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周小林 摄影:友多山野考察队 Youduo Field Expedition
常见观赏花卉系列 草本 (109)
中文学名 醴肠
拉丁学名 Eclipta prostrata (L.) L., E. alba (L.) Hassk.
科中文名 菊科
科拉丁名 Compositae
属中文名 醴肠属
俗名别名 旱莲草 墨旱草 墨草 墨菜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茎直立或匍匐,自基部或上部分枝,绿色或红褐色,被伏毛。茎、叶折断后有墨水样汁液。叶对生,无柄或基部叶有柄,被粗伏毛;叶片长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或有细锯齿。花序头状,腋生或顶生;总苞片2轮,5-6枚,有毛,宿存;托叶披针形或刚毛状;边花白色,舌状,全缘或2裂;心花淡黄色,筒状,4裂。舌状花的瘦果四棱形,筒状花的瘦果三棱形,表面都有瘤状突起,无冠毛。幼苗上、下胚轴均较发达,子叶椭圆形或近圆形;初生叶2片,椭圆形,叶背被白色粗毛。种子繁殖。在长江流域,5-6月出苗,7-10月开花、结果,8月果实渐次成熟。种子经越冬休眠后萌发。鳢肠喜湿耐旱,抗盐耐瘠和耐荫。在潮湿的环境里被锄移位后,能重新生出不定根而恢复生长,故称之为"还魂草",并能在含盐量达0.45%的中重盐碱地上生长。鳢肠具有惊人的繁殖力,1株可结籽1.2万粒。这些种子或就近落地入土,或借助外力向远处传播。
生境 生于低洼湿润地带和水田中。常危害棉花、豆类、瓜类、蔬菜、甜菜、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作物。
地理分布 广布我国中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