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14|回复: 0

创新模式保护利用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9 16: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撰文:刘义 熊诚 编辑:周小林

此主题相关图片


生态博物馆:守望历史文化——
黔东南州创新模式保护利用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


  走进黔东南,就走进了多民族原生态文化的海洋。
  这里可观赏震撼人心的侗歌苗舞,追寻神秘风流的魏晋遗风,探访简洁明朗的明清建筑……丰富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正吸引着世人的眼光。“黔东南州的民族特色保护得很好,原生态的风情文化充满了魅力!”广州游客孙先生不久前到黔东南州旅游后如是感叹。
  黔东南拥有如此丰富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如何在发展中提升原生态民族文化价值,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总结多年实践经验,黔东南州着手实施以博物馆为主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模式,不断挖掘、整理民族文化内涵,全方位立体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如今已结出硕果,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工作走向了新天地。

以旧安旧还原本色
  “耳边仍然回响着原生态的侗族大歌、苗族飞歌,想不到世界上还有如此质朴动人的声音,太独特了!”这是来自上海的李女士在黔东南州游玩了10多天后留下的深刻印象。
  黔东南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多彩壮观,州内各族人民以歌舞传达感情,奏乐器浸润灵魂,用服饰记载历史,悠悠岁月间,形成了神秘独特的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圈,成为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黔东南州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很容易被现代文明掩盖而失去光芒。”州民宗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保存独特的民族文化,黔东南州作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决定,下大力维护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州委、州政府全面调整州内民族村寨生态结构空间,积极引导原生态民族文化“传统适应现代,现代回归自然,自然促进发展”,使各族人民积极主动参与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为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近年来,黔东南州积极启动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建设,以生态博物馆建设模式为主对民族文化进行保护。生态博物馆是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形式,传统博物馆属于静态的特定建筑;生态博物馆理念则有很大不同,村民是他们文化的拥有者,村民们动态保护村落的文化遗存,有权解释和确认他们的文化。
  通过逐步引导,黔东南州以锦平隆里生态博物馆、黎平堂安生态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生态博物馆理念的指导下,各民族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的独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凸显特色全面铺开
  在黎平肇兴堂安生态博物馆采访,记者一次次受到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强烈冲击。
  堂安侗寨坐落在肇兴乡的一个半山坡上,约百户精致独特的侗家小屋,错落有致地散落于侗族鼓楼四周,寨门、鼓楼和侗家风雨桥造型独特,朴素美观。侗寨里的鼓楼下,三五成群的中老年人坐在长凳上闲聊,妇女在小溪边冲洗衣物,村民的生活宁静而惬意。
  没有大门,没有围墙,整个堂安村寨就是一座博物馆。
  “2005年6月,我们建成了堂安生态博物馆。”堂安博物馆馆长胡安华告诉记者,“整个生态博物馆保护了一个侗族社区,范围覆盖到周边侗寨。生态博物馆的意义在于让村民们认识自己的文化价值,从而树立起保护意识,使原生态民族文化得到传承。”
  对于博物馆建成后堂安侗寨发生的变化,寨老陆玉凡对记者说,生态博物馆基本没干涉村民的生活,外来游客比以前多起来,生活得到了改善,但大家的生活习惯还是和原来差不多。我们见闻广了,也懂得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
  为切实保护好原生态民族文化,黔东南州还启动“民族民间文化村寨”建设,公布了100个“特色突出、民族建筑保存完好、有区域代表性、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村寨,对民族村寨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保护等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传承发展巧妙破题
  美丽的黔东南“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独具特色和竞争力。如何让这些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为此,在有效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同时,黔东南州走上了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之路,努力带动州内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有一个原则,既要保护文化,又要发展经济。”州民族博物馆负责人认为,“要在发展与文化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生态博物馆所在地发展经济最便捷的一条路就是发展旅游,黔东南州保护与开发并重,正逐步树立起“原生态民族文化”品牌。
  目前,黔东南州建立起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激励机制,强化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推广力度。从2003年起,将民族文化考试纳入了大、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让民族艺术走进课堂。在黎平肇兴采访时,记者见到了当地有名的歌师曾庆荣,快满60岁的他仍在为侗族大歌的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当地中小学用的侗族大歌教材由他收集、整理,还负责每周向学生们传授侗族大歌。
  近年来,黔东南州积极向外界推荐原生态民族文化,大力挖掘、整理具有代表性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符号。去年,在央视举行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黔东南州的侗族大歌夺得了银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苗族飞歌获得了优秀奖。今年3月,黎乎的侗族姑娘在法国巴黎世界旅游博览会上唱响“天籁之音”,再次吸引10万巴黎观众,引起了强烈反响。
  另外,黔东南州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保护对象加大保护传承力度。把传统的节日和习俗、歌舞艺术、村寨建筑风格、传统手工艺品等列为保护重点,大力挖掘独具原生态民族魅力的文化产品。在凯里南花苗寨,过去由于人多地少,生活贫困,一些村民变卖了苗族服饰、银饰等,而年轻人则唱起流行曲,穿起潮流衣,苗族文化逐渐消失。近年在政府引导下,南花苗寨利用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以浓郁的苗家风情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去品味“原生态文化大餐”,村民的收入也大为增加。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9-25 07: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