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泪别丹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5 01: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终于失去了你,那离别的一天终究还是来了!!没有办法!!
发表于 2006-4-15 08: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方的注视……


“有事,请告诉我们……”
人生的长路上,
不能伸给相互搀扶的手,
却永有远方的注视……

虽然,这注视凝重而焦灼,
也许竟加重了你前行的负担,
但是——你知道行囊里
多出的是责任,是期盼,
于是,你必须小心地
迈过脚下的每一道沟坎,
你不得不勉力跋涉,
为了不辜负远方的牵挂。

虽然,这注视无奈而忧郁,
也许并不能摩挲疲惫、沮丧,
但是——或许能化为
一只支撑的手杖,
并在你耳边喃喃低语:
此行并不孤独,
远方,有一颗同样疲惫、沮丧
却始终伴你前行的心。

但愿这也曾痴迷地凝视过行云流水的目光,
会伴随你的目光上扬——
从尘嚣的道路上扬……
再上扬——在那个角度,
生活向我们展示的是碧蓝的天。
让我们共同注视,
那里,必定还会
有悠然的飞鸟、
舒卷的白云、
如幻的诗行……



以上的文字给小林和殷洁送行
祝福你们一路平安!!!
期望早日在崭新的友多网再见……
发表于 2006-4-15 09: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先生,你们什么时候离开?
发表于 2006-4-15 09: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为什么要泪别丹巴,我以后怎么样看到丹巴美丽景色,我以后想去又能从哪里知道丹巴的情况?
发表于 2006-4-15 10: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以不走吗?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友多,友多让我本来灰色的生活变得有希望而有色彩,谢谢你友多的朋友们,如果我有100个理由让你们留下,哪你们可以留下吗?
发表于 2006-4-15 12: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想喝——直想醉









发表于 2006-4-15 12: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狗狗老师——辛苦了

下面引用由狗狗发表的内容:

这是我到丹巴之后第二次来县城,却看到了这个消息
明天,周总就要离开。。。。去送别!希望一路平安。。。。。。。。。。


狗狗老师
真的辛苦了
难得来县城
却无法交流
第三次来县城——还不知道几时呢

要想看以往的帖
可通过查询进行
资料都在
友多正在转移中
相信友多会越办越好
但得有个过程




发表于 2006-4-15 13: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甭太失落——以往的资料都在呢

下面引用由枫叶飞扬发表的内容:

改版了,看不了以往的文章!好失落!友多怎么了?回广州了吗?


甭太失落——以往的资料都在呢

要想看以往的帖
可通过查询进行
资料都在
友多正在转移中
相信友多会越办越好
但得有个过程




发表于 2006-4-15 16: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尚风向标直指丹巴、周小林

  身边的女友对我说:“时尚就是带动。”她说,很多人都想到的事情但大都没做,而某些人做了,又得到大家的认同并开始追随,这些人就带动出了时尚。

  绿色丹巴的开启者

  丹巴,无疑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一个时尚风向标。因为,丹巴已经被大众通过传媒认定为“最美丽的乡村古镇”。之所以获此殊荣,是因为,为了现代人在物质生活满足以后的精神重建。丹巴,一直独立于世外地保持了一份纯净的自然、古老和质朴。它在几千年的沉默中,似乎早已预料到,总有一天,人们会需要并会回归她所保持的这种姿势。如今,她被认同、被向往、被追随,她保持的本身就是带动。首先,她带动了一个周小林。



春意盎然

  “1989年一次的偶尔路过,我发现了丹巴。”周小林对我说这句话时,已“关注”丹巴17年,“触摸”了她9年,“在丹巴发呆的日子”已近4年,创作出版了《绝色丹巴初体验》。现在,在他的身后,至少有100万双眼睛开始关注丹巴,约20万人有过“在丹巴发呆的日子”。尽管他们发呆的时间匆忙如记者一般,不及周小林的千分之一。

  “丹巴总有一天会大放异彩于世界的。”凡是在周小林的呆驴巢?D?D丹巴大酒店的酒吧里看过周小林放幻灯片的驴友们,一定都会想起周小林说这番话时的慷慨激昂。不是周小林言中了,而是周小林成功了。连接大众和传媒的“选美中国”的《中国国家地理》也成功了。因为,丹巴、周小林和《中国国家地理》共同完成了一个带动的过程,一个时尚。从丹巴保持的原有姿势,到周小林特立独行的发现,再到《中国国家地理》的推波助澜,一个风向标就这样在驴友们面前塑造了起来。



银装素裹

  周小林于丹巴是个故事。因为,周小林于丹巴俨然哥伦布于美洲大陆的现代版;因为,“他比丹巴人还了解丹巴”;还因为,人们会想,好端端的一个年轻人,干吗放着北京、广州大城市不呆,而要跑到丹巴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里发呆呢?敏感的媒体先行讲述周小林时说,“亿万观众知道他以后,万分之一的人剥离出来,踏上寻找周小林之‘每公里都精彩的路’。然后,万分之一在丹巴邂逅,其中又有N分之一的男女把康定情歌带回家,成为故事中的故事……”丹巴绝美的静寂就这样通过周小林的瞳孔放射成时尚。

