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68|回复: 3

四川甘孜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石棺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9 08: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肖林 李雯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近日发现22座石棺墓,考古人员从中发掘出140件精美的春秋战国时期石器、陶器和青铜器。这是记者18日从甘孜州文化局了解到。
这些石棺墓埋于地下,是当地群众在建房取土时无意发现的。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甘孜州文物考古工作组等部门对这些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这些石棺长约1.8米,宽1至1.5米不等,有的已被破坏。考古人员对19座基本完好及1座遭破坏的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从中出土石针(锥)3件、石箭簇2件,石珠4件、石斧1件、细石器1件以及100多件青铜器。其中,出土的石针(锥)制作十分精致,在甘孜州属首次发现。经专家分析,这批文物的年代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次发现的文物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是出土文物中少有的精品。”参与发掘的陈祖军副研究员说,比如这次出土的“环首铜刀”文物,是自从19世纪30年代在岷江流域发现石棺以来,第一次在石棺中出土这种造型的青铜器。
根据出土文物显示,这里是一个以手工业经济为主的部族公墓,死者绝大部分属正常死亡。从地表上采集的打制石器证明,当时该地区的人类活动迹象已很明显。从墓葬排放方式上看,这里已经出现等级划分。
目前,乡城县政府已决定将该古墓群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采取了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甘孜州文管部门认为,这批珍贵文物的出土,为研究金沙江流域古代社会历史文化、丰富康巴藏区早期文化的认识、了解石棺葬遗存的丧葬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专家破解四川藏区石棺之谜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发现大量石棺墓后,给当地群众带去很多谜团,因为这种殡葬方式和当地藏族群众传统殡葬方式完全不同。有关专家分析后认为,各种证据都表明这些石棺墓应属古羌文明,而非藏文化遗存。
按照当地藏族群众的传统,殡葬方式有水葬、土葬、火葬和天葬等形式,其中又以水葬和土葬为主,但就是没有石棺葬。乡城当地土葬的方式一般是用牛皮编制的粗绳,将遗体捆绑成母体内胎儿的形状,然后用酥油封住遗体的眼、鼻、口等七窍,再放入木制棺材中入地掩埋。因为当地藏族群众相信人死后捆绑成胎儿形状,可表示死者回归大地之母的意思。而这次发现的石棺内的遗骨以仰、俯等多种形态安放在石棺中,都不是呈胎儿形状。
“石棺盖板由3至5块石板组成,每块石板长1米左右,宽0.6至0.7米,石板有些直接取自天然,有些却经人为加工。”参与发掘的陈祖军副研究员说,从表面特征看,这里的石棺无论是材料选择还是石板结构,都与雅砻江、岷江、金沙江流域发现的古羌人石棺有共性。甘孜州文博研究员扎西次仁说,甘孜州的石棺墓葬,考古界普遍认为属古羌人文化遗存,四川藏区以前也曾发现过类似的石棺。
陈祖军进一步分析说,从史学和民族学上讲,甘肃、青海地区历史上有过古羌人沿青藏高原南北走向的山岭河谷迁徙之说,但是有几支古羌人在迁徙中最终去向不明。而现在与这几支文化迁徙路线相一致的几个大流域内都开始发现“石棺葬遗存”。葬于乡城石棺中的可能就是一支从北方南迁而来的古羌人。
专家们认为,金沙江流域基本上是地下文物考古的空白区域,乡城石棺的发现说明2000多年前这里就是比较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从而改变一些青藏高原当时是“蛮荒之地”的认识。乡城石棺墓遗存的独特、悠久都将给考古学以及民族学留下了一个新的研究空间,促使我们在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去寻找下一个答案,不断揭示历史的谜团。


发表于 2005-7-19 09: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沙发...........
想看看..............
发表于 2005-7-19 11: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哇~~~~~!! 厉害噢~!了不起哈!扎西老师就有得忙了哈~!
发表于 2005-7-23 18: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藏羌就是近邻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1-11 12: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