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35|回复: 4

青海: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5 14: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撰文:张春云 编辑:周小林

青海省气温变暖时间超前全国5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河(湖)封冻期缩短、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资料显示,我省气候变化更加明显,高温天气增多,最高气温屡破极值,过去50年气象资料研究证实,青海乃至整个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我省气温变暖的时间比全国超前。
记者近日从省气象局了解到,根据近5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我省的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情形尤为明显,异常偏暖气候更加频繁。1998年—2006年连续9年的年平均气温高于多年平均值,平均偏高1℃,比上世纪60年代偏高1?郾5℃。2006年年平均气温是近50年有器测记录以来最高的年份,年平均气温比1971年—2000年30年平均气温值偏高1—4℃;1998年—2003年为次高年,气温偏高1——2℃。我省气温变暖的特点是升温幅度北部大于南部、夜间大于白天、冬季大于其他季节,其中,从1987年—2007年的21年间,共有15年表现为暖冬。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高温天气在6月至9月均有出现,按各月出现的总站次依次排列为7月、8月、6月和9月,其中7月份最多,占总站次的51%,8月份次之为41%,9月份最少,占总站次不及2%;7月中旬下旬、8月上旬是我省高温天气的多发时端。我省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两个地域:一是以民和为中心的(黄)河、湟(水河)谷地(简称河湟谷地),其特点是海拔较低;另外一个是以小社火为中心的柴达木盆地,特殊的盆地地形和热力效应显著的下垫面———沙漠,使得该地区发生高温的次数与同高度、同纬度地区相比明显偏多。2006年7月份以来,河湟谷地和柴达木盆地均出现了30℃以上的天气,其中循化出现了16天,民和15天,贵德13天,乐都和尖扎12天,西宁、平安、诺木洪10天,其余均在10天以内,最高气温出现在乐都,7月25日为35?郾4℃。
另据资料表明,我省的气温变化与全国的大趋势是一致的,但从时间上看,我省气温变暖的时间比全国超前5年—6年。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汪青春介绍,全国增温突变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自此之后气温迅猛上升,我省增温突变发生在1971年,与西藏拉萨一致。这个事实进一步印证了青海乃至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敏感区的论断。
随着气候的不断变暖,我省的高温天气明显增多,最高气温极值不断被刷新,其特点一是时间越来越长,二是出现范围广,三是气温极值越来越高。据了解,从1998年9月至1999年5月,我省97%的地方气象台记录表明,省内各地平均气温打破历年最高纪录。2000年7月中、下旬,青海北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从未有过的高温酷热天气,尖扎县的日最高温度曾达40?郾3℃,这是我省有气象记录以来首个超过40℃的日最高纪录。2006年1月,我省日平均气温偏高幅度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一位。今年2月,我省东部的民和、乐都、化隆等8个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又突破历史极值,3月下旬全省各地气温也异常偏高。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汪青春认为,根据多种气候预测的模式预测,未来50年我省气候仍将明显偏暖,也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气候状况。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14: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候变暖“热”了青海旅游

因气候变暖,我省大部分地区普遍升温,让多数地区提前进入夏季,这更有利于青海旅游业的发展,使原本“早五晚十”的青海旅游季节提前到来。
青海师范大学教授张忠孝说,全球气候变暖从总体上说是整个人类的灾害,也是不祥之兆,会引发各种气象灾害和人类疾病。给我省也会带来不少危害,如雪山融化、湖泊减少或面积缩小、草原退化等,但对于青海旅游业来说有很多益处。首先是因南方城市夏天温度不断上升,酷热天气增多后,更多的南方人选择到气候比较凉爽的地方旅游和度假,在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青海的气温远达不到南方城市的气温,因而青海成为越来越多的南方人选择的旅游圣地;另外,气候变暖使青海提早结束寒冬季节,夏天提前到来,夏天旅游时间延长;暖冬也使青海不再寒冷,冬季旅游情况逐年好转。
记者从我省一些旅行社了解到,目前,各旅行社已经提早做好准备,迎接今年夏天旅游的游客,个别旅行社已经开始接客。据了解,今年前三个月,我省旅游市场人气陡增,游客不断,除了广东等省外游客,日本等国外游客也走上了青藏高原,陶醉于青海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中。一家旅行社负责人介绍,今年旅游市场很火,冬季刚过,旅游团队就报了两百多个,全部是沿青藏线进藏旅游的,而往年这个季节,旅游团队仅有十几个。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14: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候变暖带来了什么

