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502|回复: 2

甘孜武警:康巴高原上不朽的丰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8 01: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撰文:高福全 编辑、摄影:周小林

此主题相关图片

(多年来,武警甘孜支队的官兵在偏远、闭塞、艰苦的甘孜高原,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战严寒、斗艰险、砺壮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歌。)

比雪山更纯洁的是忠诚
  有人做过试验,结论是:一个正常人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徒步,相当于在内地低海拔地区负重50斤行走。
  支队有一名干部,从内地探亲回来,买了20多只活蹦乱跳的兔子,准备带回中队饲养,可在翻越海拔4798米的卡子拉山口时,这些兔子因为不适应低氧、高海拔环境,全部瘁死。
  动物尚且如此,于人而言更是严峻的考验。甘孜支队的官兵也是来自内地,也是同样的血肉之躯, 可是他们到了高原却如同磐石一样,牢牢地屹立在狂风暴雪中,用青春和忠诚锻打着不朽的业绩。
  笔者曾问过许多战士和干部:“你们来自内地,怎么就能在艰苦的高原上扎下根来?”问这话时,笔者期待着他们侃侃而谈、期待着他们述说自己的坚强和勇敢,然而几乎所有的官兵都是不屑一提地微微对我一笑。他们的笑是坚强的笑、是经历了风霜雪雨锤炼的笑,他们的笑阳刚十足。这种笑的深处是宽广的胸襟、无私的情怀和顶天立地的豪迈,这种笑源自一代一代官兵扎根高原,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
  “艰苦不怕苦,苦中有作为,我们既要扎下根来,又要开花结果。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政委蔡楠斩钉截铁地说。
  康巴高原是一片雄浑辽阔的土地,同时也是一片英雄辈出的土地。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甘孜支队的官兵们用实际行动实践着忠诚卫士的誓言,涌现出了优秀边陲儿女廖启国、学雷锋标兵唐时令、一等功臣袁明勇、叶前、二等功臣周宗远……
 楼主| 发表于 2007-7-28 01: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甘孜武警:康巴高原上不朽的丰碑!


此主题相关图片


辉煌的战果是成绩,平凡的奉献仍然是成绩。
  在康巴高原上,更多的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的官兵,没有光耀的花环戴在胸前,只有风霜在年轻的脸庞上刻下无情的“刀痕”;没有鲜花和掌声的盛赞与祝福,只有呼啸而过的朔风在耳边枯燥地回响。
  五大队教导员刘云清,是个地道的“老高原”,他已经在高原上干了20年。经历了20年高原风雨的他,身材单薄,头秃眼凹,严重的高原病时时折磨着他。坚强的他说起高原的军旅生活来口若悬河、谈笑风生,可是当谈及自己的妻儿时,他哽咽了,他说自己愧对妻儿,结婚16年了,粗粗算来在家里呆的时间还不到两年,更多的时候是妻子一个人承担着寂寞,肩挑家中的重担,由于自己回家的时间少,和儿子的感情也很淡。原四大队大队长温奎,多年前因为驻地医疗条件差,妻子难产大出血救治不及时不幸去世,十多年过去了,温奎仍然是孤身一人。可是他不觉得孤单,他说工作就是他的伴侣,只要工作干好了,比什么都强。

荒凉高原上的“孩子坟”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未来的希望。

  甘孜支队官兵一年四季面对着连绵的雪山和荒无人烟的高山雪原,对生命更加珍视,也更加渴望。他们做梦都在想如何用深沉的父爱,浇灌出孩子丰富多彩的未来。然而,那一座座用高原黄土垒起来的“孩子坟”,却述说着父亲们的辛酸……
  原一大队副大队长刘某,1996年申请到素有“五最”(最艰苦、最贫困、最冷、海拔最高、距离支队机关最远)的石渠县中队工作,在那里他一干就是3年。1999年11月5日,刘某的妻子生下一个男婴,夫妻俩沉浸在甜蜜和幸福之中。然而,不幸也在这个时候悄悄降临了,孩子出生还不到3个小时就夭折了,后来经医生诊断小孩先天性心脏畸形。一直坚信“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刘某哭了,他含着涩涩的泪,将孩子单薄的尸体,埋进了石渠高原贫瘠的黑土里。后来,刘某夫妇到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做了体检,结果夫妻二人的染色体全都正常,医生说,造成家庭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高原恶劣的环境。
  原德格县中队指导员黄荣,当兵入伍到现在,就一直在海拔3800多米的德格县中队服役,2000年黄荣结婚成家,2001年1月黄荣的妻子在德格县医院产下一子,可是小孩生下来后,面无血色,呼吸急促,经检查患有先天性气管狭窄及肺炎,夫妻二人四处求医救治,共花去10多万元。2004年小孩经医治无效夭折。
  甘孜州人民医院妇产科罗医生说,内地人在高原长期经受高寒缺氧、强紫外线照射、饮食缺乏维生素等影响,容易使人体机能紊乱,严重的还会引发不孕症、流产和胎儿先天性疾病。特别是作为武警官兵,他们不仅要在高原上扎下根来,而且还要在高原上进行艰苦卓绝的训练,执行急难险重的任务,随时都处在高度紧张、高度警惕的状态,他们工作量大、训练强度大、精神压力大,更容易患上这类疾病。
  几乎在甘孜支队的每一个基层中队,都有一段关于父亲和孩子的辛酸故事。朔风中,几座黄土垒起来的“娃娃坟”,静静地躺卧在雪山脚下,它们默默地诉说着高原官兵的艰辛,默默地注解着一茬茬高原官兵为了党的事业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壮志情怀!
 楼主| 发表于 2007-7-28 01: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甘孜武警:康巴高原上不朽的丰碑!


此主题相关图片


深情的“红哈达”
  多年来,甘孜支队的官兵始终坚持“走一线、红一片,扎根高原、建功立业,艰苦不怕苦、苦中有作为”的团队精神,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藏族群众的好口碑,树好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如今在康巴藏区,人们都亲切地把武警官兵称为“新红军”。藏族老乡说:“武警是好样的,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只要看见他们,心里就踏实了”。
  康巴人民不会忘记,1995年自治州首脑机关所在地——康定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是武警官兵勇博洪峰,出生入死,抢救危难群众,转移国家重要物资;2000年康巴腹地的雅江、新龙等地遭受7.8级强地震袭击和森林大火侵袭,情势相当危急,是武警官兵勇上一线,抢救物资、扑灭山火,用血肉之驱降服灾难;2003年丹巴县邛山沟突发泥石流,致使51人失踪,几十间房屋被冲毁,严重的灾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支队官兵受命于危难之际,挖掘遇难者尸体、帮助灾区群众转移物资、搭建帐篷;2005年丹巴县县城后山出现山体滑坡险情,直接威胁到县城居民的安全,是武警官兵舍生忘死地与时间赛跑,冒着生命危险搬沙袋、打铆索、运土方,为控制山体下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吉祥的红哈达飘飞如云,浓浓的警民情源远流长!
  近年来,支队共参与处置各类突发事件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00余人,为群众挽回各类损失上亿元,支队先后荣记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2次。2006年支队被总队表彰为按纲建队先进单位。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4-4-25 16: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