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73|回复: 0

抢救与保护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民族文化遗产的几点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7 22: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在国家民委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民族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灾区的重建,当然也包括精神家园的重建,其中受损文化遗产的复原与保护是重要的方面。比如说,这次汶川大地震所在区域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与复原同样是灾后重建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羌族,人口不多,主要就分布在这个地区,这次大地震对其文化遗产是毁灭性的破坏。
       羌族的历史十分悠久,文化遗产十分重要。这个民族是最早在文献中被提到并一直延续至今的民族之一,一直和华夏、汉民族有特殊的关系,和西南多个少数民族有重要的渊源关系。这从语言、考古、民俗等方面均可体现:
       汉藏、藏缅语族所展现的关系;
       考古学中的西北与西南的通道: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藏彝通道或者氐羌通道,营盘山遗址;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石家河和三星堆;窜三苗于三危;粟黍为主和稻作农业传播的大致情况;西南民族复杂的史前渊源。
       震前羌族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这次灾后的家园重建,是比较彻底的重建,在人员生命财产抢救、灾民生活安置之后的重建,将涉及生业、建筑、生活方式、文化因素、历史记忆、可持续发展等方方面面。
文化遗产的抢救复原与保护传承通常包括以下的程序:
       文化遗产要素、特色、价值评估。这包括以前的基础工作,也包括以前工作比较薄弱、忽略而需要现在重新开展的工作。
       文化遗产要素、特色、价值保护或者复原。物质性遗产,被毁坏的文物比较简单,有条件的,逐步予以修复。非物质遗产比较复杂。一些传承人在地震中也丧失了生命,资料受到比较严重的损失,复原起来则有相当的困难。
       文化遗产要素、特色、价值传承。这是最困难的。有些东西可以复原,但是在新的环境和社会发展条件下,往往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如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需要强调的是,记录是最基础的保护工作。无论我们是否有能力、有条件复原保护灾区的文化遗产,我们都应该尽己所能,对地震之前包括地震过程中形成的有关遗产状况予以科学的记录。从这个角度说,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征集正当其时。
       在整个的抢救保护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展开科学的论证,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还有就是,我们所面对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性,当前尤其应该注意部门与学科之间的协调行动。特别是,在羌族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过程中,政府、专家要要积极帮助支持而不要包办,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包括技术、资金的参与,更要突出羌族自己的文化主人身份,充分调动羌族自己的自救、参与意识,要在专家和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增强羌族人民自己的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4-3-29 13: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