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02|回复: 0

旅游突围:最大的制约来自观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5 12: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张雁群 编辑:周小林

此主题相关图片

(贡山境内的怒江大峡谷)

贡山县位于峡谷北端,西与缅甸接壤,北与西藏相连,东与香格里拉毗邻,是怒江大峡谷地质地貌最典型、物种资源最荟萃、自然景观最壮丽的主要地段,也是“三江并流”景观的核心地域,被誉为“三江明珠”。
贡山70%的面积属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30%属于景区保护区和协调区。包括丙中洛、怒江第一关——石门关、高黎贡山等著名自然景观在内,贡山首批规划认定的景区有5片49个景点,其中特级景点3个、一级景点8个、二级景点18个、三级景点20个。高山峡谷、飞瀑流泉、古木奇树,是全球少有的一块集科考、探险、观光一体的人类文明处女地。
贡山是中国唯一的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独龙族、怒族、藏族、傈僳族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32954人,占总人口的96%。民族同胞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由于社会发展进程的特殊性,各民族都保留着古朴的民族风俗、文化和社会历史痕迹。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刀耕火种、采集狩猎等原始道德行为和生产方式仍有保留,被人们称为研究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独龙江发源于西藏伯舒拉岑雪山,上游叫种罗洛河,在与麻比洛河汇合以后,就叫独龙江了。这条江在我国境内总长 250多公里,从迪布里流入贡山县境内,茂顶以下转向西流,过马库流人缅甸境内,汇入恩梅开江。在云南省内流程80余公里、流域1947平方公里。沿岸是著名的横断山脉,西岸是海拔四千多米的担当力卡山,东岸是海拔五千多米的高黎贡山,两山纵横南北,绵延起伏。这一带地形多样,从山脚至山巅的气候、温度悬殊很大。独龙江水势汹涌湍急、落差很大,即使浅水时期,流速也在每秒三米左右,涨水期则达五六米以上,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两岸深山密林中,还有罕见的珍禽异兽以及名贵的山货药材,地下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有待人们开发利用,是云南省未开发的处女地,被外人称为神秘的峡谷。


此主题相关图片

(贡山是中国唯一的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针对贡山的旅游开发,记者对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祝玉华进行了采访。

“最大的制约来自观念”
记者:据我所知,贡山县的旅游起步很晚,1996年,贡山县旅游局才正式成立。这10年间,贡山的旅游业从当初的几乎是一片空白到了今天的探索起步阶段。在这10年间,你们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或者说是最让你们感到头疼的事?

祝玉华:在这10年间,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两方面的教训必须认真吸取:一是盲目模仿外地的旅游产品和建设模式,对自身特点把握不够、挖掘不深,景区建设“人工化”、“外来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协调性、组合性不强,影响了景区的自然性和美感度。二是缺乏总体、长远、科学的规划,一些建设布局与旅游产品发展方向相悖,造成重复建设和降低了景点的可塑空间。
这10年间制约贡山县旅游业发展的因素,首先是思想观念落后,全社会经营旅游理念还未完全形成,传统封闭、保守思想与开放的旅游经营理念之间,迫在眉睫的生产生活困扰与美化环境、塑造形象之间,还存在种种观念冲突。其次是经验缺乏,贡山旅游业才开始起步,尚未形成产业,我们缺乏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在管理、市场把握等重大问题上面临着严峻挑战。第三是基础设施落后,目前贡山仍然是处于交通死角,公路等级低,通达能力弱,服务设施滞后,是使贡山旅游难以较大突破的直接原因,是贡山今后旅游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第四个原因就是经济支撑脆弱,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仅1146万元;人民人均收入仅为814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0%和全州平均水平的75%。由于经济基础脆弱,县穷民贫,投资不足,严重缺乏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经济支撑。
进入“十一五”,尽管我们面临重重困难,但逐步具备发展和壮大旅游产业的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旅游业将是贡山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是贡山各族人民发展所依、希望所在,具有广阔大发展空间。

  “贡山是滇西北旅游圈的‘黄金走廊’
记者:尽管贡山有着“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核心景观,但知名度远远赶不上临近的丽江、大理、迪庆、西藏等地区。现在,贡山旅游的“十一五”规划很好地勾勒出了贡山的美好前景,能不能具体谈一谈贡山融入大香格里拉旅游圈、滇西北旅游圈的具体规划思路,贡山怎样去和这些较成熟的旅游地分一杯羹?