  爱上如诗如画的他乡

  “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教科书都是残缺不全的,因为它缺少了丹巴古碉这一页。”周小林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常常回荡在他的呆驴巢里。古碉、藏寨、美人谷,丹巴所独有的其实远不止这些。“每公里都精彩”,入住丹巴三年后,周小林才用他的一双大脚丫探测出丹巴沉淀了几千年的丰厚。



呆驴巢和周小林也是游客们丹巴行的目的

  于是,“我走出呆驴巢,匆忙得就象一头驴似的颠上党龄,过碉楼、穿森林、看流石、湿地、海子和大雪山,住藏寨、泡温泉、喝奶茶,听悲壮的红军故事。回到呆驴巢还没及歇脚,又再上莫斯卡访活佛、找盘羊、逗旱獭,饮酥油茶、吃糌粑,感受高原牧区的敦厚与宽阔,以及水晶一般镶嵌在夜空的满天繁星……”周小林说。

  “如诗如画”是周小林妻子殷洁描述丹巴的语言。尽管她觉得他们夫妻和丹巴的故事“一点也不像外面传奇的那样,只不过是一种另类的堕落”,但她还是接连用《在丹巴发呆的日子》、《寻找梦中的童话》、《爱上如诗如画的他乡》等册子,宣泄了他们夫妻、友人对丹巴的无限眷恋。



青海的活佛也成了周小林的客人

  “天天喧嚣不已,晚上酒吧应酬,钢筋水泥丛林里呆久了,就会渴望一份单纯。”周小林是先行者,率先逃离出了繁华都市的喧嚣,不但自己重归自然,还为没来得及逃离的人们找到了一座精神家园。

  任何一个登陆过周小林网站的人,都会看见一幅幅优美如画的四季丹巴。于是,许多摄影家接踵而至,又“象大雁一般掠过”,因为,“哪怕是同一处风景、同一个时刻,你周小林拍出来的别人却无法拍出来,因为你的作品满是感情色彩。”一位著名的摄影家对周小林说这番话时,周小林已将7万多张反转片分给了丹巴各处的四季以及晨曦、黄昏,或是穿行林间、或是跳跃水波之上的每一束光线。

  周小林在丹巴“发呆”,确实令常人咋舌。为得到一幅丹巴的航拍图,周小林竟然打起了每天从头顶上飞过的飞机的主意。于是,某天,成都到拉萨的飞机上,出现了一个目的地并不是拉萨,而是仅仅是为了能航拍丹巴的人。

  横断山的守望者

  如诗如画的他乡在周小林之后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发呆。而这个时候,周小林已开始了他更为深邃的守望。

  “横断山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山脉。众多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以及多样的生物都构成了她非凡的魅力。你们大熊猫之旅正好在这个区域活动,所以,你们一出发,我就开始关注你们的每一篇报道了。没想到你们居然来到我这里,来到丹巴。其实,你们应该来,丹巴有5条河流交汇,处在邛崃山脉和大雪山交界处,既是大熊猫的屏障,也是大熊猫走廊的边缘地带。但是,大熊猫比许多山川、河流都幸运多了,先行被重视并得到了关心备至的保护,连它的栖息地也要用世界遗产来保护。然而,大熊猫的栖息地只是整个横断山山脉的一部分,其它的山川、河流,我们又该怎样保护呢?”



丹巴党岭湿地

  “我很羡慕你们,可以这样行走。我也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横断山走个遍。”镜片后面的忧郁目光闪烁着属于周小林的激情。

  “周小林?哦,知道,就是丹巴大酒店那个高高瘦瘦的老板吧。”丹巴人这么描述他。而在记者的眼中,他的瘦高就像以丹巴为支点的一根竹杆,在努力地挑开人们的眼帘,将众人的视线引向横断山脉。

  “从横断山脉里随便挑出一座山峰,都会让世界惊艳。然而,大河小溪随处可见的水电开发,却让人难以轻松。我在丹巴这个院子里,一天一斤米就可以养活自己。一边养猪一边种菜,在这洁净的空气中,尽情地体会着金川和革什扎河从院子里交汇流淌,注入我的血脉,守望着横断山,而这份快乐也成了我的痛苦。”

  周小林的痛苦来源于守望到的一个现实,那就是他所守望的横断山脉中的“每一条河流几乎都将被分割成为一段一段的水”。在水电争论进入到白热化的现在,“原来呼吁给我们留一条原生态河流”的周小林突然站了起来,脸色涨得通红,手臂猛地一横,“我现在不了!我只想留下一条支流,以免后代在看见“河流”二字因不知所云而翻阅字典时,查到的解释就是一段一段的水。”

  环保如果有幸,也该成为时尚。

  现代旅游的实践者

  对周小林许多赞赏的话语里,也夹杂着对周小林经营才能的不认可。“做策划可以,搞经营他还不行。”

  “周总在吗?”随着敲门声,游客渐渐出现在“呆驴巢”中:“我们的人都等在酒吧里了,您什么时候给我们放幻灯呢?”



