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12|回复: 1

甘孜州南部地区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4 14: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整合资源 明确定位 加快康南旅游业发展
  
——康南地区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2008年7月1日—12日,胡斌副州长率州政府副秘书长曲梅、州旅游局局长肖锋等组成的工作组在康南地区开展调研。调研期间,7月8日在乡城以“整合资源,明确定位,加快康南旅游业发展”为主题召开了“甘孜州康南片区旅游工作会议”,围绕甘孜州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和康南旅游发展思路进行了讨论。州发改委、州交通局和州旅游局、四川师范大学专家和南路各县分管领导作了专题发言,胡斌副州长作主题报告。调研组还考察了雅江民居接待点、九龙伍须海、日鲁库景区和康定玉龙西泉华滩。

一、康南地区旅游资源概况
  “康南”是甘孜州南部地区的简称,是国家规划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核心区,包括甘孜州南部的理塘、巴塘、稻城、乡城、得荣等五县。地处川、滇、藏香格里拉金三角旅游环线东部,地域面积37568.05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24.43%。该区域由丘状高原、高山峡谷等特殊地理地貌构成,造就了稻城亚丁、巴塘措普湖、理塘格聂山、得荣下拥、乡城香巴拉七湖、海子山、巴楚河峡谷、定曲河峡谷等诸多自然景观。
  根据全州旅游资源评价结果,有亚丁“三怙主”神山、巴塘措普沟自然生态旅游景区、格聂山自然生态旅游景区、海子山古冰川遗迹(五级资源),得荣下拥旅游景区、理塘毛垭坝自然生态区、乡城县热乌温泉(四级资源),得荣县茨巫/白松农业生态及自然景观、稻城茹布扎卡温泉、香巴拉七湖(三级资源)等自然旅游资源。
  该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旅游资源有理塘县“八一”赛马节、理塘长青春科尔寺、巴塘夏穹古镇、巴塘弦子(五级资源),乡城色尔宫村、乡城白藏房、乡城新桑披寺(四级资源),乡城香巴拉天浴部落、稻城奔波寺、理塘香根活佛灵塔(三级资源)等。
  康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综合性强,与周边地区相比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极具旅游开发价值,有条件打造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特种专项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二、康南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2005—2007年康南地区共接待国内游客132.74万人次,占同期全州的16.1%,同期东部地区占全州的69.8%,北部地区占全州的13.3%;旅游收入86278.61万元,占同期全州的16.3%,同期东部地区占全州的70.3%,北部地区占全州的13.4%;同期接待入境游客3.86万人次,占全州的14.4%,同期入境游收入占全州的15.13%,入境游两项指标均低于东部和北部地区(见附表)。2007年康南地区各县GDP总和65765万元,占全州的8.34%,第三次产业收入28917万元,旅游总收入26992.55万元,相当于该地区GDP总和的41.04%,与全州相比高7.57个百分点。康南地区旅游发展较我州东部地区有明显差距,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旅游业有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极大的潜力。
  康南各县均编制了县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稻城亚丁、巴塘措普湖编制了景区开发总规及详规;稻城香格里拉乡旅游城镇总规、详规也编制完成;得荣下拥景区编制了概念性规划,其它旅游区尚未开展规划工作。总体看旅游规划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已编制的规划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从旅游基本要素窥测康南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道路交通。该区域国道318线由雅江连接理塘、巴塘,全长335K,其中三级公路215K;省道217线贯穿理塘、稻城、乡城连接云南迪庆州;通县油路乡城至得荣、县际连接路竹茨公路均已贯通,并与迪庆州相连。康南地区国、省道总长912公里,等级公路(山重四级以上)占83%。公路环线已基本形成,但道路等级低,自然灾害较为严重,公路交通是目前唯一的运输方式。
  景区景点。正在建设的景区主要为稻城亚丁,建成了县城至景区旅游公路,景区内电瓶车道、步游道、标识系统、厕所等建设即将完成,香格里拉乡和金珠镇道路管网、供水、供电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新建或改造基本完成,已建成和正在加紧建设一批档次较高的宾馆、温泉酒店,亚丁景区旅游接待条件得到逐步改善、提升。巴塘措普湖旅游景区与成都天霖公司签订了开发协议,尚无实质性进展,景区进入条件极差。
  接待设施。康南地区目前接待床位总计9146个(含民居接待床位约4000个),现有星级宾馆四家,床位数503个。其中中档星级饭店1家,低星级饭店3家;没有评星的有稻城亚丁宾馆、圣廷亚丁宾馆、巴塘迎宾楼、得荣宾馆等,稻城香格里拉乡在建二家高星级饭店,稻城民居接待发展较好。
  康南各县市政设施不配套,除稻城香格里拉乡在建一处垃圾处理厂外,其余城镇均无专门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差。巴塘县初步建立了游人咨询服务中心,各县基本没有规模化、有特色的旅游购物场所,旅游商品开发滞后,通讯未实现无缝覆盖。

