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63|回复: 0

怒江“二次创业” 旅游业悄然嬗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6 14: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产业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显现
       面对旅游业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正视差距,自加压力,不断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全州上下时不我待,各县发挥自身优势,倾力打造怒江大峡谷世界旅游品牌

       这是一份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从1997年到2007年的旅游业收入情况统计表,在这张看上去十分简单明了的表格上,有这样两个数字吸引着记者的眼球:1997年全州旅游总收入为3593.58万元,2007年全州旅游总收入达到48920.64万元,增长近14倍。怒江旅游业10年来发展的轨迹由此可见一斑。旅游业在促进怒江州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增加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就业、帮助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正日益显现。
       “怒江旅游业的发展,要紧紧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培育建设怒江旅游支柱产业,倾力打造怒江大峡谷世界旅游品牌,加快怒江由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大州转变,努力在云南旅游强省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作出应有贡献。”怒江州委书记段跃庆一语中的。
       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机遇,围绕大市场、抓住大机遇、发展大交通、开发大项目、营造大环境,树立大品牌、实现大发展,倾力打造怒江大峡谷世界知名旅游品牌,努力实现怒江旅游跨越式发展,把“怒江大峡谷——人神共居的和谐家园”打造成为国际生态旅游品牌。这就是怒江的决策者们为怒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蓝图。

       大峡谷“风情万种”
       10月27日,一场秋雨驱散了怒江州府所在地六库的热浪,也就是这场雨,在一夜之间让本来流量已经大大减小的怒江水位暴涨,两岸数不尽的支流涌入怒江,汇成滚滚洪流,滔滔向前、气势磅礴。这情形,让人真正感受到了“怒江之水天上来”的奇特景观,感受到了“大江一怒从天降”的宏伟气势。

       在怒江大峡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无数这样的自然奇观。
       “四山夹三江”的大尺度风景地貌气势磅礴,雄浑壮美,“人神共居”的丙中洛令人神往,天造奇观月亮山的神奇美丽,以及各种各样的地貌景观越来越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境内自西向东奔流不息的独龙江、怒江、澜沧江三大水系因较大的落差形成的山高、谷深、坡陡、水急的巨大峡谷令人震撼。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区遍布的高山湖泊数千年来无时无刻不在印证着“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奇观,境内74%的森林覆盖率造就了动植物物种的丰富多样,也难怪国内外专家学者把怒江誉为“物种基因库、地质地貌博物馆”。
       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白族、彝族、景颇族、藏族等12个少数民族世居于此,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等各具特色。作为怒江州主体民族的傈僳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壁耕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歌舞文化等人文资源,“上刀山”、“下火海”、“澡塘会”、“同心酒”、“阔时节”等具有唯一性的民族风情深深地吸引着峡谷之外的人们。居住在独龙江沿岸的怒江州独有民族——独龙族长期处于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民风民俗以及那里的原生态文化、生物群落、生态景观、纹面文化等已经而且正在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山外的目光。承载着厚重历史的C-53号驼峰运输机残骸静静矗立在片马驼峰纪念馆……
       走进怒江,“雄、奇、险、秀”的峡谷和山川风光让人震撼,“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高黎贡山世界生物圈让人叹为观止,由多民族世代和睦共居,多种宗教并存,文化相互交融而创造的丰富、独特、多彩的民族风情,让怒江大峡谷成为了一个风光之谷、人文之谷、科考之谷、生态之谷、和谐之谷。怒江峡谷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多地吸引着探奇探险、科学考察和旅游观光的人们。