把“康定情歌”带回家

  “一会儿就过去。”周小林不紧不慢地答道,因为他正沉浸于横断山的讲述中,对打搅很不耐烦。

  “周总,那您今天忙着吧,明天我们回来您再给我们放,好吗?”一个多钟头以后,游客再次出现在周小林的面前,依旧客气的问话中却分明透着心有不甘。

  “好吧。”周小林地回答让游客在遗憾中离去。

  在呆驴巢总共五个晚上,周小林这唯一一次对游客的冷淡,不知道是否算得上他不懂经营之道?



周小林发掘的格萨尔王石刻版画

  食堂总是很咸的菜让我们很尴尬,因为和周小林一起用餐的时候,完全不是这样。于是,我们向厨师们提出口味淡一些的要求,但依然很咸。我们不想告诉周小林,因为我们看得出他对部下们很好,我们是过客,并不想影响到他们的友好。

  但另一个大酒店的老总在同样的情况下,硬是让厨师全部吃了自己做的菜,“打那以后,厨师们好多了。”这位老总说。

  这种对比,是否也能算得上周小林不会管理呢?

  我们到达的第一天就获悉,在四川媒体没有推荐丹巴参与角逐《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的情况下,周小林硬是全力推荐并最终使丹巴获得了“最美乡村古镇”之称号;第四天,他用于宣传丹巴、关注横断山脉的网站点击率达到100万人次;看过他网站的一位当地干部称这个网站“值四、五千万”。而在“呆驴巢”络绎不绝的客人惊诧于周小林的旅游产品以及艺术品一般的各种图书、画册时,这一切就成了我们的丹巴之行又一个看点。因为,在别处,旅游产品的雷同已经没有看点。

  “把康定情歌带回家”,鹅卵石、牦牛骨、树干坐椅、木头匣子等材料上分别刻以汉、英、臧文和康定情歌的曲谱,就成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纪念品,自然会让人爱不释手。

  格萨尔王石刻版画,是莫斯卡高原牧区民间工艺,现在能刻制800幅神态各异的格萨尔王的唯一一个艺人也在呆驴巢。“再不收集整理,就要失传了,这是我的一个责任。”周小林希望这一有着极其重要文化价值的民间技艺应该保存、发扬和绽放。

  视觉丹巴、图书、地图等纸张作品,也一样充满创意,充满个性,至少在中国还没有哪个景区的介绍作品有这样让你一眼就喜欢上的魅力。

  还有木制日历、碉楼石刻、花卉石刻……

  我们入住期间,黄金周已过。而丹巴大酒店的入住率日平均至少在80%左右,客人们还会在呆驴巢留影之时,竞相购买这些纪念品。丹巴的老百姓也告诉我们,因为有了丹巴的旅游,有了周小林,他们的生意才一天天兴旺起来。

  经营者、策划人,周小林更适合哪个角色?我们没有就这个问题去问周小林。因为他已经自认“我是个现代旅游的实践者”。这个现代旅游实践者相比起媒体抄作的许多旅游模式来,更实在些,也更适宜一些。因为我们看到许多人来丹巴旅游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把周小林也当成了风景。

  矛盾,才能碰撞出奇异。周小林是矛盾的,丹巴也是。因为其境内的5座大山、5条大河,相互交织勾勒出梅花一样的地貌,有6种语言在这里各谐地交融着并传承着。于是,丹巴和周小林正在成为人们追逐时尚的风向标。
发表于 2006-4-15 16: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做楼上这篇稿件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其实,我只写了自己当时在丹巴短短十天所了解到的三分一。昨天。独坐电脑前,回复四川新闻网麻辣论坛〈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时,再度想起“友多”、周小林和这次“陪走”惠远寺和莫斯卡的经历,禁不住泪流满面:
“。。。。。。

每公里都精彩。这是历经十数年并驻足四年的“友多网”版主周小林对丹巴、甘孜乃至横断山的总结和惊叹。“陪走”惠远寺以及常在这片高原游走的经历告诉我,一旦走得稍微深入,那就是每一步都会感到丰富,每一步都会感动不已。如今,周小林在丹巴几乎处处都能听见的惋惜中要离开了这片凝聚着他大好年华和全部心血的土地,当朋友为他而哀叹时,他却平静地认为,丹巴给他的更多,并希望自己“苍苍白发”回到丹巴时,丹巴还能将自己认得。。。。。。”

周总、殷主任,我这次在丹巴,比上次匆匆忙忙之间听到的更多:甲居、丹东、莫斯卡,包括一些县里的干部,他们都不会忘记你们对丹巴的热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4-3-29 17: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