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72|回复: 0

李磊:20年前寻梦海螺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7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撰稿:《新民周刊》记者 王悦阳

196_调整大小.jpg

  艺术提升人的灵魂,但它并不带有绝对真理,它只能够关怀人的灵魂。或许这才是艺术最大的作用。
  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一年到头为布展、开幕而忙碌。这一次,好不容易在上海莫干山路上的M艺术空间里找到忙着布展的他,不同的是,这一次,李磊是要为自己开一个画展。
  此次个展中,数十幅最新创作的抽象作品分为《森林》、《流水》和《落花》三个系列,展示了画家近年来的艺术探索与美学追求。策展人龚云表说:“从某种意义来说,抽象艺术比具象艺术具有更自由、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即如李磊的《森林》、《流水》和《落花》……李磊以一种十分纯粹简约的语言来表达当代人对于大自然的精神与美的诉求,并且恰到好处地融入中国文化精神,承载着他的文人理想和诗人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在《森林》系列中,李磊选择使用了非常少见的紫色来进行创作。正是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那场灾难,激发了李磊全新的创作灵感,他用饱含深情的画笔,传达忧伤的情绪。然而,生生不息的气韵又让观者感觉到无穷的力量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充满着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仿佛回到了20年前那段难忘的岁月。


寻梦海螺沟

  20年前,年仅24岁的李磊只身一人奔赴四川贡嘎山海螺沟,闯入冰川峡谷的无人区,在孤独无援中体验生命的价值,感悟自然的壮美。他在回忆那段经历时曾说:“游海螺沟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生命的壮游,更是一次灵魂的涤荡……每当贡嘎山那雪白的影子从我梦里浮现时,我都会油然而生出无限的喜悦,在静谧与安详中思考: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 由此能够理解,上海的都市生存空间之所以能诞生李磊那些充满诗性的抽象艺术作品,源头正是在千里之外的高原。

  《新民周刊》:当时你怎么去的四川贡嘎山地区?
  李磊:那是1988年,我当时在美院还没有毕业,在精神上迫切希望更多地接触这个世界。于是我选择了一条“游走型”的道路。一个穷小子,背着铺盖,拿着速写本子,还有一个照相机,在当地人推荐下,去贡嘎山海螺沟一带写生。当时那里根本没有什么旅游开发,完全是原始自然的神奇面貌。我一个人又坐车又骑驴,费了很大的劲进入了贡嘎山区。海螺沟是一个冰川带,很原始,却有着丰富、壮阔的自然之美。

  《新民周刊》:听说你为了拍摄“火烧雪山”的美丽景象,曾经两度走入海螺沟。第二次更是在大雪纷飞的严冬只身深入。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李磊:说实话,有一种恐惧感,还有孤独感。
  在雪山顶上,我第一次无法入眠,时时刻刻感受着生命的无形压力。为了看夕阳的辉煌,我差点永远回不来。那地方真奇怪,只要太阳一下山,顿时漆黑一片。我没能来得及赶回住所,天又突然下起了雪,连一路走来的脚印都一下子消失殆尽!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沿着山路往下走。当时我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凭感觉踩着冰川脊一路向下。差不多到了半夜一两点钟的时候,我实在走不动了,只能取下背上的被子,铺在雪地上休息。
  没想到,就在皎洁的月光下,躺在雪地上满心绝望的我无意抬头看见了广阔的蓝天!繁星点点,宇宙、星河近在咫尺 ……我一下子豁然开朗!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生命对于这个世界的渺小,再联想到纷纷乱乱的现实世界,竟然显得如此无聊!一下子我的内心仿佛放下了什么,变得豁达开朗了起来。
  这段经历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在这次写生之前,我始终还处于学生阶段,从来没有自己的风格。但从四川平安回来之后,我脱胎换骨——开始有意识地追求个人风格,在作品中用自己的内心,用诗化的语言,去表现,去思考,去感悟生命的价值。

  《新民周刊》:时过境迁,那已是20年前了。你何以会在大地震之后,又创作了这组《森林》系列呢?
  李磊:这些年,我的创作始终围绕着人的情感展开,始终从生命本体出发,不断表现着个人与周遭环境的关系。这些感情都是私人化的,却又带着普遍性。四川的森林,是我最初感受自然力量的地方,也是我最早感知到自然与人类和谐关系的地方。在那里,我把我的情感投入到了自然的怀抱中。20年过去了,我依然在画心中的图画。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激发起了我曾经的回忆。人与自然,永远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4-4-20 20: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