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95|回复: 8

方文培:中国最杰出的植物学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4 12: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color="red"><b>(是他们,让横断山域更美! 系列)</b></font><br>
<br>
编辑:周小林<br>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方文培:中国最杰出的植物学家<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1/14/150854.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
  <font color="#00ffff">他被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植物学家”;他实现了“中国人编写中国自己的植物志”的愿望;由于在植物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他被授予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荷兰皇家学会会员等荣誉,他便是方文培。</font><br>
<br>
  <font color="#ffff00"><b>忠县少年的志气</b><br>
</font>  上世纪20年代南京东南大学图书馆中,一位少年正在浩瀚的书海中查找资料,这次,他想找的是两本植物学专著,然而,当他费尽气力从书架上抽出《中国植物名录》和《华西植物志》两本满布灰尘的专著时,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中国植物名录》和《华西植物志》的作者都是外国人,少年不禁愕然:中国人的植物志怎么能由外国人来编?“中国人应当有自己的植物志!” <br>
  这位立下志气的少年便是方文培。<br>方文培,字植夫,1899年出生在长江上游一个小山城──忠县杨家街老寨,方父、方母是当地农民,质朴善良;祖父早年是一家造纸厂工人,粗通文墨,十分疼爱小孙子,一有空就教方文培读书写字。8岁那年,方家经济进一步恶化,一家人省吃俭用,东拼西凑把方文培送进了私塾。好在方文培并未辜负家人的期望,他是私塾里最用功的孩子,深得老师赞赏。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出国深造,方文培没让家人操过一点心。<br>
  杨家街老寨虽是一个古老的山寨,却风光迷人,森林密布,儿时的方文培和小伙伴在丛林中嬉戏,对大自然的一切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方文培而言,私塾里学到的是《大学》《中庸》,大自然如同一位启蒙老师领着他走进了自然王国的殿堂。 <br>
  几年后,方文培进入忠县中学读书,他时常感慨白天太短,晚上偷偷在被窝里点“百步灯”(一盏菜油灯点在一个封闭的铁筒里,常用于行路,能照百步,故得名)继续攻读,同学们下课、放假出去嬉戏,他也不肯放下手中的课本。五四运动的消息传至忠县,方文培出于义愤,将自己仅有的一件洋布长衫扔进了火堆,以示抵制日货的决心。 <br>
  1921年,方文培以优异的成绩从忠县中学毕业,旋即考入南京东南大学生物系,这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所设有生物系的大学,由我国第一代植物学家钱崇树、陈焕镛等著名教授执掌教鞭。方文培考入生物系的目的只有一个:科学救国。在名师指导下,他很快掌握了几百种植物的习性,学会了植物分类法;每天钻在图书馆里查找资料,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热情。<br>
<br>
  <b><font color="#ffff00">金佛山上寻“宝藏”</font></b> <br>
  1928年,方文培以优异的成绩从东南大学毕业,不久考上中国科学社会研究所的研究生。当他听说德国植物学家波克、罗斯通在家乡金佛山采集植物标本,撰写论文发表在德国报刊时,不禁跃跃欲试,决心到金佛山“寻宝”。生物所资助他找了两个助手,三人组成的考察队便踏上了征程。<br>
