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32|回复: 5

“目瑙纵歌”引发的观念冲击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8 17: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此主题相关图片


  生活在南宛河畔歌舞之乡的大山的民族、太阳神的子孙,正以全新的观念,非凡的创造力,赋予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景颇文化以新的内涵,着力丰富“中国目瑙纵歌之乡”品牌底蕴,让灿烂的斑色花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让“目瑙纵歌”这朵景颇人民千百年来用心血浇灌的历史文化之花香飘世界——

跳目瑙纵歌,品绿叶宴,玩爬杆,观弓弩射击,看民族民间文化展演……2007年2月21日晚,“目瑙纵歌”节在恢宏壮丽的大型纵歌晚会中落下帷幕。当持续了3天的欢乐、激情、感动和震撼渐渐平息下来后,每一个曾参与纵歌、享受纵歌,密切关注着陇川发展的人,在憧憬着陇川美好明天的同时,都会得出一个同样的答案:这场由云南省旅游局和州委、州政府主办, 陇川县委、县政府承办的“天堂之舞”文化盛会,不仅热了南宛河畔,“目瑙纵歌”效应还冲击着陇川人的观念,成为支撑和驾驭陇川文化旅游产业的“金字招牌”。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7: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主题相关图片

(参加目瑙纵歌节的景颇族姑娘)

冲击波之一:由单纯的民族节日向世界民族和谐共融转变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句名言被聪慧的陇川人用海纳百川的气度践行了。
“轻盈的脚步似一串串音符,踩踏出欢乐的乐曲;舞动的手臂,似一只只鼓槌敲击出雄壮节律;扭动的银泡唱出你的热情,挥舞的长刀显示你骁勇,我看见蜿蜒的队伍从大山走来,我不知道你会走到哪里,我知道你永远向着光明。”2月20日,原省长徐荣凯2006年亲临陇川目瑙纵歌场后,有感而发写的歌词唱响南宛河畔,拉开了2007陇川共舞目瑙纵歌的序幕。来自北京、河南、安徽、山东、四川、昆明、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的嘉宾和缅甸密支那、八莫地区的代表团共50000多人汇聚“中国目瑙纵歌之乡”--陇川云南景颇园,在印证着景颇人民迁徙历程的目瑙示栋下,男人手持长刀,女人舞动彩扇或彩帕,踏着木鼓、铓锣、洞巴、笛子发出的雄浑乐曲,伴着“哦然哦然”的旋律纵情歌舞,整个景颇园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纵情歌舞的队伍中,有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有全县各乡镇的村民,还有来自省内外的200多辆自驾车的游客……他们在感受着具有无穷魅力的德宏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使古老的“目瑙纵歌”节生机无限、活力四射。看,在瑙双瑙巴的引领下,数万人汇集的纵歌队形,时而如彩练漫卷,时而似瑞霭轻飘;时而分道行进如二龙逐波,时而并肩共舞似彩虹映霞,间或响起高亢、雄壮、优美的歌声,至高潮时舞队首尾相接,气势磅礴。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来自景颇族5个支系(景颇、载瓦、勒期、勒朗、布罗)的方块队,那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为整齐壮观的队形增添了更加漂亮、丰富的色彩。这哪是纵歌,分明是各民族文化的大交融和不同服饰的大展示。
在目瑙纵歌盛会现场,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黄毅激动地与景颇族群众一道纵情歌舞。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来到目瑙纵歌现场,仿佛感受到了德宏多姿多彩的神韵,再次感受了景颇族古老而又神奇的迁徙文化、祭祀文化、舞蹈文化和服饰文化以及各民族团结和谐的氛围,恢宏的场面简直是一幅德宏与世界和谐共融的画卷。”
看着景颇男子潇洒刚劲的舞步,景颇女人英姿飒爽的舞姿,所有的游客都被景颇族万人舞蹈的壮观气势陶醉了。闪亮的银泡、绚丽的服饰感染了从未见过这种神奇场面的宾客,他们争相与景颇人合影。中央电视台4套《走遍中国》节目编导张樸说,原始的歌舞、古朴的服饰,让走南闯北的他体验到了纯朴的景颇民风。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大型歌舞盛会,也是景颇族人民歌颂吉祥幸福、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1983年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将“目瑙纵歌”确定为景颇族的法定民族节日。如今,历经23年的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的节日已从当初的“一花独放”发展到“群芳斗艳”,演绎成为世界各民族相互交流沟通、共同繁荣昌盛的一座桥梁。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7: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主题相关图片

