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07|回复: 0

甘孜州:雪域之花惊艳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0 12: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四川频道5月8日电(记者 刘大江) 编辑:周小林  摄影:友多山野考察队

P8123318_调整大小.JPG

       “经过半个世纪的历史积淀,藏民族文化艺术这朵雪域奇葩绽放得更加璀璨夺目,当她拥有更多的机会向全世界展示神秘面纱下的美丽时,这颗蓝色星球上的人们无不为之倾倒。”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歌手德西用诗一般的语言感慨地说。
       格萨尔藏剧团,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一个由30多名普通农牧民组成的艺术团,正是这个纯民间性质的业余艺术团,把散发着藏民族浓郁风情的舞台搭在了西方国家,让像青藏高原蓝天白云一样纯净博大的艺术之美,翩翩飞进西方人的心里。
       色达县文化旅游局办公室主任殷小林告诉记者:格萨尔藏剧团曾应邀赴波兰、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在第37届扎柯庞勒国际山丘民俗节上,曾一口气捧回6个国际大奖。”
       格萨尔藏剧团在海外所受到的追捧,藏区不少艺术团都曾遇到过,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高原红艺术团就是其中一个。该艺术团总经理汪斌说,我们赴新加坡演出时,轰动场面用“万人空巷”形容也不过分,有一次一个金发高鼻的外国人被演出感动得冲上舞台献花,长久跪在地上不愿起来。
       记者了解到,仅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部门就组织歌舞、藏戏、藏画等文艺团队,先后到美国、英国、日本、印度、阿尔及利亚、奥地利等国家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半个世纪以来,我们藏族文化艺术演绎得更加精彩,正是这种独特艺术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德西说。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属于传统三大藏区中的康藏,以神秘强悍的康巴文化在藏区独树一帜。“半个世纪以来,甘孜州的文化艺术事业不断在发展。”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部门一名负责人说。他举出几个数据:仅就文艺表演团队来说,甘孜州现有州级专业文艺演出队1支(州歌舞团),地方业余藏戏团15支、群众性文艺表演队伍101支、经营性文艺演出队32支;全州325个乡(镇)设立了“文化广电服务中心”,专门为广大农牧民服务。仅仅在色达县,就有格萨尔藏剧团等16个演出团体,演员达500多人,不少剧团属于业余性质。
       “普通农牧民能够享受到这么多的文艺表演大餐,这在半个世纪以前连想都不敢想。”殷小林告诉记者,文化艺术在农奴制时代,属于寺庙喇嘛和贵族的专有奢侈品,普通人想看专业歌舞表演,是典型的“非分之想”。
       一位藏族艺术家在网上发帖子说,农奴制时代的藏族文艺,很多时候被扭曲甚至野蛮化、反人性化,在上层喇嘛和贵族中间,曾经盛行“人皮唐卡”,藏族唐卡借鉴的是盛唐绘画艺术,兴盛于松赞干布时期,唐卡描绘的主要是佛家盛景、人世轮回、藏药藏医。“藏区家家供奉、虔诚礼拜的唐卡艺术,农奴制却把它弄得浸满血腥”。此外,农奴主和上层喇嘛常常用农奴的人皮、人头骨等器官作为法器,而且必须是活人未死时取的头盖骨才灵验,活剥的人皮,也是大喇嘛做法事常用的法器。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唐卡制作材料早已抛弃了血淋淋的“人皮”,主要采用皮革、布和纸。
       “如今藏族文艺本身散发出的真善美,是彻底摆脱了农奴制时代痛苦甚至恐怖的黑暗记忆的标志。”德西说。
       “今天的藏族文艺能走出国门受到全世界欢迎,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藏族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风格相结合,这标志着它的成熟。”阿坝州九寨沟高原红艺术团总经理汪斌说。
        谈到色达县格萨尔藏剧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时,殷小林说,关键在于创新,伟大的民族需要创新,伟大的艺术需要创新,藏族艺术的创新契机在于它遭逢一个伟大的时代。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9-24 05: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