  金佛山属娄山山系,海拔2000余米,全山生长着茂密的阔叶林,尤其让方文培兴奋不已的是,金佛山的悬崖上,树林里,瀑布边,处处能看到盛开的杜鹃花。杜鹃花名列世界三大名花之首,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杜鹃花之家”,杜鹃花种类繁多,占世界的80%。上世纪三十年代,欧美传教士、植物学家纷至沓来,盗走数百种杜鹃花,并以此为亲本,不断培育新品种。方文培在深山密林中风餐露宿3个月,采得了大量植物标本,并发现了5种世界上从未发现的植物,其中就有3种杜鹃:金山杜鹃、弯尖杜鹃和川南杜鹃,方文培用世界统一的分类法给这5种新植物取了拉丁文学名,这是方文培为植物王国贡献的第一份惊喜。此外,他还采到了阔柄杜鹃和粗脉杜鹃花朵,大大补充了前人的记载。<br>
  方文培的脚步并未在金佛山停止,他沿着四川、贵州交界的崎岖小路,一面采集标本,一面向峨眉山进发。当方文培站在峨眉山脚下时,不禁大为感叹:峨眉山从海拔仅500米左右的浅丘、平原上突起,直上云霄,垂直高度达到了3000米,山脚遍布麻柳、楠木,山腰生长着槭树、天师栗等落叶林,山顶则是高大的冷杉林,由上而下,就是一座自然的植物园。最令方文培惊喜的是,峨眉山上,种类繁多的杜鹃从山下到山顶开遍了全山,从春天到秋天,交替开放着绚丽的花朵。方文培欣喜若狂,每天天不亮就采集标本,1个月下来共采集了1000多号、1万多份植物标本。然而,峨眉山的植物资源太丰富了,短时间根本不可能调查清楚,方文培只有遗憾地结束了这次考察。<br>
<br>
  <b><font color="#ffff00">欧洲遍寻杜鹃花</font></b> <br>
  1931年,恩师钱崇树、陈焕镛推荐方文培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植物系留学,方文培遂来到英国,他的导师,是世界著名植物学家、爱丁堡大学植物系主任史密斯教授,他跟史密斯学习杜鹃花和槭树的分类,当他看到杜鹃花标本室摆满了来自中国的杜鹃花模式标本,不禁睹物生情,感慨万千:“蜀国曾闻子规鸟,英伦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br>
  留学欧洲的3年,也是方文培遍寻杜鹃花的3年,他尽量节约开支,辗转德国、意大利、法国、奥地利,寻找移植这些国家中的中国植物、标本。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他看到了英国人在云南、西藏采集的植物标本;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他同样发现了规模宏大的中国植物标本。方文培发现,外国植物标本虽多,研究成果却存在一些谬误,他提出富有创见性的槭树科分类方法,并凭借一篇高质量的《中国槭树植物的分类》获得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 <br>
  方文培婉拒了异国导师、同学的挽留,回到中国,并再一次来到峨眉山,跋涉于四川的深山丛林之中,深入荒无人烟之地,披荆斩棘,餐风露宿。白天,他翻山越岭采集标本;夜晚,就在昏黄的灯光下,对白天采来的标本做鉴定、记录、分析。这项艰苦的工作,他一干就是四年。 <br>
  方文培发现,峨眉山植物至少在1000种以上,他从中选出200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编写了《峨眉植物图志》一书,这本200多万字、200多幅插图的巨著一出版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瞩目,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版第6卷中写道:“在三十年代强有力的林奈分类法及西方科学文化影响下,中国最杰出的植物学家方文培于1939年发表了槭树科专著,他不仅给了科学的拉丁学名、中文名称及特性,而且用英文著述。后来在他另一部著名的《峨眉植物图志》对这些相关的问题都包含在它的研讨之中。”英国皇家园艺学会也授予他一枚银质奖章,以示敬佩。 <br>
  方文培常年在山川中采集标本,来了狂风暴雨就住在山洞里,迷路就随便找点吃的对付,山川毒蛇猛兽众多,一不小心就有性命之虞。有一次,他在一个山坡上用望远镜观察一株乔木,竟被误指为探子,硬拉去关押了8天。然而,方文培采集标本的脚步从来没有停下过,他被誉为“当代全面翔实掌握四川植物资源的第一人”。<br>
<br>
  <font color="#ffff00"><b>没有架子的教授</b><br>
