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39|回复: 0

庄学本、孙明经和他们的西康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7 20: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图片来源:友多图库资料

(是他们,让横断山域更美! 系列)

1939年11月孙明经与摄影家庄学本在西康考察中不期而遇.jpg
(1939年11月孙明经与摄影家庄学本在西康考察中不期而遇)

  1939年元旦,在中国西部,在川西横断山脉,一个新的省份成立了,这个省就是后来的西康省。但是在此之前,国内就已有新建西康省的呼声。至于其原因则与近代以来西南局势关系密切。任乃强在《康藏史地大纲》中说:“光绪时,英军入拉萨后,一时舆论哗然,咸主西藏建行省,以固治权,而杜窥伺……惟俱拟名为西藏者,境域限于宁静山以西之地,其后张荫棠整理藏务,赵尔丰改流川边,并著成绩。故清廷任赵为川滇边务大臣,有析川滇边与西藏为二省之意。”于是,1905年建川西省, 1913年,划泸定以西32县为川边特别区域,1925年又复改称川边为“西康”。但后因诸多原因,西康建省一事多有耽误。1928年,国民政府发布政府令,将热河、察哈尔、绥远、青海、西康各区,均改为省,依照法令组织政府。1929年8月17日西康旅京民众等公呈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呈文中说:“为西康警报频来,危亡已在眉睫,特恳迅派负责人员组织西康省政府,以图挽救事。”但是即使这样,西康建省一事仍无着落,1935年7月,西康建省委员会在雅安成立,终于把长期以来的建省计划提上了日程。1938年12月,经行政院决议,撤消建省委员会,改组省政府。刘文辉任主席。内设民政、财政、教育、建设4厅,保安、秘书2处。1939年元旦,西康省政府成立。在成立宣言及《完成西康建省之意义及今后施政之中心骨干》演讲中,刘文辉用简洁的话语回顾了清季民国时期建省的经过,详说了国事日艰,康藏局势日趋复杂的现状,当前的中心任务,展望未来,充满信心。这时的刘文辉已不是昔日的四川王,与刘湘一战,他退守到川西,这一时期正是他一生中意志最为消沉的时候,但他为西康建省却努力颇多。蒋介石的训词,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这一切使得这个新成立的省份在它诞生之初就显得那么地与时相应,在一定意义上,它的国防地位显得更为重要。这一点刘文辉、蒋介石及国内知识分子都十分明白。
  刘文辉不愧为一位著名的军阀、政治家,他的眼光使得他当时在西康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在今天看来仍然让人敬佩。新建的西康省对国人来说还是一片净土,一块寻求新知的热土。刘文辉重视知识分子,他邀请知识分子到西康考察。一些知识分子也因日本的侵略而相继转移到内地。初来巴蜀,新建的西康充满诱惑,一大批学者加入到了对西康的研究。尽管他们的研究在今天看来是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出发的,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加入才使得今天的我们在研究川西地区时有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庄学本和孙明经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加入到考察西康、记录川西风情的行列之中的。
  1939年夏天,一支马队开往人烟稀少、偏僻荒凉的川西藏区,孙明经作为摄影师参加川康科学考察团。考察团一行在义敦遇上了西康省政府的参议庄学本。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复原当时的情形,但一张照片让今人看到了两个来自不同地区的青年人站在了同一片土地。庄学本的深沉,看上去让人觉得神秘,而孙明经呢?意气风发,自信却充满了执著。两人的不期而遇,看上去不同的身份、地位,却同样地为今天我们认识西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我们能看到的历史,不在传统文献的记载里,不在考古发掘的文物里,而在近代以来科技发达,摄影机、相机所拍摄到的相片上、记录片里。今人的幸运,前人的努力,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展转,近年来,庄学本、孙明经当年的摄影作品终于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庄学本,上海人,他一生都梦想着到西藏去考察,但命运总与他开玩笑,终其一生也没有达到西藏,而仅仅在西康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著作,今人离奇般的遗忘,能够再版并且赢得今人称好的却是他当年拍摄的照片,以及一本名为《羌戎考察记》的游记。这样的待遇或正与他当年的梦想一样。但是当我们从学术层面考察认识近代以来的西南局势时却发现,正是他的记录才使得曾经是蛮夷之地的川西有了可靠而详实的资料。自然这些资料的来源并非庄学本一人之功。清季民国时的学人对西南地区的关注,尤其是对川西的关注使得今人即使在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会忘记他们的努力和著作,但将来不会。
  庄学本的著作,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2005年、2007年分别出版,书名是《尘封历史的瞬间:摄影大师庄学本20世纪30年代的西部人文探访》、《羌戎考察记:摄影大师庄学本20世纪30年代的西部人文探访》,同样的副标题,同样的尊称:摄影大师——无疑,这代表了今人对他的摄影技巧的赞赏,更反映了今人对他的如实记录西康——西部人文的尊重。

  孙明经,山东掖县(今莱州)人,上个世纪30年代毕业于金陵大学,是中国电影的开创者之一,在民国年间,他独立摄制了各种题材的记录片49部,组织和参与拍摄92部。但是1949年后不久,他一度在中国的电影界如同消失踪迹一般。与庄学本不一样的是,孙明经到西康考察是受刘文辉邀请的,他的考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则是拍摄于60年前的历史照片记录片。2003年,中央电视台《见证》栏目播放了一系列名为《世纪长镜头》的记录片,片中的主要人物、资料来源就是孙明经及他当年所拍摄的照片、记录片。据说,在西康,孙明经完成由8部影片组成的《西康》系列,分别是《西康一瞥》、《雅安边茶》、《川康道上》、《省会康定》、《金矿铁矿》、《草原风光》、《康人生活》、《喇嘛生活》。
  然而,与庄学本极为相似的是,孙明经当年的成果也经经历了种种磨难,今人能够见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他所拍摄的记录片如泥流入海一般,所幸他拍摄有关西康的照片,经过后人的整理配文于2003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名为《1939年:走进西康》。一个“走”字,自然地把读者带近了孙明经的世界。书名的巧,书名的简洁,正与孙明经的人生一样。但它却勾起了今人对当年西康的新认识。
  刘文辉对教育的重视,经过5·12汶川大地震的阵痛以后更应该引起世人的关注。他曾经说过: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这话虽然有些不中听,但教育不兴,如何能变边地为腹地?在刘文辉时代的西康,其建设与内地无疑,教育更是西康的一大特色。在庄学本、孙明经当的照片中更能看到两种不同条件的办公、学习环境。县政府的房舍陈旧破烂不堪,学校的房舍却是新的、坚固的。后人对刘文辉的评价普遍不高,那是因为他曾经是军阀,刘氏家族在四川曾经属于“剥削阶级”,在特殊的年代政府和老百姓已经给他们这个家族的所有人定了性。
       在庄学本、孙明经拍摄的照片里,今人看到的是真实,这种真实往往看不到任何刻意的追求。在生活中把握镜头里的瞬间,这是庄学本、孙明经留给今人的最大启示。在他们的镜头下,涉及的主要是西部人文,对西康而言,则主要是西康人文。这人文是纯洁的,完美的,看出来的是人性的善良,与世无争。进而言之,他们的西康印象正是那个时代西康的现状,以及在它国人眼里的文明程度。原始而不缺乏对近代文明的需求,是追逐梦想的理想港湾。大概这也正是近代以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海外人士达到西南,考察西南的内在原因之一。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9-19 16: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