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87|回复: 0

卓尼县古老的尼巴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1 03: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撰文:杨德禄 编辑:周小林

尼巴寨坐落在甘南草原距卓尼县城6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是一个特别古老而又十分奇特的藏族山寨。全寨300多户人家,2500多口人,所有的房屋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层层叠加,户户相连,组合成一个严密壮观的防御整体。一看那坚固的结构和雄傲的阵势,就明白那完全是战乱年代防盗防匪、抵御入侵的需要!特别是蓝天白云下,家家户户房顶上搭晒青稞的架杆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给山寨增添了更加神圣神秘的色彩。
清凌凌的车巴河从山寨脚下流过,既发挥着护寨的功能,又为山寨居民的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架在悬崖峭壁上的石拱桥,像一个威猛的壮士伸开长臂,将山寨和外面的世界紧紧相连。这是盛夏季节,山寨周围的油菜花开得金光灿烂,草场上星星点点的牛羊正在悠闲地啃着青草。闻着煨桑的香烟,听着悠扬的牧歌,穿过道道随风飞舞的五彩嘛呢旗,沿着镶嵌着青石子的小路走进尼巴寨,仿佛翻开一部古老发黄的线装书籍,拜读一幅幅独特的民族风情画卷。
一位慈祥的藏族老人,手捧着一束金灿灿的山菊花,迈着蹒跚的脚步,摇摇晃晃地向寨子边上的嘛呢房走去,我们跟着老人来到嘛呢房。这是一座建在多巴河岸边悬崖上的一座长方形的嘛呢房,在这里看到的情景,我在其他藏传佛教寺院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说过,因此,给我留下了一个善良的信教民族的最为难忘的让人十分感动的印象。嘛呢房廊檐下的一大片木头方格窗棂上,挂着上百个写着经文的牛羊头骨。长期的风吹日晒,有些已经变色,有些已经皲裂,有些甚至已经残缺,看来大都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了。县上的陪同人员介绍说,这里的藏族牧民把这些刻写着经文的牛羊头骨挂在嘛呢房,不是为了装饰门面,也不是为了图好看,完全是为了感恩,为了纪念。原来,善良的藏族牧人不仅善待自然,善待牲灵,而且世代相传,从不伤害繁衍过众多后代,给自己家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牛羊。有功的牛羊再老,也不忍心宰杀,待它们老死之后,主人请僧人在它们的头骨上写上经文,高高地挂在寺院,永久祈祷纪念。
更加让人感动的是,除嘛呢房的周围,有和其他藏传佛教寺院一样的转经筒,供健康的、能走动路的信教群众转经外,在很长的嘛呢房里面,还有专门供年老体弱、有病走不动路的转经人转经的设施。人们给一长排半明半暗的红色转经筒下面的金属弯轴上,拴上一根根粗粗的黑白分明的牛毛或羊毛绳,走不动路的老人只要坐在长条凳上,用双手有节奏地拉动绳子,转经筒就会轻松自如地转动起来。经筒转动,祈福颂经。这就是说,诵经祈求平安、吉祥、幸福,是藏传佛教信众一生的必修之课,必练之功。只要你双脚能够走动,你就要绕着嘛呢房转动经筒诵经;假如你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但只要能伸开双臂,就要拉动长绳转动经筒;当你实在无法走动,也无力伸臂,躺在床上时,那就只能用嘴用心诵经了!这是多么执著的追求,这是多么虔诚的心灵啊!
走出拉满长毛绳的嘛呢房,当我们提出要站在高处,拍张山寨的全貌图时,一位家住在较高处的村民热情主动把我们领进了他家。此时我们才看到,这些一家一户外表的土墙夯筑得像碉堡一样的房子,里面却清一色全用厚厚的松木板装饰,正可谓“外不见木,里不见土”。房子四周没有窗户,一缕灿烂的阳光透过天窗洒在木地板上,给整个屋子涂上了油画般的色彩。正堂里佛龛庄严肃穆,灶台上锅碗干净整洁,墙上贴着古老的传统藏画,显得十分典雅。穿过厅堂,我们小心翼翼地攀上一根已经半朽的粗木凿成的独木梯来到房顶,这时才看清,这里几乎所有的人家房顶上都有斜搭的独木梯,而且可以从一个房顶蹿到另一个房顶,甚至一直可以爬到半山腰最高处的人家。这种充满智慧、富有创意的建筑设计,不仅使山寨始终保持着原始自然的独特风貌,而且在战乱岁月,有效地防御了盗匪一次又一次的烧杀掠抢!
清新的空气,幽静的环境,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加上经年四季不断的转经锻炼,使古老的尼巴寨成为真正的长寿之寨。寨子里生活着七八位年龄近百岁的老人。据说,年龄最大的一位老人活了114岁。当我们走进寨子时,寨子正中的一座小白塔下,有10多个白发苍苍的藏族老人,手里摇着转经筒,正坐在石台阶上有说有笑地纳凉闲聊。当我们用汉话向他们打招呼问好时,他们虽然听不懂我们的语言,却站起来用和善的手势,慈祥的笑容向我们回礼示意。于是我想,如此亲和友善的民族,永远是受人尊敬的民族,自然也应该是健康长寿的民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4-4-20 06: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