</font>  194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方文培应邀到美国讲学,这个中国人受到了美国科学界的热烈欢迎,场场座无虚席。但是,方文培并未陶醉在掌声中,他四处奔走,耗尽钱财,把几千种中国植物标本拍成照片,并又一次拒绝了异国朋友的邀请,来到四川大学执教。当时的川大百废待兴,困难重重,方文培在菜油灯下工作,日子十分清苦,却毫无怨言。<br>
  方文培一生采集植物标本11万多号,约50万份,发现植物新种100余个,其中40多种由他命名。这些标本的大部分,方文培都无偿捐给了四川大学,川大植物标本馆的标本储量居全国高校之首,是世界著名的标本馆之一,殊不知,这里凝结着方文培毕生的心血。为了保护杜鹃花物种,方文培多年来大声疾呼,在他和同仁的努力下,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杜鹃花专类园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原始杜鹃花保存中心。 <br>
  多年坚持不懈的研究使得方文培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学者,他长期担任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四川省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中国植物志编委、四川植物志主编等职务,编写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植物志》第46、52卷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2月,《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并被评为当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昔日忠县少年“中国人应当有自己的植物志”的梦想最终成为了现实。 <br>
  在学生眼中,方文培是一位好老师。自1937年加入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后,学会会刊《爱丁堡植物学记录》每期都会寄给他,一收到刊物,方文培就拿出来给生物系师生共享。他是大教授,却一点架子也没有,系里外文书刊的订购、复制、打印,只要为了学生,他都乐意去做。学生许光瓒有一次采到一支野生花卉,迎面见到方文培,便上前去请教,方文培笑着说:“治学而好问,这是好的。如果自己首先认真观察思考,不是更好么?”还有一次,方文培带着胡琳贞等几个学生到川西采标本,在横跨一个山沟时,山洪突然暴发,洪水迅速淹到他们腰部,方文培镇静地叫大家一起手拉手,攀上高坡,避免了灭顶之灾。<br>
  晚年的方文培住在川大一间小阁楼中,阁楼终日烟雾缭绕,四处散落的全是植物标本。儿子方明渊回忆说:“我们在外面就听见噼噼啪啪的打字机声音,他一生那么多文章著作,都是这么出来的。”除任川大教授,方文培还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每月有为数不菲的兼职费。钱汇来了,他却从不去取。中科院来人,和方明渊说起此事,方明渊说自己帮父亲取工资,父亲根本就没提过还有这么一份。<br>
  1983年的一天,方文培觉得肺部不适,自己走路去了医院,没想到第二天就在医院里辞世了。美国著名植物学家彼得·雷文博士发来唁电:“获悉方文培教授去世,我极为震惊。多么杰出的人才、非凡的贡献!我敢保证国际植物学界将永远不会忘记他。”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也给了方文培极高的评价:他是“中国最杰出的植物学家”,他的研究“开拓了中国植物研究的新道路”。<br>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03: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杜鹃王国中的方文培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16: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辟中国植物研究新道路” —— “中国最杰出的植物学家”方文培与四川大学