       审州情时不我待
       据世界旅游组织有关资料显示统计,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就以年均6.7%的速度快速增长,远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3%的速度。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旅游产业总收入先后超过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跃居世界第一大产业。
       风情万种的东方大峡谷无疑是怒江州独有的旅游资源,然而,只有把资源变成产品,才能真正实现“文旅活州”的发展战略。
       “当前,国内外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许多地方都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旅游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怒江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加快旅游发展的机遇意识,制定更加清晰、更加务实的旅游发展思路和措施,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切入市场的需求点,扎扎实实地推进怒江旅游的发展。”怒江州委书记段跃庆经过深思熟虑的一席话,道出了怒江州的决策者们对发展旅游产业的清醒认识。
       近几年来,怒江州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5年接待国内游客72.98万人,两年后的2007年,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增加到98.26万人。但是,由于受到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的制约,怒江旅游业与周边地区特别是旅游发达地区相比,依旧有很大的差距。于是“一流的资源、二流的名气、三流的开发、四流的收入”成了人们对怒江旅游业的印象,怒江旅游基本上处于“有来头、没说头,有说头、没看头,有看头、没玩头,有玩头、没带头”的低层次水平。
       毫无疑问,怒江的高山大峡谷群世界有名,境内21个民族各自的风情以及恍若画中的民族服饰令人神往。但多年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怒江州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极大地制约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就旅游业而言,起步晚,基础差,市场知名度不高,旅游通达性较差,旅游服务水平低,旅游人才资源匮乏,资金投入困难等等严重制约了怒江旅游业的发展。怒江的决策者和怒江旅游业的管理者们深深意识到,只有提高管理水平、改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服务意识,才能促进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找准了差距,认清了形势,怒江州委、州政府时不我待。2008年,怒江旅游产业发展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加强监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部门关系、规范市场秩序、打造旅游整体形象、加大基础性投入、改善旅游发展环境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抓机遇谋划跨越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的一系列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二次创业”,实现云南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战略部署,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2007年12月,滇西北大理、丽江、迪庆、怒江4州市与滇西的保山、德宏两州市在六库举行旅游合作论坛,并12月21日联合发表《六库宣言》:合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环线,节约旅游时间和费用。这次由怒江州发起并成功举办的滇西北“4+2”区域旅游合作论坛提出,滇西北旅游大环线的基本构架是从大理、丽江、迪庆分别进入西部的怒江大峡谷和东部的宁(蒗)——永(胜),然后转由南部的保山和北部的西藏、四川出境,形成区域旅游经济的循环圈。论坛提出,近期要重点实施东部向西部发展,从大理、丽江、迪庆分别进入怒江大峡谷,然后转入保山,辐射滇西地区。《六库宣言》对于怒江旅游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在认真研究分析州情的基础上,怒江州委、州政府举全州之力致力于打破交通瓶颈,构建旅游业发展的大交通建设。
       日前,记者驱车从昆明到怒江,沿昆安、安楚、楚大、大保高速公路一路前行,至永平县曲侗镇,离开高速公路再行驶100公里左右就可到达怒江州州府所在地六库。在这100多公里的路段上记者看到,公路建设者们正在紧张施工,从保山金厂岭到六库的金六二级公路预计今年年底可以通车,到那时,从昆明进入怒江的交通状况将大大改善,昆明到怒江州各县的行车时间也将大大缩短,基本形成了以六库和兰坪为中心的交通枢纽,通达条件大为改善。
       在此之前的2007年12月29日,全长93公里、总投资约5.5亿元的德(钦)贡(山)四级公路正式开工建设,这条公路建成后,德钦到贡山的通达时间将由现在的两天缩短到3—4小时。另外,从福贡县石月亮乡至维西县白济迅乡的福维三级公路,以及改建的贡山县丙中洛乡至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察隅县的丙察公路等的建设也正如火如荼。
       在大力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怒江州加快景点景区建设步伐。沿江一线的老虎跳、碧福桥、飞来石、石月亮、怒江第一湾、丙中洛观景台、石门关等7个观景项目,建设工作十分细致,休息设施、观景设施充分体现了民族特色,已经开始发挥作用。首批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在引导群众参与旅游业、改善村内基础条件,提升旅游乡村服务质量,增加旅游民族文化内涵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初步建立了一支旅游人才队伍。怒江州4个县都单设了旅游局,成立了5家旅行社,持国家导游证的导游超百人,旅游住宿接待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从业人员已经接近5000人,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区域旅游合作的意识较强。
       为了让更多的旅游者携手神秘峡谷,相约和谐怒江,美轮美奂的怒江大峡谷已张开双臂,宽容朴实的怒江人一刻也没有停止努力。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4-4-25 18: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