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41|回复: 0

康巴歌舞展示甘孜州“非遗”风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6 02: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近日,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藏族同胞们为京城百姓献上了一组精美的民间歌舞表演。无论是展现男子豪放刚健、女子秀丽端庄的舞蹈《卓》(真达锅庄),还是具有浓郁高原山野气息的山歌《鲁》,一个个富于藏族民间文化特色的歌舞表演,汇成了一组激情四溢、美不胜收的康巴风情歌舞。
  作为此次演出的领队,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局分管社会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副局长阿连谈起甘孜州的藏文化特点以及对“非遗”项目实施的保护措施便滔滔不绝起来。
  阿连说,甘孜州的藏文化是多元的。同样一个民间舞——锅庄,北路的新龙锅庄和石渠真达锅庄,便有豪放刚健与秀丽端庄的强烈对比;南路的乡城锅庄等的舞蹈古朴、典雅、端庄,且颇具韵味;东路的丹巴巴底锅庄则以脚步的踏、跺组合以及队形多变为舞蹈特点。她认为,蕴涵着和谐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藏文化也充满了包容性。例如,邻近香格里拉的藏文化和邻近羌族聚居区域的藏文化便分别融会了纳西族和羌族的某些文化特点。
  谈到当地对于“非遗”项目的保护,阿连说,甘孜州是一个具有丰厚“非遗”资源的地区,自治州文化局对这些珍贵资源首先通过摸底来建立档案。建档后,文化局进一步成立了州县一级的机构,组织相关部门、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学校等参与到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行动中来。
  此外,自治州文化局加大保护和管理力度,实行规范管理。“事实上,‘非遗’保护最基础的还是对于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没有了这些传承人,这一切就无从谈起。”阿连说,“目前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面对如此丰厚多彩的文化遗产,如何去保护和传承它,使其发扬光大。”
  在保护传承人、发挥其积极性等方面,阿连认为,首先是要认定传承人资格,给予其精神上的鼓励;其次是需要资金的扶持,给予传承人一定的生活补贴,为他们提供教育、传承的启动资金等;第三是设立传袭点,如在一些文化广场上设立民间歌舞表演、教学点,通过活泼生动、参与性强的活动进行“非遗”项目的普及;第四是将老艺人们的表演通过音像资料等形式记录下来,同时通过申请知识产权,为老艺人们提供一些经济上的补助。
  谈到此次汶川地震,阿连说,尽管甘孜地区并未遭到严重破坏,她也不无忧虑。由于甘孜州处于我国东北向地震带与西北向地震带的结合部,因此也是地震频发的地区。鉴于此次地震中,北川、汶川、茂县3个羌族聚居区现存的“非遗”实物和普查资料全部被埋的巨大损失,阿连表示,甘孜地区保护“非遗”资料的措施是,将音像资料多加备份,并存放在不同地点,减少资料损失的可能性。
  此次进京演出,除了演唱藏族山歌《鲁》的民间歌手果腰之外,其他演员均来自于甘孜州民族歌舞团。阿连说,考虑到民间艺人年事已高,因此才派出了这支年轻的队伍。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毕业于专业舞蹈院校,有着良好的艺术根基;还有一部分人最初来自民间,后经选拔和培训进入到歌舞团中。“很遗憾我们的民间老艺人们无法到北京来演出,但是这些孩子也具有专业素质,同样是非常优秀的。”阿连说。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9-25 19: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