编辑:周小林

        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的植物标本储量居全国高校之首,也是世界著名的标本馆之一,它是由方文培教授历经四十余载创建而成的。这位被英国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植物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版第6卷第20页)主编的《峨眉植物图志》“开辟了中国植物研究的新道路”(李约瑟语),被授予英国皇家园艺学会银质奖章。方文培(1899.12~1983.11),四川大学一级教授,中外著名植物学家,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荷兰皇家学会会员。曾任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四川省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中国植物志编委、四川植物志主编等职。1932年以来,共出版植物学专著1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是世界公认的杜鹃花科、槭树科专家。

不辞艰险入深山  爱国赤诚托杜鹃
       杜鹃花居世界三大名花之首。我国是“杜鹃花之家”,杜鹃花种类占世界的80%。而至上世纪三十年代,欧美传教士、植物学家纷至沓来,盗走了我国数百种杜鹃花。他们以此为亲本,不断培育新种,形成了今天产值达数十亿美元的全球杜鹃花产业。祖国受欺凌,杜鹃遭涂碳。面对此情此景,方文培教授的拳拳爱国心化作了拯救杜鹃花的切切赤子情。
       1928~1933年,方教授回到四川作植物调查。他时常与饥饿为伍,不时与野兽为伴,采集到了十分丰富的杜鹃花标本。仅在金佛山他就发现了不为人知的3种杜鹃:金山杜鹃、弯尖杜鹃和川南杜鹃,并按世界统一分类法为其取了拉丁学名。他还采到了阔柄杜鹃和粗脉杜鹃的花,补充订正了前人的原始记载。这些成就,举世瞩目。
       1934年方教授到了达尔文的母校、以杜鹃花研究闻名于世的英国爱丁堡大学,深入研究杜鹃花和槭树的分类。他把杜鹃花标本室当作自己的学习室,案头摆满了大多来自中国的杜鹃花模式标本,睹物生情,感慨万千:“蜀国曾闻子规鸟,英伦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在这杜鹃花研究的殿堂,深深的爱国之心、思乡之情成了他勤学苦钻、考察验证的不竭动力。1937年6月,方教授以优异成绩取得植物学博士学位。
       同年他归国任教于四川大学,潜心于杜鹃花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他主编的《中国四川杜鹃花》(1986年出版)概述了中外专家学者和他本人研究杜鹃花的成果,阐明了全世界850多种杜鹃花为什么竟有550多种产在中国而又密集西南的原因,综合论述了我国杜鹃花的分布、特征、生态环境及其栽培繁殖,创造性地用520多幅彩色照片将四川省的杜鹃花的生态环境、花冠、腺体、毛被磷片逼真地再现出来,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受到国内外的一致推崇。“美国杜鹃花会”会刊率先发表评论,随后哈佛大学和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载文详介,均赞誉有加,评价极高。此书获得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多年来为保护杜鹃花物种,四处奔走,大声疾呼。在他和诸多同仁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杜鹃花专类园已被建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最大的原始杜鹃花保存中心。大中国蒸蒸日上,杜鹃花朵朵盛开。如今,我国从国外先后引回100余种中国杜鹃花原始种,中国的杜鹃花终于能在自己的国土上骄傲地怒放了。

许身花草酬壮志 毕生求索馈春晖
       方教授在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就读时,发现《中国植物名录》和《中国植物志略》竟是外国人编著,不禁愕然,遂立壮志:中国人一定要编写中国自己的植物志!
       他跋涉于四川的深山丛林之中,深入荒无人烟之地,披荆斩棘,餐风露宿,采集植物标本,是当代全面翔实掌握四川植物资源的第一人。留英期间,他颠沛于欧洲诸国,考证了大量植物标本;访美之时,他四处奔走,耗尽钱财,把珍贵的几千种中国植物标本拍成照片带回祖国。方教授毕生共采集植物标本11万多号,约50万份;发现植物新种100余个,其中40多种由他命名;创建了储量名列全国高校之首的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这也是世界著名的标本馆之一。
       1942年,方教授发表了《峨眉植物图志》。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版第6卷第20页写道:“在三十年代强有力的林奈分类法及西方科学文化影响下,中国最杰出的植物学家方文培于1939年发表了槭树科专著,他不仅给了科学的拉丁学名、中文名称及特性,而且用英文著述。后来在他另一部著名的《峨眉植物图志》对这些相关的问题都必须包含在它的研讨之中,开拓了中国植物研究的新道路”;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认为此著作显示了方教授非凡的才华和惊人的发现,于1950年授予他银质奖章。《四川植物志》(生前已出3卷),被国际植物学会会刊《Taxon》著文介绍,十分赞许。他参编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主编的《中国植物志》第46、52卷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2月,《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并成为我国2005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方教授“中国人编写中国自己的植物志”的毕生追求终于变成现实。

