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71|回复: 1

醴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1 17: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摄影:友多山野考察队 Youduo Field Expedition

常见观赏花卉系列 草本 (109)


P1050261_调整大小.JPG
中文学名 醴肠
拉丁学名 Eclipta prostrata (L.) L., E. alba (L.) Hassk.  
科中文名 菊科
科拉丁名 Compositae
属中文名 醴肠属
俗名别名 旱莲草 墨旱草 墨草 墨菜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茎直立或匍匐,自基部或上部分枝,绿色或红褐色,被伏毛。茎、叶折断后有墨水样汁液。叶对生,无柄或基部叶有柄,被粗伏毛;叶片长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或有细锯齿。花序头状,腋生或顶生;总苞片2轮,5-6枚,有毛,宿存;托叶披针形或刚毛状;边花白色,舌状,全缘或2裂;心花淡黄色,筒状,4裂。舌状花的瘦果四棱形,筒状花的瘦果三棱形,表面都有瘤状突起,无冠毛。幼苗上、下胚轴均较发达,子叶椭圆形或近圆形;初生叶2片,椭圆形,叶背被白色粗毛。种子繁殖。在长江流域,5-6月出苗,7-10月开花、结果,8月果实渐次成熟。种子经越冬休眠后萌发。鳢肠喜湿耐旱,抗盐耐瘠和耐荫。在潮湿的环境里被锄移位后,能重新生出不定根而恢复生长,故称之为"还魂草",并能在含盐量达0.45%的中重盐碱地上生长。鳢肠具有惊人的繁殖力,1株可结籽1.2万粒。这些种子或就近落地入土,或借助外力向远处传播。
生境 生于低洼湿润地带和水田中。常危害棉花、豆类、瓜类、蔬菜、甜菜、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作物。
地理分布 广布我国中南部。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17: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醴肠

P1050267_调整大小.JPG


P1050263_调整大小.JPG


P1050266_调整大小.JPG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9-30 06: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