气候变暖后,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等,还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人们健康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据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汪青春介绍,我省天气变暖后,气候要素的极值变化更大,气象灾害、气候异常现象将增加,如干旱、冰雹、洪涝等局地性的气象灾害会更加突出。气温升高后,植物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早霜冻的危害会明显减少,但春季因播种提前、牧草返青期提前,有可能受到较严重的晚霜冻危害。冬季气温上升,将更有利于病虫的越冬和繁殖,造成越冬虫源和菌源基数增加,会加重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最为突出的是农业水分供需矛盾加剧,热量的增加导致土壤潜在蒸散增大,降水利用率减少,旱地农业和灌溉农业的前景受到威胁。另外,气候变暖造成高原冻土明显退化,不仅对高寒区的公路和铁路等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产生影响,同时还可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减少、加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
全球气候的变暖对人类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据了解,对地球升温最为敏感的,当属一些居住在中纬度地区的人们,暑热天数延长以及高温高湿天气直接威胁着他们的健康,气候的变暖会改变气候带的界线,这就会给许多“喜热病菌”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活动空间。例如,由于气候变暖,无霜带的范围得到了扩大,所以,非洲中部的高原地带竟然流行起了疟疾;本来在有的国家已经消灭的疟蚊,又在一些地区出现。还有,随着地球升温,一些携带病菌的昆虫也会向越来越温暖的地区迁移,从而导致一些本已灭绝的传染疾病“卷土重来”。当然,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也并非毫无益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地暖冬的年份都普遍增多,冬季气候变暖,对气管炎、支气管炎、风湿和类风湿病以及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无疑是益大于弊的。不过,也有专家指出,由于暖冬年份较多,人的抗寒能力普遍下降,暖冬里患感冒等病的人数反而增多。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14: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3月,花朵绽放柳树显绿

往年3月下旬的青海仍是冬季的感觉,人们还穿着厚厚的棉衣,而今年3月的下旬就不一样了,很多人早早脱下棉衣,甚至脱下毛衣换上了衬衫,很多商场早早低价处理冬装开始准备着进春夏装,街上的阳光格外明媚,桃花提前盛开,柳树显绿,草坪也渐渐吐绿。
青海师范大学校园内十几棵桃花盛开,据青海师范大学教授张忠孝介绍,每年这些花都在4月10日左右盛开,因今年3月我省气候突然变暖,花期提前了半个多月。3月31日记者在乐都采访时看到,109国道两边农田里的小麦已经开始生长,高店、雨润等地的大蒜已经长到10厘米左右,田地一片绿色,乐都县城上的柳树明显变绿,枝条上发出的柳叶早早把乐都县城带入了春天。省气候中心资料显示,2007年3月26日—31日,我省上空由新疆高压脊控制,受暖高压脊的影响,全省维持晴好天气,从而使气温居高不下。受此影响,我省各地气温节节攀升,全省有43个气象台站日极端最高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极植,大部分气象台站接近夏季最高气温,使人们感觉到夏季已经来临。
3月28日—31日,除青南部分地区外,全省各地的43个气象台站测到当地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最高值,部分地区气温连续3天突破历史极植,其中尖扎地区气温达29.5摄氏度,超过历史极值4.4摄氏度。这次高温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强超过最强的2000年7月,在历史上实属罕见。3月初至中旬,我省柴达木盆地东部及东部农业区大部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强降雪天气,有些地区达到透雨标准,对春耕生产及牧草发育、生长极为有利,但3月下旬连续多日的晴热天气,使东部农业区大部在几天时间里草皮绿了起来,花朵绽放,杨柳吐出了新芽,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提前来临。
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我市今年3月份平均气温比去年上升1℃,全省多数地区该月平均气温上升1℃—2℃,其中茫崖平均气温上升3℃。3月30日15点46分,西宁市区的气温达到了26?郾7℃,创造了3月份有资料记录以来新的历史纪录,而上次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是2003年3月29日,为26.2℃,当天黄南州尖扎地区的最高气温则达到了29.5℃,成为全省最热的地方。在西宁有气象记录以来,上个世纪3月份的最高气温历史纪录是1973年3月26日出现的22.7℃,但进入21世纪之后,这个纪录已经被数次突破,2000年3月29日,这个纪录被改写为23.1℃,2003年3月29日被刷新为26.2℃,3月30日这个纪录再次被改写。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14: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份气温依然偏高

记者从省气候中心了解到,4月份我省大部分地区气温与历年同期相比略高或偏高,青南大部分牧区降水偏多,出现短时积雪的可能性较大。
据省气候中心预测,4月份全省降水除海西西部少于5.0mm外,北部地区大部在10mm—36mm之间,青南地区在20mm—35mm之间,与历年同期相比较,海北、黄南及贵德、贵南、沱沱河偏少1—3成,省内其余地区偏多1—3成。月平均气温青南大部在-5.5℃—5.0℃之间,北部地区大部在3.0℃—11.3℃之间,与历年同期相比,各地略高或偏高。省气候中心工程师戴升介绍,根据以上预测,青南大部分牧区降水偏多,出现短时积雪的可能性较大,加之牛羊正处在疲乏期,望有关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由于3月下旬出现高温天气,气温急剧上升,风速很大,导致地表水分蒸发加快,土壤失墒严重,墒情较差的地区更为严重,农业区应当及早做好保墒、防旱、抗旱工作。另外,因气温上升,空气变得非常干燥,干燥的气候条件还会使城乡、森林、草原等地的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很容易引发火灾,望有关部门做好防火工作。此外,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候变化无常,忽热忽冷的天气很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望有关部门做好预防工作。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1-1 18: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