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97|回复: 1

甘孜州打文化牌寻找产业突破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2 00: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邓安华

此主题相关图片


——就如何做大做强甘孜州文化产业访王怀林

  甘孜州在刚结束的2006中国西部(四川·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收获怎样?如何做大做强我州文化产业?文博会后,笔者专题采访了甘孜州代表团团长,州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怀林。
  “我州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借助这一重要平台,以‘资源展示、项目推介、产品交易、产业发展’为宗旨,以‘资源·创意·合作’为主题,全方位、大规模地展示了我州优秀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建设成果,扩大了我州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充分展示了我州的多元文化和神奇魅力,大力推介和宣传了我州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产业,加强了与兄弟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我州文化产业的升级发展。”12月2日,王怀林在我州展厅对记者说,文博会开幕以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许多领导纷纷来到我州展厅参观,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领导们认为,我州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把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产业作为一大支柱产业来打造,本着“山水为形、文化为魂”的理念,着力培育民族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思路是完全符合我州实际的。他说,几天来我州紧紧围绕几大品牌,展出了特色和风格,我州展厅既有宣传,又有内容;既保证了数量,又保证了质量;既实在,又丰富。这4天时间,共有5万余人次参观了我州展厅并购买了大量民族文化产品和土特产,康巴文化魅力十足,康巴歌舞令观众兴趣盎然。由于成果突出,我州获得了最佳创意设计奖和优秀组织奖。
  据了解,西部文博会广泛邀请了国内外文化产业集团、投资商、采购商、经销商等参与,这次文博会签约总额达到221.869亿元。王怀林说,我们利用这个机会也进行了招商引资,与成都战旗演艺、成都博瑞等公司进行了座谈并达成了意向性合作协议,学习了兄弟地区的先进作法和经验,为下一步甘孜州文化产业品牌的推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谈到如何做大做强甘孜州文化产业的问题时,王怀林说,一要进一步发掘和提升康巴文化品牌,让康巴文化形象化,把资源变成资本。以丰富的康巴文化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品为载体、项目为支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转换机制为保障、培养人才为基础、改善环境为条件,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优势产业结构为关键、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为核心、打造名牌文化产品为突破,把民族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二要思考如何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使其与内地和游客更实际更紧密地结合,使产品进一步适合市场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走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新的机制,搭建更高的平台,利用更高、更广的媒体(中央和省级媒体)加大宣传和推介,结合我州实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找准突破口,做大做强我州民族文化产业。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00: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甘孜州州委常委办公会听取文化产业工作汇报

2006年12月7日上午 ,甘孜州委书记、州长尧斯丹主持召开州委常委办公会议,听取全州文化产业工作汇报,并研究部署了下一步的文化产业工作。
  甘孜州委常委毛云辉、阿基彭措、王亚光、姜文康、刘昌泽、周道平、王怀林出席会议。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明玺,州政府副州长何涛、易凡、降初、胡斌,州政协副主席张家文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议认为,我州有着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特色浓郁、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切实变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州委、州政府从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民族文化产业确定为我州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全州上下的努力,我州文化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文化产业总量提升,支柱产业雏形初显,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但是,文化业发展还存在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开发无序、质量不高等问题,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提升有待加强,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待拓展。
  会议强调,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战略的高度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这给底蕴深厚、绚丽多彩的我州民族文化产业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奋力建设和谐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壮大。
  会议强调,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同时要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加快培育民族文化产业,培育市场主体是关键。同时要在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特色精品,加大文化人才培育等方面下功夫。 要通过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培育民营文化企业,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促进全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0-1 18: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