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57|回复: 3

文化兴州:打造靓丽的香格里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7 13: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此主题相关图片


在中央电视台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香格里拉组合以一曲动听的《月夜》捧回一枚银奖。之后不久,香格里拉组合演唱的《藏族酒歌》又入选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从此,香格里拉组合名震祖国大江南北,享誉海内外,成为一张香格里拉的魅力名片。这是迪庆州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香格里拉品牌,实施文化兴州战略,打造香格里拉名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的一个新亮点。
经济是形、文化是魂,香格里拉品牌在一张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中得到了擦亮与提升。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13: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兴州:打造靓丽的香格里拉!

文化兴州掘宝藏

在迪庆,238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0多个民族,其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就有9个。千百年来,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以藏民族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并存的迪庆香格里拉多元文化。走进迪庆就像走进五彩缤纷的文化百花园。正如谚语所说的那样,“天上的星星有多少,迪庆的民族歌舞就有多少”,“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来到迪庆观光旅游的各界人士无不惊讶于迪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除传统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外,迪庆还有藏历新年、转山节、神山节、阔时节等近百种节庆活动。在迪庆境内,藏传佛教、东巴教、基督教、天主教等长期共存,甚至在一个村子里同时存在藏传佛教、东巴教、天主教的状况。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迪庆各民族创造出别具风格的饮食、服饰文化和民族民间工艺,创造出东巴文字和傈僳族音节文字。
“十五”以来,尤其是2003年迪庆州被列为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以来,州委、州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订出台了《迪庆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繁荣民族文化、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成立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狠抓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迪庆州组织实施了民族民间文化的普查工作,摸清了文化资源家底,藏经堂、茨中教堂、寿国寺被列入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松赞林寺等8个宗教、文化场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香格里拉藏族锅庄等4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乐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7项被列为省级保护名录,列入州级保护名录的有226项。
举办节庆活动,繁荣香格里拉文化是迪庆打造香格里拉文化品牌的一个重大举措。近几年来,迪庆州在春节期间举办了“欢乐香巴拉”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向海内外来宾展示了香格里拉民族文化的神奇魅力。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维西兰花节、赛马节、阔时节、藏历新年、火把节、二月八赛歌节等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在打造提升香格里拉品牌的同时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使群众文化活动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了香格里拉品牌,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迪庆州在文化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组织人力物力搜集整理民族规范舞,先后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骨干5100多人,派出民族舞骨干到机关、农村、学校、社区排练民族规范舞,很快民族规范舞这一群众文化在全州城乡各个角落如火如荼地铺开了。如今,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无论在州府香格里拉的独克宗古城、坛城文化广场或是全州城乡,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大家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圈,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旋律翩翩起舞。他们中有农民、城镇居民、机关干部,更多的则是不同肤色、操着不同口音的海内外游客。大家肩并肩、手挽手,纵情起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显得特别亲热。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和谐、男女老少之间的和谐,当地人与外来人之间的和谐在歌的海洋、舞的世界中彰显得淋漓尽致,和谐文化在香格里拉大地上得到了深刻的诠释……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13: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兴州:打造靓丽的香格里拉!