(参加目瑙纵歌节的阿昌族妹子头饰格外艳丽)

冲击波之二:由继承传统向赋予节日以时代内涵转变

一个山地民族的传统文化,竟演绎出一系列轰动的节日效应,为一个地方的发展带来机缘,追根溯源,这缘于陇川决策者开拓创新的思路,即在继承传统文化中赋予民族节日以时代气息!
思路决定出路。2002年由州景颇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写实歌舞《景颇魂》,那豪放而激荡的歌舞,那原始而神秘的艺术氛围,那乡土歌舞的精髓和现代民族舞蹈的完美结合,强烈地撞击着中外来宾的心灵,在南宛河畔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这一轰动效应“催生”了陇川人“ 赋予传统节日以时代内涵”的观念。经过多方酝酿,2004年在陇川县委九届二次全会上提出了打造“中国目瑙纵歌之乡”品牌的思路;陇川县委、县政府于2005年第一次把法定在正月十五举行的“目瑙纵歌节”提前到春节,以特色精品带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
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支配和撞击下,基于丰厚的景颇民族文化底蕴,陇川目瑙纵歌艺术佳作频出。2005年别出心裁地推出了由日月魂祭、山寨情思、景颇欢歌3个乐章、11个节目组成的《目瑙纵歌神韵》(之一);2006年创作了由山魂舞韵、彩云红霞、歌舞醉神州等3个乐章、9个节目组成的《目瑙纵歌神韵》(之二)大型歌舞史诗剧目。这些节目精湛中透着古朴,原始中透着现代气息,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2007年2月19日举行的“大型景颇风情晚会”中,《征斋鼓韵》、《山梁吐良》、新版歌舞剧《景颇长刀》、《景山之音组合》、《狼狗与金鸡》等精品舞台剧以及大型景颇歌舞实景演出《目瑙纵歌节》,在南宛河畔如闪烁的星辰,引来了中国著名音乐人郭峰和中国大陆著名男子组合“中国力量”,以及云南省女高音歌唱家何纾;更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他们在欣赏原始古朴的民族歌舞的同时,也把神奇、独特、美丽的陇川传向了世界。
如今,经历了3届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目瑙纵歌”节,可以说“目瑙纵歌”已成为陇川最亮丽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支撑和驾驭陇川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块“金字招牌”。由“目瑙效应”带动的陇川为景颇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契机,2006年目瑙纵歌和阿昌刀锻造技术荣幸地登上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7: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主题相关图片

(风情浓郁的目瑙纵歌节)

冲击波之三:由政府揽在怀里到推向市场的转变

陇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孔勒干说,在秉承前两届“目瑙纵歌”影响的前提下,这次的“目瑙纵歌”节呈现了以下亮点:
——成功注入文化产业市场的理念,把过去的由政府主导变政府指导,由注重社会效益到经济社会效益并重,由注重打造一个品牌到发展一个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变。“三个转变”使政府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精心打造“目瑙纵歌”品牌上。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面向社会招标,从筹办方案、活动设计、舞台舞美设计到邀请明星参加大型文艺演出全部推向市场,通过面向社会招标,保山市亮点策划广告有限责任公司以合理的价格一举夺标,结果政府只花了130万元钱,比往年节约经费120多万元。
——在2006年尝试市场参与运作的基础上,创新2007年演出票务方式,景颇民族风情大型文艺晚会一律不设赠票,全部对外出售。通过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改变了过去那种政府单一买单的“输血”式运作,实现了演出市场的“自我造血”。由市场参与到市场运作的转变,为“目瑙纵歌”节注入了不竭的活力,开创了企业进入文化产业的思路,为培植全县文化产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由政府主导到政府指导的转变,使“目瑙纵歌”节突破了传统局限,实现了更高层次的提升。同时,政府“从揽在怀里到推向市场”的做法,受到商家的青睐,群众的热捧,也得到广大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参与办节、支持办节的热情空前高涨。许多企业、事业单位把参与“目瑙纵歌”节作为提升形象、展示品牌的大好机会,积极主动地以承办、协办、冠名、赞助等形式参与“目瑙纵歌”节的各项活动,实现了办好节日、企业受益、市民受益的“三赢”局面。
从更深层次看,特色办节、市场办节的理念集中体现了县委、县政府观念的转变。
从更宽广的视野理性地审视2007陇川共舞“目瑙纵歌”,可以说是特色办节、市场办节理念的成功尝试!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7: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主题相关图片