三、康南地区旅游发展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1、认识和理念上存在差异。一是旅游产品开发局限于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对旅游产品形式和收益模式缺乏正确把握。旅游资源家底不明,导致旅游发展和产品开发认识偏差,定位不明确,思路不清。二是虽然多数县提出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培育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实际更关注水电、矿产资源开发,除个别县外大多数县发展旅游的信心不足、决心不大,对旅游业缺乏深入研究和关注,发展旅游停留在口头号召上,少有强力措施与对策,旅游业尚未真正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旅游及其旅游经济地位不凸显,多数县级旅游部门在旅游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处于“弱质”状态,甚至工作条件得不得保障。
  2、基础落后,开发程度低。交通“瓶颈”因素突出,极大地制约了康南地区旅游业发展。旅游开发投入不足,由于旅游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政府引导投入又不足,因此社会资本很难进入此领域,旅游开发的投资渠道狭窄,市场化程度低。旅游接待设施、景区基础设施等建设严重滞后。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关系不顺,管理工作不到位,一些重点景区无序建设,甚至在核心区内采砂取石,破坏了生态、景观。
  3、单打独斗,各自为阵。一是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区域协作,核心产品不明确,力量薄弱,投资分散,不能实现重点突破。产品开发同质,没有体现差异化与区域分工,特色不明显,市场营销自我宣传为主,经费投入不足,产品吸引力不强,市场份额小。二是涉旅部门职能分割,职责不明,没有形成旅游发展合力。
  4、旅游人才匮乏。康南5县县级旅游部门总计50人,旅游专业人才所占比例低,旅游行政、景区和饭店管理、市场营销、网络等方面专业人才奇缺,州内自己培养的导游、讲解员流失严重,留不住人才。
  上述问题既是康南地区的集中反映,也是我州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除了对自身问题的审视,也应当清醒地认识来自外部的挑战。纵观全省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态势,虽然阿坝州旅游经历“5.12”特大地震后损失巨大,但随着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展开,国家和省将投入大量资金帮助阿坝州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已列入规划,今后3—5年阿坝州将全面构建新的立体交通网络,发展的起点更高。加之其主要景区在此次地震中未受根本影响,借此次灾后恢复重建,阿坝州旅游势必重振旗鼓,在未来一个时期获得复苏振兴;此外,近年来凉山州旅游发展快速,“凉山模式”甚至被旅游界推崇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示范。我州旅游若不加快发展,又将拉大差距,终始落在全省民族地区后面。来自内外的压力与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同时也要看到我州及康南地区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对的发展机遇。
  在国家规划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中,康南处于核心区;在四川省新五大精品旅游区建设中康南地区也占有重要地位。近期省政府制定了《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将加大对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行动纲领。在交通建设上,国道318线改造将全面启动,亚丁机场着手前期工作,稻城连接凉山、云南的出州通道正加紧建设,康南地区在川、滇、藏香格里拉旅游区中,区位优势和旅游产品比较优势明显。滇西北丽江、迪庆作为这一区域的旅游增长极,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八百多万人次,可以直接辐射、带动康南地区旅游市场,加之其寻求旅游市场的更大拓展和产品深度开发,川、滇连接地区旅游发展互补性极强,市场关联度高,康南地区必将成为滇西北旅游大市场的重要依托。“5.12”大地震后,旅游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对可替代的产品有着新的需求。所有这些因素为康南地区旅游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和机遇。康南稻城亚丁在海内外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亚丁景区近年建设投入逐步加大,接待能力明显增强。作为康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其支撑作用将日益显现。有理由相信,围绕亚丁景区进一步整合康南旅游资源,明确定位,合理分工,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康南地区的旅游必将异军突起,凸显后发优势。