祝玉华:贡山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十大景区之一,是国家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连接滇西北、西北和藏东南三大旅游特点地区的关键区域,又是滇西北旅游圈的“黄金走廊”和“怒江大峡谷”旅游区的龙头。贡山旅游业的崛起,无疑是我省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大省的新亮点,必将对周边地区起到辐射、联动和互补作用,是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延伸、补充、扩展和提升,在滇西北旅游开发构架中是不可缺少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在开发过程中要坚持保护第一”
记者:贡山的旅游发展令人期待,但同时,开发与保护如何协调也成了各界人士的关注点。比如修建独龙江公路的硬化工程就遭到一些人士的反对,他们认为当大量的游客涌入时,脆弱的生态、人文体系都将承受不住。比如独龙江乡新修建的几栋水泥钢筋大楼,很多人认为和当地的人文气氛不协调,会极大地影响独龙江的进一步的人文环境和旅游开发。对此,你们怎么看?

祝玉华:独龙江景区以神秘为特色,以自然奇观、青山秀水、原始森林、独龙文化(包括温面、节庆、习俗、饮食)、原始耕作方式为主要元素,以高端生态文化旅游为主要开发方向,挖掘卖点,打造精品,开辟线路。“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完成独龙江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适度开放自助性特种旅游。
当然,在开发过程中,坚持保护第一,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把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作为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的首要任务,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发展旅游业的生命,又把流通量控制在环境所承载的范围内,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另一方面,充分展示世界遗产也是我们必尽的义务,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坚持早开发、早保护、早受益,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更好地保护,形成保护与开发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双赢。

记者:对于贡山的美丽和神秘,开发好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稍有不慎则极有可能把这份美丽和神秘破坏殆尽,这在国内就有许多前例。有没有考虑让相关部门去国内外成功的景区取经,或者让专业人士来建言?

祝玉华:首先我们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培训工作。对管理人员、窗口行业员工、“农家乐”经营者则分期分批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将派专职人员到外面成功的景区取经。其次,“十一五”期间,要下大力气解决好制度和机制问题。

“打破‘口袋底’,构建中缅滇藏交通要道”
记者:对于贡山的旅游,很多人认为交通是最大的一个问题,这不仅在贡山境内,还包括福贡、泸水路段,解决交通网络有怎样的具体措施?另外,规划中最后的“马帮驿道”在哪里?有什么特色?

祝玉华:打破“口袋底”,构建中缅滇藏交通要道。以建设旅游黄金线路为目标,以提高通畅能力为重点,实施“东进西出,南下北上”交通建设规划。按四级弹石路标准新建德贡(德钦—贡山)公路,作为滇西北旅游开发战略性环线;启动独龙江公路等级提高和路面硬化工程;改建丙察(丙中洛—西藏察隅县察瓦洛乡)公路贡山路段;扩建丹珠通道;积极推进六库至丙中洛二级公路建设项目。在景区内重点扩建丙中洛—秋那桶—贡当神山—东风的油路和野牛谷油路;维修“最后的马帮”驿道;新修50公里景区游路支线。到“十一五”末,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最后的“马帮驿道”就是贡山县城到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孔目的那条老路。

记者:贡山旅游规划预计投入资金有多少?

祝玉华:贡山县是国家级特困县,地方财政收入低。贡山旅游的开发仅仅靠我县财政是永远发展不起来的,因此,我们只能积极地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来填补自身的空白,依靠招商引资来发展项目。

“我们不需要没有必要的担心”
记者:除了自然景观,贡山旅游最大的吸引力还在人文景观上,包括丙中洛多种民族的和谐相处、独龙江独龙族的独特文化现象等。当大量的游客进入,带来其他的文化时,当地本民族的文化会不会受到冲击?有没有考虑过有机地保护即将消失的民俗文化? 对此,有人建议独龙江旅游要走高端市场,通过价格杠杆来限制游客的数量,你们怎么看待?

祝玉华:我们将抓住保护、继承、提升和展示几个关键环节,突出几个重点来保护本地的民族文化:一是把民族节庆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精品着力打造,把民族节日办成特色旅游节;二是开发旅游文化,用生动形象的民间传说赋予自然景观鲜活的灵魂,增强民族文化影响力,提神景观品味;三是大力鼓励、支持和帮助民间艺人、民间组织传承民族文化,积极扶持和正确引导商业性文艺社团从事民族文化产业。四是从城乡建筑风格、服饰、音乐、歌舞、公用设施外观特色等不同角度综合营造民族文化氛围。同时,在旅游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要求必须重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因此,外界带来的其它文化对当地民族的文化不会造成过多的影响,我们不需要没有必要的担心。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1-7 22: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