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23|回复: 0

丽江在西部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3 23: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abc5a84e4d928a1fb2de0517_调整大小.jpg

       今年年初,中央政策研究室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联合调查组,到丽江市进行了改革开放30年发展变化的专题调研,在形成的调查报告中,调查组认为丽江在云南乃至西部地区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走进神奇美丽的丽江,去探寻她30年发展巨变的轨迹,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丽江市坚持解放思想,坚定改革开放,从当地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以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之路,树立了一个享誉全球的“丽江品牌”、创造了一种世界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丽江模式”,通过30年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丽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保护促发展,奠定科学发展基础
       地处滇西北一点丽江产生巨变呢?
       案是:丽江之巨变,不是靠神仙指点迷津,而是紧紧抓住了一个“法宝”,那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之路。
       “坚持保护优先,丽江奠定了科学发展的基础。”丽江市委书记和自兴、市长王君正一语破的。
       运用这个“法宝”,丽江完整地保护了先民居住的丽江古城、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神秘的东巴文化,并摘取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等3项世界级桂冠。“保护”,为丽江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石。
       经历了800多年风风雨雨的丽江古城是纳西先民留给子孙的宝贵财富,但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富裕起来的古城居民却开始拆旧建新。在这个关键时刻,丽江重新认识保护“祖宅”的重大意义,抓住1996年“2·3”大地震恢复重建的时机,对丽江古城实施全方位保护,探索出“整旧如旧”的保护新路。
       “古城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保护古城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财富,就是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局长和仕勇发自内心地说。10多年来,丽江累计投入10多亿元资金,从保护、保存、整治和发展四个方面着手,完整地保留了人类共同的财富和文化遗产。
       运用“保护”这个“法宝”,丽江人同样有效地留住了优美的自然环境。
       从玉龙雪山旅游风景区到金沙江虎跳峡,从长江第一湾到小凉山泸沽湖,处处山清水秀,处处风景如画。据介绍,这是丽江实行封山育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出现的迷人景观。
       金沙江流经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477公里,两县区96%以上的面积都分布在金沙江流域。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当地纳西族群众发出“保护树木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保护森林就是保护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的共同宣言。1990年开始,丽江先后对玉龙雪山、东部林区和西部老君山林区实施封山育林的天然林面积达29.5万公顷,占天然林面积的 60%。1998年8月,丽江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采伐。到目前,已累计投入12亿元,完成造林面积134.9万亩、封山育林72.87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458万株、退耕还林52.5万亩、天保公益林建设438.8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40.3%提高到目前的52.5%。
       以东巴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保护,激活了丽江的灵魂。为保护东巴文化,丽江市升格设立东巴文化研究院和东巴文化博物院,以提供保障机制。同时,筹集800万元资金,编辑出版《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成为我省最大的少数民族古籍出版工程。另外,向世界银行争取文化贷款3000多万元人民币重建木府,使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誉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木府成了古城著名的旅游景点。此举也开创了利用世行贷款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先河。
       老君山是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续优势资源之一。在老君山长达10年的旅游业发展中,丽江市始终把保护放在首位。市委、市政府认为:“现在我们做不到高起点、高档次开发,那就老老实实地把资源保护好,为后人来开发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正是有了对丽江古城、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有效保护,为丽江迈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2fe4802a72cb9188023bf6b8_调整大小.jpg

以创新求突破,谱写科学发展新篇
       改革开放以来,丽江立足实际,制订了以旅游业为先导的发展战略,着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创造性地执行了党中央关于“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决策,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突出优势、创新发展,这是丽江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后要继续传承光大的宝贵经验。缘于此,丽江已确立了“文化立市、旅游强市、水能富市、和谐兴市、人才推动和全面开放”六大战略和建设“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三大目标,找准了发展定位。
       突出优势、创新发展,使丽江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文化是财富、是生产力”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是丽江市突出优势、创新发展的杰作之一。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文化是丽江的灵魂和精神,进而把文化作为立市之本,提出“文化立市”发展战略,推动了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事业大繁荣。2007年,全市文化产业经营户由2001年的840户增加到3100多户,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由2001年的2.35亿元增加到8.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0.3%。2001年,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只有889万元,2005年投入达3000万元,近3年平均投入的增长幅度达20%以上。目前,全市民间自发组建的文学、书法绘画、摄影、文博、戏剧等团体已发展到50多家,电视、广播覆盖率分别达到87%和94%,文化事业空前繁荣。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是丽江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亮点。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旅游先导”战略的形成到现在的“旅游强市”战略的确立,无一不是突出优势、创新发展的结果。正是沿着“旅游先导”、“提质增效”、“二次创业”、“旅游强市”这条轨迹,丽江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2007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5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2亿元。
       突出优势、创新发展,丽江市提出并实施了“文化旅游、新型工业、特色产业、城镇建设和生态保护”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个带动”模式。针对丽江是一个农业弱市、86%的人口在农村的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通过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一批”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目前已直接带动10万多人就业,占全市总人口的10%以上。通过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发展以水能开发为主的新型工业带动一批”,在不断增强全市经济实力的同时,带动全市15万人受益。通过实施建设生态产业基地,“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带动一批”,为边远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找到了出路。
       坚持突出优势、创新发展,丽江市不断谱写出科学发展新篇章。1978年到2007年,丽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9%,其中,1996年到2007年年均增长10.4%,2003年撤地设市以来的5年年均增长12.9%。去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完成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4%、38%和43.3%,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州市前列。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9-25 03: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