四、加快康南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1、调整思路,明确定位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不仅仅限于旅游景区。依据康南各县旅游资源分布的实际情况,按照旅游产品的不同层次(观光、休闲度假、特种旅游等),从市场角度确立康南地区旅游的基本定位即:中国香格里拉核心旅游区和旅游目的地,其核心品牌是亚丁。围绕核心品牌,以亚丁为重点形成稻城亚丁、巴塘措普湖、理塘格聂山三大主要自然景观和夏邛古镇、乡城白藏房(乡城民俗民风代称或概括)、理塘寺三大主要人文景观为支撑,其它产品相配套的康南地区旅游发展格局。充分利用高山生态景观、河谷地带适宜的海拔、气候、阳光、温泉等资源,建设游览、集散、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区,借助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大力开发康南地区复合型旅游产品,建成中国香格里拉生态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特种旅游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康南各县应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区位状况等因素考虑在区域分工中的功能角色,合理地确立产品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大品牌统领下,发挥自身优势,避免同质重复,突出个性与特色,追求差异和互补。稻城应突出香格里拉之魂、最后的净土这一核心理念,建设高品质、世界级的亚丁景区;乡城要确立作为旅游目的地而非过境地的概念,借助优良的气候和区位条件,把人文资源、田园风光等作为建设旅游目的地重要依托,培育“圣洁藏区、田园美景、八月菜花、四季有春”的香巴拉·乡城旅游品牌;此外,理塘—圣地高城与中国最美的草原、巴塘—雪域江南·弦子故乡与圣湖·热泉、得荣—太阳谷都较好体现了各地自然与人文内涵。
  2、开发旅游核心产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康南地区旅游发展要以亚丁为支撑,突出亚丁景区建设这一重点,各县旅游核心产品配套,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稻城亚丁景区要对照“五A”级景区标准高起点建设,近期先行申报“四A”级旅游景区,并将茹布茶卡温泉、县城青杨林、稻城民居、海子山、桑堆景区作为其旅游核心产品开发;乡城重点作好县城内及近郊藏寨开发,完善旅游接待功能和条件,策划开发针对专门客源群体的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旅游产品;巴塘措普湖、夏邛古镇、海子山鸳鸯湖、弦子歌舞,理塘长青春科尔寺、格聂山景区、毛垭大草原,得荣白松藏寨、下拥景区、县城演艺中心等作为核心产品分步骤有序开发。各地还可结合实际开发漂流、花卉鉴赏、徒步游等特种旅游产品。在开发旅游核心产品基础上,着力打造康南地区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好迪庆—乡城—亚丁—理塘—巴塘/措普湖—得荣—迪庆,迪庆—乡城—得荣—迪庆,康定—雅江—理塘—亚丁—乡城(得荣)—迪庆,迪庆—德钦—盐井—芒康—巴塘—理塘—亚丁—乡城(得荣)—迪庆等旅游环线。
  3、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以交通建设为重点。当前要全力作好亚丁机场前期工作,力争今明二年内有突破性进展;尽快实施和完成亚丁景区17公里路段铺油工程。近期应积极争取乡城马熊沟路段防护栏安装、理塘县城至热柯公路改造等工程的立项和开工建设。各地交通建设要围绕旅游产业布局来展开,把通村公路、通乡油路等交通建设项目和重点旅游景区开发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和实效。积极配合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改造。多方努力、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稻城至泸沽湖、亚丁至属都湖、亚丁至三江的出州旅游通道建设,积极论证乡城硕曲河沿线至迪庆东旺、乡城香巴拉七湖至稻城亚丁公路建设以及巴白公路改造的可行性,争取纳入全州交通建设中长期规划。
  旅游接待设施建设重点放在接待条件的改善。抓好一批星级饭店的新建和改造,具备星评条件的适时启动申报评级。形成低、中、高档星级饭店,经济型酒店、汽车旅馆和民居接待相结合的合理布局。对各地民居建设、改造进行专业指导,改善其内部住房、厨房、洗浴、卫生间、消防等设施条件,增强旅游接待功能。
  康南地区城镇、旅游通讯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任务艰巨,应立足现有基础,分步推进。城镇建设要特别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游人中心、演艺、购物、娱乐、基本医疗和紧急救援、加油站、银行等)建设,逐步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全面覆盖。要根据《四川省旅游标志标牌设置标准》,建立和设置旅游线路上的标志标牌;规划和建设旅游服务区、汽车营地、汽车租赁维修等配套设施。各地要重视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和餐饮的开发,制定相应计划并付诸实施。
  4、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加快发展
