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周小林
江油3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林口高抬戏、雾山石刻、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正式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进一步彰显李白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江油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江油自去年以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力度。在挖掘出的16项江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11项被评为绵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林口高抬戏、雾山石刻、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3项特色项目,作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欲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迈进。
青林口高抬戏源于清初,由先民们抬着神像上街巡游保佑平安的形式演化而来。高抬戏表演形式独特,每台戏根据剧情由数名孩童装扮成戏剧人物进行表演,演员均被道具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和高度上,由4至8名大汉抬护,配以相应的鼓乐,上街巡游。雾山石刻起源于明末清初,石质油黑发亮,用雾山石制作的砚台,发墨快,研磨细,储墨不干,用此石制作屏风、浮雕等旅游工艺品,深受文人游客喜爱。重华烟火架的制作工艺原失传,后经中国火药之乡重华镇民间艺人努力,终于“复活”了这一古老神奇的工艺。烟火架的主体呈鼓状,里面装有13层以人物造型为主的纸做的宫灯等,尾部吊一挂鞭炮。燃放时,先点鞭炮,鞭炮燃放完后,烟火架第一层底板就会自然脱落,坠下一个宫灯,宫灯底部的烟花马上呈飞碟般旋转喷发,此时,宫灯内的焰火也跟着亮了,宫灯里的人物也随宫灯一起旋转起舞,如此反复,一共有13层宫灯,每层宫灯内的人物都不同,大多取自于《李白醉酒》《八仙过海》等传统故事,十分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