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37|回复: 0

云南野生菌产业凸显两大软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7 11: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撰文:贾延壮 编辑:周小林

此主题相关图片

(松茸:横断山域里珍贵的野生菌)

  核心速读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云南省向世界各地出口的野生食用菌品种近20种,以松茸、牛肝菌、羊肚菌和块菌等菌根食用菌为主,出口金额逾1亿美元以上,是云南大宗出口农产品之一。但在如此骄人成绩的光环下,云南野生菌产业却面临诸多隐忧。
作为一项待开发的产业,云南野生菌资源目前面临严重的滥采现象。与此同时,云南野生菌企业大多为原材料供应者,深加工环节异常薄弱……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处理好野生菌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云企,又如何摆脱产业链末端的尴尬,通过增强自身深加工能力获得更大利益?这些都是现阶段值得思考的问题。

现状:云南野生菌滥采现象严重
“目前,云南松茸每年正以5%的数量减少,照此推算,再过40年左右将无松茸可采。野生菌生长季节性强,只有在自然状态下才能生产。另外生活在林区、山区的居民历史上就有食野生菌的习惯,近年野生菌的高额利润,出现了严重的滥采现象。” 云南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刘培贵说,现在,由于野生菌还不能进行人工栽培,而自然资源总量有限,滥采现象破坏了野生菌的可持续生产,这将成为野生菌产量和加工销售进一步增长的限制环节。
据了解,由于地区的不科学采收,缺乏足够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指导,云南松茸主产区生长的松茸数量,正在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2000年松茸已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濒危保护物种,对松茸出口实行了濒危物种的进出口管理。同时,云南的牛肝菌、羊肚菌和块菌等其他珍贵野生食用菌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把脉:缺乏深加工能力是云企软肋
据云南食用菌协会周秘书长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现有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贸易的企业300多家,其中从事野生食用菌出口贸易的有40家。但是,云南食用菌出口还只是单纯的原料出口,从事深加工的企业寥寥无几,大头被别人赚走了。
“我们出口的价格只是加工成商品的价格的1/10,甚至1/20,产品的大部分利润我们根本没有挣到,出口的产品多数只是整个产业链上的最初级的原料菇。”刘培贵副会长说。

前瞻:欧洲市场待云企掘金
多种原因造成了云南野生菌产业处于原料出口的地位。昆明大山土畜产品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说,云南从事野生食用菌的企业市场针对性不同,有些企业只从事原料的出口。据这位人士介绍,目前在欧洲市场野生菌需求量非常大,在阿尔卑斯山脉和东欧地区也生长野生菌,但是产量仅能满足欧洲的鲜货市场,对于干品或加工罐装则缺乏大量原料,而对野生食用菌进行深加工后进入欧洲市场,则要面临高额关税和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则,而且野生菌深加工还要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这方面的工作,政府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观点:可持续发展措施亟待完善
云南食用菌协会周秘书长说:“由于近些年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出现了滥采的现象,不科学地采摘对野生食用菌的持续利用造成毁灭性影响。”据其介绍,由于野生菌的产地一般在云南的偏远地区,缺少农业知识的科普宣传,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这方面人才的缺少,不能对林区农民进行有效的科普教育,对此需要增加人才培养投入。
“对于野生菌的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完善必不可少。”刘培贵副会长说,近年,国家施行的退耕还林政策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对于野生食用菌生长繁殖大为有利。林区要彻底实施林权改革,这是从政策层面解决滥采和保持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相关人士表示,做大云南野生食用菌还需要政府、企业加大投入,政府方面加强管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4-4-19 19: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