  康南地区乃至我州旅游发展最大的瓶颈制约是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可进入性差,接待能力不足。问题的根本与实质在于缺乏有效的投融资保障,政府主导还不到位,市场主体不发育,除康东地区和稻城亚丁外,少有企业参与旅游开发。国家、省投入极为有限,州、县政府财力又难以支撑,导致我州和康南地区旅游开发长期滞后,陷入资源富集、旅游贫穷的窘况。破解这一难题,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既致力于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扶持与支持,又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加以推动。一是建议尽快推进全州旅游资源整合,由州或州、县联合组建旅游投资开发主体,政府全面控制非竞争性垄断资源(如温泉、索道、车公司等),并集中其它优势资产,建立统一的旅游开发投融资平台和稳定的投入机制,通过门票、土地及其它垄断经营收益实现融资,缓解旅游开发投入不足的矛盾,加快我州和康南地区旅游发展步伐。主体的职责主要是突出重点开展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参与景区和重要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组织实施市场营销,并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扩大旅游投融资规模,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二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改变孤军作战、各行其是的封闭格局,建立康南各县旅游发展协作机制,以产品线路统筹,按定位分工,实现整体联动。在州级职能部门指导协调下,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康南地区旅游协作会议,调研并协调解决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与周边云南、西藏等地旅游市场的协作、沟通。三是整合政府旅游宣传资源,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康南地区旅游宣传促销。由州旅游局、发改委牵头编制康南地区旅游线路规划,结合线路产品(包括周边丽江、迪庆、昌都等地)统一制作康南地区旅游促销画册(重点景区亚丁单独制作);指导各县制作旅游自助手册、宣传折页、招贴画。
  5、强化旅游富民、促进和谐稳定的认识
  旅游具有拉动消费致富民众、促进人和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社会和谐的特征。作为我州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为实现和维护甘孜藏区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各级要牢固树立以旅游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实现和谐稳定的思想,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抓住机遇,把加快旅游业发展落实到具体政策、措施和工作上。大力实施民族地区“百千万”“藏家乐”工程,鼓励、扶持民居接待,促进康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各级政府要做好规划、指导和服务工作,整合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和扶贫、以工代赈等政策、项目资源,推进农村道路、通讯、饮水、供电、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农牧民协调解决民居接待小额贷款、税收优惠等问题,对民居接待从业人员进行普通话、外语、卫生健康、烹饪技术、接待礼仪等实用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指导。培植适合农牧民自身家庭特点的产业支撑和收入来源,实现旅游富民惠民。
  各级政府是推动当地旅游发展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发挥旅游部门和其它职能部门的作用,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各县应建立旅游发展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视财力逐步增加,为旅游部门提供基本工作保障。重视旅游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旅游管理人员学习培训,提高队伍素质。重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把旅游标准化建设作为各级政府抓旅游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全面推进A级旅游景区、优秀旅游城镇、民居接待、星级饭店标准化建设与管理。
       从实现甘孜藏区长治久安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国家根本利益出发,建议州委、州府进一步向中央争取有助于藏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和建设资金的支持,切实解决严重制约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旅游信息化建设及人才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甘孜州旅游追赶其它地区跨越式发展,为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和谐作出更大贡献。


                                                                  康南地区旅游发展调研组
                                                                          2008年8月4日


附件:康南地区旅游发展调研组成员名单

胡斌         甘孜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曲梅         甘孜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肖锋         甘孜州旅游局局长
高明勇      甘孜州旅游局副调研员
徐继         甘孜州交通局农建科
洼西彭措  甘孜州旅游局市场科
赵晶         甘孜州人民政府秘书三科
泽央         《甘孜日报》社记者
王一丹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特邀)
杨德谦      成都电视台记者(特邀)
发表于 2008-11-30 02: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旅游?还是水电?这是个问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9-26 00: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