勤苦浇灌科教园  呕心培育栋梁才
       图书、仪器和标本是高等学校生物教学和科研的三大支柱,而强大的教师队伍则是关键。方教授在创建四川大学植物分类学和科研基地的40余年中,一直为外文图书与植物标本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培养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到川大伊始,他便向出版界争取订购外文书刊,或函请国内科研单位赠送或分购重份,或用他自己著作的单行本或国内发行过的过期刊物向国外交换。几经周折,终于购到一套恩格勒(A. Engler)主编的《植物通志》和英国伦敦邱园皇家植物园的《邱园丛刊》。他凭爱丁堡大学博士资格于1937年加入英国皇家园艺学会,从此该学会会刊《爱丁堡植物学记录》每期都寄给他,而他一收到此刊就无私地献给生物系师生共读。他还为系上外文书刊的订购、复制、打印及微片和微片阅读机的购买等做了大量工作。这些保证了国外植物科研的新信息新资料如同潺潺山泉源源不断地灌溉着川大的植物科研园地。原来的生物系没有一个象样的植物标本室,植物分类学的外文书刊少得可怜。经他近半世纪的苦心经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大批同仁的合作协助,现在的四川大学博物标本室已拥有45万多号标本,成为我国高校中最大的一个植物标本室,并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川大植物分类学外文图书藏书也初具规模。
       鸦片战争后,我国植物资源倍受帝国主义掠夺,致使中国植物原始记载散见于许多外国书刊和植物标本室。要了解一种植物是否被发现过,需查阅上百种专用文献,有时还要查阅专用文献以外的大量有关文献,因而不少青年对植物学的学习和研究望而却步。方教授以顽强的毅力、超乎常人的执著和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将这些问题逐个化解,扫清了植物后学在科学研究的障碍。在他编写的《植物学分类学备要》讲义的第4部分,把近200年来英、美、法、德等12国70多位植物学家的编著中包含有中国植物分类学的文献90多种,一一作了详介,并说明每种文献载有我国何地区植物园,为中国植物学的发展,为后学对植物分类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方教授亲手培养了十几届植物专业和林业专业的本科生,四届研究生,一届外国留学生,不少学生已成为国内外的教授、研究员、著名学者。日本青年植物学家狄曹树德就是他精心培养出来的。他经常带领年青教师进行野生植物调查、科学研究,还经常帮他们审稿、改稿。即便是逝世前数日,他仍然坚持坐在医院病床上给一位同事字斟句酌地修改了一篇论文。在他的带领之下,四川大学生物系对槭树科和杜鹃花科的研究,已居于领先地位。
       方教授才华卓越,硕果累累,为我国植物学的科研、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蕨类植物权威秦仁昌认为“方教授一生对四川大学、对植物分类学、对培养后进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堪称我国为数不多的植物学家”。世界著名植物学家、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彼得?雷文博士(Dr. Peter Raven)则赞道:“多么杰出的人才,多么非凡的贡献!我敢保证国际植物学界将永远不会忘记他。”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6: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文培教授主编的《峨嵋植物图志》

123.jpg

《峨嵋植物图志》
四川大学教授方文培教授主编,8开宣纸线装210页,1944年10月10日出版。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6: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文培:中国最杰出的植物学家

20071111205751646.jpg

方文培先生青少年时的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6: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0301516.jpg

方文培先生1942年在四川省峨眉山采集的柔毛绣球Hydrangea villosa Rehd标本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7: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00029766.jpg

方文培先生1951年在四川省采集的水金花Callicarpa salicifolia标本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7: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文培先生主编的《中国四川杜鹃花》

1.jpg

       《中国四川杜鹃花》是一部植物学基础理论专著,是植物分类学家,园艺学家、植物生态学家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该专著是对杜鹃花属分布最为集中的我国西南地区、四川杜鹃花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述。全书共记载了5个亚属,共95种,3亚种和11变种,109个分类单位,其中有8个种是在这次考察中发现的新植物。基本上代表了四川杜鹃花的主要类群,反映了四川杜鹃花的概貌,是对四川杜鹃花多年野外考察和研究的总结。
        500多幅精美、逼真的彩色照片为野外实地拍摄,并有花的解剖及毛被显微放大照片,突出地反映了每一种杜鹃花、的特点及生态环境,对科研人员及生产工作者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该书既叙述了四川杜鹃花的系统分类、形态、产地、分布及生态环境,又全面地介绍了杜鹃花的研究历史和区系,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21: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00005713.jpg

(由方文培先生采集,威尔逊E.H.Wilson鉴定的铁杉标本)   

中文名  铁杉   
科名  Pinaceae   
种名  Tsuga chinensis   
模式类型  nottype   
标本状态  无花有果   
采集人  方文培   
采集号  3731   
采集日期   
采集地  中国 四川省 泸定县   
生境     
经度     
纬度     
海拔     
鉴定人  E.H.Wilson   
鉴定日期  1928101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9-19 02: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