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60|回复: 0

中科院院士陈运泰警告:晚期强余震或突然来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3 21: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2008-05-23 19:16:36)  来源:文汇报   

       随着地震活动的衰减,人们常常容易放松对余震的警惕。然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科院院士陈运泰日前警告说:“晚期强余震很可能在人们将其淡忘时突然来袭。”
  在前天中科院地学部举行的四川汶川地震院士座谈会上,陈运泰发出了上述警告。陈运泰介绍,此次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根据矩张量反演得到的矩震级为7.9级至8.3级;而唐山地震的面波震级和矩震级分别为7.8级和7.6级。也就是说,两次地震的震级差至少有0.3级,这意味着,“汶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是唐山地震的3倍。”
  通过对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数字地震资料,陈运泰和学生反演得出了汶川地震断层面上的破裂错动分布图。该图显示,在此次地震的断裂带上,有两个比较大的破裂“亏空区”,即目前基本上未发生过破裂的地方。陈运泰说:“这两个破裂‘亏空区’很可能发生较大余震。”但他同时强调:“即使是余震预报,也不比预测主震容易。”
  按照已有的一些震例和统计规律,余震的最大震级一般比主震平均低1.2级。陈运泰指出,这个统计规律上下波动幅度很大,据此估算,汶川地震的最大余震应接近7级。然而,到目前为止,汶川地震的余震尚未达到这个水平。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发生在我国华北和西南的地震,包括1965年东川地震、1966年邢台地震、1976年龙陵—潞西地震、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等,很多都是以所谓“双震”的形式出现的。
  陈运泰表示,此次汶川大地震如果是“主震型”,强余震的震级将接近7级;如果是“双震型”,未来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更大。“这两个情况都警示我们,要特别加强对强余震的监测。”陈运泰再三强调。
  “以往一些震例的经验表明,余震可能与主震相隔一个小时,也可能相隔几个星期。”陈运泰指出,要准确预测余震发生的时间,难度相当大。但是,地震往往是“狡猾”的。陈运泰提醒:“地震发生几天或是几十天后,当人们逐渐将其淡忘时,也许会突然来一个‘晚期强余震’,那将是非常致命的。”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0-15 01: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