(“目瑙纵歌”节给陇川带来了旅游冲击波)

冲击波之四:“目瑙效应”激活的南畹经济带

冲着“目瑙纵歌”这一金字招牌 ,“春节到陇川去”成了向往陇川的各地游客的一致想法。每到春节,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人流潮水般涌向陇川。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冲击着陇川有限的接待能力,也转变着陇川人的观念: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冲着“目瑙纵歌”这一金字招牌和政府优惠的政策,有经济头脑的私人老板看到了陇川潜藏着的无限商机,加大了对陇川的投入。3年来全县共引进开发投资商5家,签约8亿多元,仅2006年就签约7亿多,目前已到位资金1亿多,先后有10多家外商落户陇川。目前,由姐告兴昌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天成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两个购物中心正崛起在南宛河畔。由陇川县富川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50万元的同心路农贸市场改造项目已经完工。陇川县已建成如鑫源等3家宾馆,还有一家3星级的宾馆正在建设之中。2006年陇川经济不断攀升:全县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2亿元增加到4.5亿元,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的良好发展势头。
旅游业有了新“卖点”。为观看演出和参与纵歌,游客们在陇川逗留的时间延长,过去只是“一日游”的地方,如今宾馆酒店、出租车行、大小餐馆十分火爆,以景颇绿叶宴和阿昌族过手米线为代表的民族饮食文化得到弘扬;酒店入住率达100%,标准客房的价格从平时的70元涨到120元;土地价格从过去的每亩3万元飙升到20多万元。
个体经营“火”了。伴着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民族民间文艺汇演和篝火晚会,沿街数百家个体私营者摆摊设点,连省外的民间艺人也到陇川耍起了杂技。临时搭建的民族服饰一条街游人如织,民族服饰、景颇长刀、阿昌刀具、包头、筒帕、筒裙、银袍成了“抢手货”。
这一切让记者真切地感受到:“目瑙纵歌”节不仅给陇川带来观念上的冲击波,还给陇川带来了旅游冲击波、投资冲击波、城建冲击波、市场冲击波。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7: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主题相关图片

(“目瑙纵歌”陇川文化旅游产业的金字招牌)

冲击波之五:从着眼现实到放眼国际的转变

风物长宜放眼量。3年的苦心打造,3年的不懈探索,陇川依托神奇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大型“目瑙纵歌”变自身的劣势为优势,借助外力增强拉动全县经济的能力,终于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当地实际,又符合省委、省政府“构建民族文化大省、旅游经济强省”目标的“陇川模式”,与我州各县市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如今,“目瑙纵歌”品牌作为陇川文化旅游产业的金字招牌,已成为陇川宣传推介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发展文化经济事业的一个平台。
但相比其他县市而言,陇川经济水平还相对落后,缺乏多种产业并存的土壤,从陇川打造“目瑙纵歌”节这一品牌的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出,当前多数项目的起步和推进还依赖于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面对这一现实,陇川县委、县政府清醒地意识到:要做强做大“目瑙纵歌”这个品牌,以景颇文化支撑和驾驭全县旅游产业,让“目瑙纵歌”这朵景颇人民千百年来用心血浇灌的历史文化之花香飘世界,必须高瞻远瞩。于是他们除整合资源优势、充实民族文化底蕴、完善市场运作思路外,还立足国际,制定了“一个主题、两个基地”的宏伟蓝图,即围绕在陇川建设国际景颇族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的主题,引资建设国际景颇文化展示基地和国际景颇族人才培训基地,让“目瑙纵歌”效应的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宏图焕彩兴特色,伟业扬帆鼓雄风。我们相信,依托丰厚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底蕴,走民族文化旅游业良性发展的路子,陇川成为展示景颇族历史、文化、艺术精粹的国际中心指日可待!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0-31 06: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