大地飞歌产业兴

香格里拉在迪庆产生的巨大冲击波以及迪庆抢抓机遇出台的改革政策的强大推动作用,像春风雨露滋润着迪庆这片文化沃土。康巴汉子敦主经营的藏家苑开业4年多来,天天有海内外游客光临。“在藏民家访中,我们除享受到独具风味的美味佳肴‘藏家一锅珍’等特色饮食外,更让我们欣喜的是,藏民家访使我们能品尝到香格里拉的文化盛宴。”来自新加坡的游客张先生说。是的,藏家苑风格独特的藏式土掌房、多姿多彩的藏族服饰、醇香的酥油茶、香甜的青稞酒、热情奔放的藏族歌舞……一切是那样纯朴自然、那样和谐美满、那样温馨迷人。1999年昆明世博会后,迪庆开发出藏民家访文化旅游项目,如今已成为香格里拉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成功典范,据不完全统计,迪庆州经旅游管理部门指定的“藏民家访”就有25家,2006年,“藏民家访”接待游客25万人次,总收入超过1500万元。如果说,香格里拉这个世界级品牌是“九五”以来迪庆历届州委州政府领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帮助下不断探索和创新取得的成果,那么这个品牌内涵的日益丰富靠的则是群众大胆实践。藏民家访就是由香格里拉藏民开发创办的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可以说是迪庆文化产业的领头军。
“到香格里拉挖掘宝藏,收获文化财富。”四川省甘孜州文化经纪人阿彬怀揣梦想,带着资金、演艺人才踏进迪庆这片文化沃土,为迪庆香格里拉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阿彬演艺中心”很快成为中外游客了解香格里拉文化的一个窗口。以农民为主体组成的维西县大词戏古乐团演职员从建团初的10人发展到现在的68人,他们自筹资金,走出维西商演,足迹遍及沧江两岸、金沙江边,享誉昆明、丽江、大理等地。像大词戏古乐团一样,“迪庆纳西学会”、“圣灵东巴文化乐园”、“卡瓦格博文化社”等一大批成长于香格里拉文化沃土的民族民间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力军。
迪庆扩大开放,抢抓机遇,建立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相继开始了坛城文化广场、香巴拉大千世界、香格里拉文博中心、香格里拉滑雪场、蓝月谷旅游文化景区、独克宗古城、民族文化广场等一大批展示和谐香格里拉文化的项目建设。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独克宗古城,吸引了美国、德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及国内商人开办了98个酒吧。走进独克宗古城就像走进了“文化大观园”,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文化博物馆”,香格里拉文化以及来自大洋彼岸的西方文化在这里融汇,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许多国外游客在独克宗一住就是两三年,不少回到大都市尘嚣中的游客千方百计重返独克宗古城。
在迪庆大地,每件工艺品都渗透着浓郁的民族文化。要是在10年前谁都不会想到,一条牦牛尾巴做的工艺品能卖到200多元。产生在迪庆文化沃土上的民族工艺品:尼西黑陶、德钦银制品、香格里拉卡卓刀……游客青睐,销路走好,群众增收,成为拉动迪庆文化工艺品产业的一个个亮点。
迪庆州文化产业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注入创新元素,一路破浪前进。迪庆日报、迪庆电视台、迪庆广播电台、文化馆等一批文化事业单位通过改革得到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在迪庆大地方兴未艾,发展强劲。2006年迪庆州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州国民生产总值的6.02%。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13: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兴州:打造靓丽的香格里拉!

打造名片出精品

香格里拉是全国、全世界人民心中珍贵的文化名片。伴随着迪庆实施的“艺术精品工程”跨出山门、走出国门,香格里拉的魅力文化名片也在神州和世界放射光芒。原生态民俗舞蹈《香格里拉》以其鲜明的香格里拉特色文化在德国、奥地利闪亮登场,8场演出场场爆满、8场演出场场欢声雷动。“香格里拉组合”代表国家到韩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香格里拉》诗话舞剧在四川、陕西、山西等省商演成功。继《香格里拉》之后,民族歌舞精品《香巴拉印象》又在文艺界掀起香格里拉文化狂飙,该剧商演163场,实现收入100多万元。《走进香格里拉》是迪庆打造出的又一文化精品,该剧在全国13个省市巡回商演369场,观众达35万人次。一部由州委、州政府组织策划的30集电视连续剧《香格里拉》正在精心打造之中。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这些精湛的艺术作品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将香格里拉浓郁的民族风俗和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文化精髓完美结合起来,同时运用现代声光舞美表现手法,艺术地再现香格里拉民族生产、生活的人间胜景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和美好的艺术享受。
“2004年,有了《水乳大地》,中国文坛不再苍白。”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干如是说。著名作家范稳用文学艺术手法展现香格里拉厚重文化色彩的长篇小说《水乳大地》和《悲悯大地》在中国文坛产生巨大影响,使香格里拉名片隽永地留在读者心里。与此同时,以香格里拉文化为背景的摄影集《香格里拉》、交响乐《香格里拉》等精品相继问世。迪庆人民是香格里拉文化的创造者,同时生长在香格里拉的儿女又是香格里拉文化的歌唱者,农民摄影师泽仁平措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作品《卡瓦格博的朝圣者》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与州政府联合举办的“走进香格里拉摄影大赛”特等奖。从山沟沟吉义村飞出的金凤凰央金拉姆在广西桂林国际民歌节上以一首清新明快的《相会在香格里拉》获“十大金曲奖”。
在香格里拉拍摄的《太阳再次升起》、《四季香格里拉》、《大校的女儿》等影视精品是香格里拉的代名词。近年来出版发行的以香格里拉为题材的书籍、光碟多达100余种。
迪庆香格里拉之路刚刚迈出十年,香格里拉这张名片也才走出州门、省门、国门不远。如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提升香格里拉品牌的强劲东风吹拂下,香格里拉这轮航船将开足马力,扬帆进发,走得更远。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积极实施“文化兴州”战略,民族特色文化得到不断传承和弘扬,并走向了全国全世界。其中傈僳族舞蹈“阿尺木刮”作为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民族歌舞载入了《中国舞蹈集成》。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9-22 07: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