》第三期,用八篇文章,45个页面,78幅图片以《庄学本---一位被淡忘的摄影大师》为题编发了专题。同年《华夏文人地理》发表了《十年西行记》的部分章节。
2004年在康定举行的第四届康巴艺术节上,为庄学本、孙明经两位上世纪30年代的老摄影家举办了《康定老照片展览》。2005年用400幅照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上世纪30年代川甘青康滇人文风貌的《尘封的历史瞬间》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同年《羌戎考察记》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中国摄影家丛书—庄学本》将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楼主| 发表于 2006-9-4 01: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学本孙明经自拍合影

此主题相关图片


1939年11月摄影家庄学本与孙明经在西康考察中不期而遇
 楼主| 发表于 2006-9-4 01: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龙寺飞瀑

此主题相关图片


1934年摄于四川松潘
松潘县东北有黄龙寺,当时汉族足迹罕至,而在西部各民族中极著名。背依海拔5588多米的岷山主峰雪宝顶,山中积雪如印,松林苍翠,飞瀑雄壮,古洞幽奇。山顶上清泉带着钙质飞泻下来犹如一条黄龙飞腾而下,镶嵌着3400多个大小彩池五彩交辉。每年6月当地有黄龙会之举,各族毕集,帐幕云连,会时登山揽胜,围坐饮酒,高歌酣舞,密林幽会,真是人间天堂。
 楼主| 发表于 2006-9-4 01: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茹毛饮血

此主题相关图片


1934年摄于青海果洛
牧场藏民喜食生牛肉,袒胸裸臂,右手执刀,左手执肉,随切随吃,视血水淋漓为津津有味,有初民茹毛饮血之风。
 楼主| 发表于 2006-9-4 01: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涉水而渡

此主题相关图片


1934年摄于四川阿坝至松潘途中
当时草原上没有道路,遇水过河,没有桥梁,如遇较浅的河流,人马都涉水而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9-4 01: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潘藏族妇女

此主题相关图片


1934年四川松潘
阿坝松潘藏族,讲“安多”话。妇女用琥珀球、珊瑚珠盘在头上,耳戴珊瑚银环,有时胸前佩戴金、银经盒。
 楼主| 发表于 2006-9-4 02: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杂谷脑守备杨继祖合影

此主题相关图片


1934年在四川与杂谷脑守备杨继祖合影
 楼主| 发表于 2006-9-4 02: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四川巴塘与当地文化人士交流

此主题相关图片


1939年在四川巴塘与当地文化人士交流,中坐者为庄学本。
 楼主| 发表于 2006-9-4 02: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50年在西南民族地区采访

此主题相关图片


1950年庄学本重返西南民族地区采访
发表于 2006-9-4 22: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友多网建立了一个《大横断山域资料数据库》,在国内外广泛搜集和整理有关大横断山域的各种资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0-3 11: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